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扳倒权臣,实现上位的例子,并不是很多。就算是真正实现了这个目的的,往往也杀得血流成河。而血流成河带来的恶果,是让戾气横生,在朝廷中出现冤冤相报的更大的悲剧。
康熙皇帝扳倒权臣鳌拜,则可称得上历史最成功的政变之一。不流血,不张扬,轻轻松松就把手握重兵的鳌拜拿下了。而完成这项任务的,只是几个小青年。那么,康熙为什么要用几个小青年,而不是动用大内高手呢?
(康熙和鳌拜剧照)
在擒拿鳌拜之前,康熙和鳌拜是有过几次口舌之争的。这几次口舌之争,最终都以康熙失败,鳌拜胜利结束。我认为,鳌拜取得这几次口舌之争的胜利,是有意而为的。也就是说,鳌拜一定要压倒康熙。
鳌拜为什么一定要压倒康熙呢?其实他是在试探康熙,看看这个渐渐长大的小皇帝,在被自己严格压制的情况下,会出现一种什么样反应。然后他再根据康熙做出的反应,选择应对措施。
在鳌拜看来,康熙当时可能做出的反应,无非有两种:一种是不满,一种是消沉。
如果不满,康熙必然会有行动。按照古代皇帝扳倒权臣的套路,康熙在不满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无非这几项:一是发表不满言论,二是削夺权臣权力,三是打击权臣部下,四是培养死士狙杀。
发表不满言论,这在古代皇帝中非常多。而这些皇帝也常常因为发表了不满言论,被权臣提早察觉,予以废黜或害死。比如刘盈去世后,吕后杀掉刘恭母亲,立刘恭为皇帝。结果刘恭却说,我长大后,要把你们这些人杀掉。吓得吕后废了他,又把他杀掉。
削夺权臣权力,一般就是收缴权臣的兵权。比如曹髦在司马师去世后,就以让另一个人带兵回来的方式,夺取司马家族的兵权。但被司马昭识破,司马昭亲自带兵回来。结果曹髦没有成功。
打击权臣部下,也就是卸掉权臣的左膀右臂,从而让权臣成为孤家寡人。比如蒙古大汗蒙哥因为不满忽必烈做大,就打击忽必烈的手下。
(索额图剧照)
培养死士狙杀,也就是安排刺客去杀死权臣。这样的例子,在古代就实在太多了。
如果康熙要采用前面三项拿下鳌拜,他必然要下圣旨,进行各种人事安排。如果康熙要采用最后一项拿下鳌拜,他肯定就会使用大内高手。
要知道,那时候鳌拜是对康熙进行了严密监防的。不管康熙做哪一件事,立刻就会被鳌拜发觉。鳌拜一旦发觉了,他肯定会非常警惕,并采用针对性的措施。那样一来,康熙要拿下鳌拜,就很困难了。
所以康熙征召了一部分贵族子弟,玩摔跤游戏。
(擒鳌拜剧照)
这个任务交给索额图去办理。当然了,征召这些子弟也很考究,年纪不能太大,只能是小青年,大致和康熙的年纪差不多就可以了。也不能告诉这些小青年的真实目的,只是说进攻陪皇帝玩摔跤、玩擒拿游戏。如果告诉了他们真实目的,就算那些小青年不说出去,也难免他们在脸色上表现出来,从而被鳌拜察觉。如果只是让他们纯粹的娱乐,那么他们就能放心地,全身心地投入。
这样一来,就能让鳌拜误会小皇帝只是贪玩,而贪玩是因为气馁。如果,才不会提防康熙。
我们可能看过《康熙王朝》,或者《鹿鼎记》这样的电视剧。认为康熙当时选择的,是身强体壮的武士。因为鳌拜像牛一样强壮,是“巴图鲁”,如果不是身强体壮的武士,肯定把鳌拜拿不下来。
其实这是一种误会。当时鳌拜已经是59岁的老人了,就算他年轻时是猛士,但是59岁了,还能做什么。再加上多年不上战场,身体早就不行了。因此,很可能只需要一个小青年,就能把鳌拜给拿下,何况是好几个人。
既然如此,康熙还用得着找大内高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