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大剧《清平乐》的热播,一众的北宋名人又重新出现在了观众们的视野里,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就有北宋名臣范仲淹。说起范仲淹,就不得不提一下他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完这句话,一个忧国忧民的臣子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不过,让人钦佩的是,范仲淹此人除却在文学上成就不凡以外,他在政事上的优越表现,也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他在推动北宋旅游业的发展上,就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且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范仲淹生前为北宋旅游业发展做出过哪些贡献?
就范仲淹个人来说,他本就是极为爱好旅游的。而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范仲淹一生就为北宋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总结下来就是:范仲淹不但在生前为北宋旅游的业发展积极做出贡献,就算是逝去以后,也为北宋留下了不少的旅游胜地。
一、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
自古以来,古代的文人骚客就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习到的知识,会远远超越从书本中得到的。所以,只要家中有支持学子远游的能力,大多学子会踏出那个舒适圈,然后开始在实践中得真知。所以,自小就有志向的范仲淹,肯定也是这个出游学习大军中的一员。
曾经就有人这样赞扬过范仲淹:尝庐于长白,日自讽诵,虽刻苦不暇,每患其寡友。一日,超然遐举四走,方外求老师巨儒,以成就其业。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很会学习的人,他外出游历时,不但见识了世间的人情百态,更会在这个过程中去拜访那些名人大家,从而学习到书本上不曾有的知识。
须知,宋朝可不同于现代这个交通发达的社会,想要去哪儿,就是一张车票的事,宋朝时的交通远不如现代方便。因此,范仲淹只得靠自己长时间地探索,才能完成自己的游学。再加上在年少成名的影响和加持下,范仲淹的一举一动很容易就会成为士子们争相学习的模板。
这种效应可以理解为:在家长看来,人家学习好的孩子都去报了辅导班,自家这样的熊孩子又怎么能错过呢?所以,宋朝时候的文人学子对于游学的爱好也相当浓厚,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而在整个学子圈的推动下,北宋的旅游业自然是得到了良性的发展。
二、四处游历,用诗文宣传景点的美
宋太祖认为:浮屠氏之教,有裨政治,达者自悟渊微,愚者妄生诬谤。因此,宋朝的统治者对于佛教的发展是颇为认同和鼓励的,而朝廷的这些思想就大大地影响了民间百姓对于佛教的看法。以范仲淹的母亲为例,她本就是佛教的信徒,而受到母亲影响的范仲淹,也就对佛家寺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范仲淹在苏杭任职期间,就游历了不少的寺庙。一般人怎么表明自己去过旅游胜地呢?想必,很多人可能都是会留下“某某到此一游”的标记。但是,文采绝佳的范仲淹在游览景点时,就不会做这样既没有意义,又破坏景点的事情。他在游乌龙山寺时,曾写下过:高岚指天近,远溜出山迟。万事不到处,白云无尽时。异花啼鸟乐,灵草隐人知。信是栖真地,林僧半雪眉。
而他在游览灵岩山时,又不禁感慨:古来兴废一愁人,白发僧归掩寺门。就是范仲淹这种走到哪儿,写到哪儿的习惯,使得不少的景点都成为了宋朝当时的“网红”景点。要知道,范仲淹在宋朝文人界的影响力,那绝对是排前几名的。于是,托范仲淹的福,就算是有些隐藏在深山老林里的古寺庙,也有了走到人前的那一天。
况且,范仲淹为宋代景点宣传所做的贡献,远不止于这些。遥想学生时代,谁不会被语文课文结束以后的“背诵全文”四个字吓得瑟瑟发抖?但是,现在回过头来再去看看《岳阳楼记》,就会发现那种磅礴大气早已经刻在了心中。所以说,范仲淹的宣传,不仅仅使得当时的人有了想去岳阳楼看看的想法,就算是千年之后的今天,时人依旧有一种想要去游览岳阳楼的冲动。
而驱使人们产生这种冲动的动力,就是文字的魅力。在当今这个网络和媒体都高度发达的社会,想要给驴友们安利一个好的旅游景点的话,也就是几张图片的事情,也许一个小时之内,你发的图片就会被大众所熟知。但是,在宋代时候,就远没有这样的便利机会。
所以,为了宣传景点,范仲淹就曾经写下过不少优美诗篇,比如:《庐山瀑布》、《苏州十咏》、《览秀亭诗》、《送识上人遊金山寺》、《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等等。在范仲淹的描写下,那种大自然的天然美,被赋予了更加神奇的魅力,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探讨兴趣,又再次被唤起!
三、温故知新,在推广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资源
范仲淹深知,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宣传和发扬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范仲淹在任职期间不仅会不断修缮自己任职辖区内的旧景点,还会不断开发新景点,然后激起民众的旅游兴趣。
公元1034年,范仲淹被调任到睦州任知州(现在的梅城镇)。到了睦州的范仲淹,没过多久就去查看了当地的知名景点:严子陵钓台。严子陵钓台本是东汉古迹之一,因为是东汉高士严光的隐居之地而闻名,到了北宋之时,这古迹就有些不复当初的盛景了。而范仲淹发现了这一情况之后,很快就对此地进行了修复和重建。
公元1046年,范仲淹又被调到了邓州。到了邓州没多久,范仲淹就又开始“重操旧业”了:先是重修了览秀亭,后又构筑了春风阁。范仲淹在邓州时,也写下了不少传世名作,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在邓州时候创作的。
不得不说,范仲淹的确是个热衷于维护景点的小能手,在他的努力下,不少景点又重现了初建时候的繁盛。而且,如果你要是认为范仲淹只会维护旧景点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范仲淹还是个有新点子、善于动手的创新派。
史书记载: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正常官员在面对饥荒的时候,不外乎是开仓放粮,然后救济灾民。但是,范仲淹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范仲淹一边修建景点、一边鼓励百姓出游,以便为朝廷创造收入。但是,面对这种情况,就有人开始弹劾范仲淹了,认为他“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
那么,事实真的如弹劾中所写的那样吗?必然不是,在范仲淹的解释中,世人可以得知: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馀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也就是说,范仲淹之所以会在灾荒年代还大力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完全是因为他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也正是在范仲淹的努力之下,当地才出现了“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的繁荣景象。从这样一件事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早在千年之前的宋朝,范仲淹就已经知道了发展旅游业的意义所在。而范仲淹的这种先进思想,也值得当代人学习。
范仲淹逝去后,又为北宋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其实,现在有人会戏称范仲淹乃是北宋的“旅游形象大使”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完全是因为,范仲淹不仅在活着的时候推动了北宋旅游业的发展,就算是在他去世以后,他曾经读书学习的地方,其任职过的地方,甚至是他游历过的景点,也都成为了可以为北宋政府创收的旅游胜地。
比如,澧州安乡的读书堂。在范仲淹两岁时,范父去世,范母迫于生计,只得带着范仲淹改嫁给了朱文翰。宋真宗年间,朱文翰被调到了安乡出任县令,而范仲淹自然也是“侍母偕来”。而到了安乡以后,范仲淹就去了兴国观读书,待到后来范仲淹成名之后,此地也就成了旅游的一个景点。
再比如,被称为广德十景之一的“石溪古意”。北宋大中祥符八年春,范仲淹考中进士,然后出任广德军司理参军。在此期间,范仲淹就曾游览石溪古意,面对天宝山麓的美丽景观,就挥毫写下了:迥与泉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势斗蛟龙恶,风吹雨雹粗。晚来成一色,诗句自成图。也就是说,这石溪古意的出名,和范仲淹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
结语
不得不说,对于北宋旅游事业的发展,范仲淹一直是拼尽全力的在做贡献。虽然他的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自身爱好的影响,但是却在客观事实上推动了北宋旅游业的发展。而且,他把旅游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为政府财政创收入的先进做法,不仅推动了北宋的旅游业发展,更成为了北宋发展经济时可以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