首页> 热点新闻>正文

时速三四十公里 城市“暴骑团”该怎么管?

2024/8/23 17:46:57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近年来,越来越多以健身、竞速为目的的公路自行车骑行者涌入城市道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甚至诟病的是,骑行过程中产生的追逐竞驶、随意变道、侵占机动车道,甚至闯红灯等行为。

  这并非个别现象。记者采访了解到,有的骑行者将市民通勤道路当成“竞速场”,时速经常超过40公里。如此“狂飙”,不仅会给行人,也会给其他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带来风险,严重扰乱正常的交通秩序。

  面对骑行者的需求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矛盾,如何管理与疏导,有待各方合力破局。超速,安全隐患的根源

  8月20日晚8时,紧邻上海黄浦滨江的苗江路,公路自行车骑行者络绎不绝。没有坡度、红绿灯少、机动车少,还有专门设置的黄浦滨江自行车道——种种因素叠加,让这里成为许多公路自行车骑行者的城市“理想赛道”。

  记者发现,尽管苗江路北侧已加装了机非车道隔离栏,但骑行者占用机动车道的情况仍不少。有的骑行者速度较快,为了超过前方的自行车,会借用机动车道超车;有的骑行者则直接在机动车道上一路前行。尤其在苗江路东侧路口的转弯处,大多数骑行者会选择占用机动车道转弯超车,甚至有个别骑行者在机动车道逆行。

  “碰擦是常有的,有时是自行车撞自行车,有时候还会撞到路人。”苗江路某停车场管理人员陈先生说,以前,晚上到黄浦滨江公共空间散步、跑步的市民很多,因为快速骑行的车辆变多,一些以前经常来的老人和小孩,都不太看到了。

  速度,是不少公路自行车骑行者的追求,也是带来安全隐患的根源。“我第一次接触公路自行车时,朋友告诉我车把不好控制,刹车也和普通的车不太一样。”在户外运动爱好者周冲(化名)看来,公路自行车本身就是“门槛”。当她初次尝试骑行,即使事先被告知与普通自行车迥异,但依旧被它的速度所震撼,“有次我骑过公交站,感觉到行人怕我。”周冲回忆,当她骑行路过公交站与人行道中间的非机动车道,即使已经减速,还是明显感觉到行人的闪躲。

  “苗江路这边,有的人配速接近40公里每小时,在这么窄的非机动车道上,肯定存在安全隐患。”骑行者童先生购买公路自行车才一个多月,还是一名新手,在苗江路见过不少“大神”。“他们经常组队出现,十几辆车排开长队。看到这种车队,我会选择避一避,万一碰到我,肯定要摔的。”

  童先生下载了一款记录配速的App,里面记录了各条路线不同用户的骑行时长、距离以及配速,还会形成排名,排名靠前的人配速甚至超过43公里每小时。另有多名骑行者对记者说,在非机动车道骑行时,他们的配速为25公里-30公里每小时,速度超过不少电动自行车。

  不仅速度快,对交通规则的漠视,也让一些公路自行车骑行团体被指为“暴骑团”。童先生告诉记者,有些骑行者会把心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连续快速骑行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于是就选择闯红灯”。

  骑龄超过两年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比较专业的骑行者都会安装锁踏——在鞋子和踏板之间装一层锁扣,这样更容易发力。然而,遇到红灯需要停车时,就得扭动脚踝解锁,不仅麻烦,解锁不熟练的话还会摔跤。“晚上这边车少人少,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我也会闯红灯。”组团,通常以熟人为主

  近两年在中国,骑行运动的热度持续飙升。以小红书《2023户外生活趋势报告》为例,该报告显示,2023年1月至10月,骑行相关的笔记发布量增速近400%,笔记量超180万篇,“骑行”话题有超10亿次阅读量,无论从笔记增速还是笔记总量来看,骑行都堪称户外热门运动之首。

  记者采访了解到,参与城市道路长距离公路骑行,多数骑行者会选择结伴而行,由此衍生出情况更为复杂的“骑行团”。

  这种骑行团规模不等,既有十几人的小群,也有数百人的大团,按照设定好的线路在统一时间完成集体骑行。上海市民文竹参与过这类骑行活动,在她看来,上海市区骑行爱好者热衷骑行的路线,尤其是以非机动车道为主的路线,基本上都不具备多人同时骑行的条件,所以她们的集体骑行范围通常向郊区甚至周边省市拓展。

  当好骑行团的领队并非易事。文竹说,领队需要通过“骑行手势”提示路况、控制速度、掌控整个队伍的骑行节奏。她所在的微信群,每当组织骑行活动,通常以熟人为主,如果有新人加入,也多为朋友介绍,“尽量保证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骑行活动开始前,领队通常会制定行驶路线和骑行速度,参与者需要事先评测自己的速度是否符合标准。“我们最担心的就是骑行节奏超出参与者的能力,如果参与者硬要追赶,就会造成过度疲惫,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引发事故。”文竹认为,并非所有骑行参与者都足够专业,“但一个人的不专业就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安全,也会损害户外骑行这项运动的公众形象”。

  在苗江路等城市道路骑行的人,同样有自己的团体。在骑行者郑先生印象里,城市道路的骑行活动,“群里吼一声就能参与”。他接触的大部分领队也不具备文竹所描述的“发号施令”能力,更多的城市道路骑行团就是“骑行小白凑在一起”,隐患由此产生。也有骑行者指出,一些骑行团有着错误的理念,把速度当成骑行文化的唯一。“在一些骑行团里,会有人鼓吹自己的速度,带动其他人一起竞速追逐。”

  有观察人士指出,骑行作为一种文化值得被包容,但任何骑行组织都没有特权,都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一些暴骑团我行我素,把公共道路当成小团体的赛场,显然与倡导健康、绿色、文明的骑行文化背道而驰。”立法,存在一定滞后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在城市道路快速骑行,交通安全隐患显而易见。“在公路自行车骑行运动中,最主要的两类违法就是闯红灯和占用机动车道。”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情指中心科长张超表示,一旦骑行过程中撞上行人或机动车,如果涉嫌交通违法,“对骑行者来说,往往需要承担事故的全责或主要责任”。

  近年来,对于非机动车闯红灯、占用机动车道等行为,交警部门持续加强整治力度。今年以来,上海市已查处自行车闯红灯行为11.6万余起、未按规定在非机动车道行驶行为10.4万余起。

  但对于时速动辄超过30公里甚至40公里的“暴骑”行为,执法部门则面临“缺少依据”及“取证难”的尴尬。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等,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与非机动车限速相关的法规目前只有上述这一条,但是其中并未提及自行车这一类别。落实到处罚层面的话,这条规定里确实没有包含自行车,而对于市民而言,法无规定即自由。”上海市律协11届行政法业务研究委员会顾问、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振宇说。

  尽管没有明确规定人力自行车的限速上限,但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明确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公里。一些骑行者骑得比电动自行车快,甚至超过同路段的机动车行驶速度,显然违背自行车骑行的安全准则。“对于执法人员来说,管理快速骑行的自行车是比较尴尬的难题。”陈振宇说,从倡议的角度,执法部门可以提醒骑行人员时速不要超过15公里,可一旦涉及是否能够适用处罚规则,存在较大争议。

  对于上述限速规定,陈振宇认为相关立法存在一定滞后性。“当初立法的时候可能没有考虑到如今的自行车也能达到这么高的时速,我想下一次修订法案的时候也许就会有相关的讨论。”他表示,“要修订立法还需要一定时间,执法部门当下只能以倡导为主”。(据解放日报、界面新闻等)

原标题:时速三四十公里 城市“暴骑团”该怎么管?

值班主任:田艳敏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未解之谜
  • 网络焦点
  • 预测未来
  • 热点新闻
  • 大话社区
  • 网络焦点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