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新闻>正文

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在京举行 人形机器人全球首“跑”

2025/4/21 7:42:3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4月19日,亦马当先队选手BoosterTI(前)在比赛中向观众挥手致意。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 堪称科幻电影大片!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19日在京开跑!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队”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摘得冠军,“松延动力小顽童队”和“行者二号队”分获亚军、季军。

  人形机器人参赛队和人类选手同时出发,共跑21.0975公里半马赛道。北京亦庄这场特别的马拉松赛,办出了全球“独一份儿”。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其中6支成功完赛。

  由于“人机共跑”形式为国际首创,尚无专项办赛和竞赛经验可循,主办方借鉴赛车比赛形式创新设计赛制规则。起跑时,参赛机器人按Z型布阵排成两列,同一列机器人前后垂直间距为3米。机器人依次发枪起跑,每个机器人出发间隔1分钟,原则上不超过2分钟。

  此外,考虑到当前产业发展阶段和参赛机器人实际情况,每支赛队最多可安排3名保障人员进入赛道。赛道内设置若干补给站,允许赛队在补给站更换电池或机器人,换电时间计入总成绩,更换机器人会被罚时。

  仅从完赛时间看,目前人形机器人和人类选手尚有较大差距。两名埃塞俄比亚选手分别以1小时2分36秒和1小时11分7秒的成绩获得男子组和女子组冠军。

  马拉松,象征着人类对自我超越的不竭挑战。人形机器人作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发展的终极载体,从最初的概念验证,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开放路跑中的复杂路况和自然环境,对人形机器人的续航、运动控制、环境适应综合能力提出极高要求,促使研发团队突破技术瓶颈,加速产品设计改进,推进供应链成熟,降低量产成本。

  为了适应长距离奔跑,有的参赛机器人会采用特殊设计。大功率一体化关节、腿足刚柔耦合设计等,让机器人跑得更稳、更自然。

  就像人类在跑马中也要补充水分能量,为了验证快速能源补给技术的可靠性,比赛允许机器人换电,但部分机器人已具备不关机就能换电的功能,续航能力大幅提升,材料选用上更轻量化。

  人类跑步也会不慎跌倒,机器人跑马也难一帆风顺。但这些“跑”出来的问题和数据,正被研发团队一一记录,成为推动完善人形机器人技术的重要参考。

  经过马拉松赛事的锤炼,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整机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推动人形机器人加快进入特种危险作业、智能制造、商业服务甚至家庭场景,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得力助手。

原标题: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在京举行 人形机器人全球首“跑”

值班主任:田艳敏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考古发现
  • 未解之谜
  • UFO
  • 大话社区
  • 大话社区
  • 网络焦点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5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