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焦点>正文

大咖说 | 苏世民说投资首要不赔钱,巴菲特却高买低卖像“韭菜”

2020/4/25 10:01:33 来源:互联网

编者按:「大咖说」是一个“搜集商业世界里声音”的新栏目,它更像是36氪的观点广场,汇集各行各业人士的观点和洞察。在纷乱的热点中,厘清脉络;趋势微末时,发现机会。欢迎在评论区进行讨论交流,我们期待您的灼见。


图片来源:Pexels

过去的两周,商业世界里的新鲜事,又激发了哪些视角和观点?一起来看~

1. 苏世民-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成功投资的十五条法则》

投资的首要原则是,不——要——赔——钱!为了反映这一基本原则,需要创建一个投资流程,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完善这一流程。需要打造一个极为可靠的风险评估框架。需要为公司内部的专业人士提供培训,教他们如何把每个投资机会提炼为两个或三个主要变量,这些变量将决定投资能够成功,能否创造价值。投资决策的核心在于程序严格、冷静稳健的风险评估。这不仅是一个流程,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2. 宋炳山-尊嘉金融创始人,《巴菲特“高吸低抛”航空、银行股,说明了什么? | 超级观点》

大家对股神“巴菲特”的“神”操作,看得眼花缭乱,高位买股票,低位卖股票,看起来特别像一个“韭菜”股民。巴菲特的风格使得他永远都是左侧买入,价格跌到他认为的价值区间之后就会陆续增加持仓,而不追求绝对的低点。

3. 苏世民-黑石集团创始人,《沈南鹏对话苏世民:中国或将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强增长型国家》

看到大势所趋,就要大胆行动。如果你先于大趋势而动,你取得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会被吓得什么都不敢做。

4. 特约作者三鱼-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记住,留够一年现金流》

很多人对现金流优质状态的定义,应该是每月都有现金结余,即收入端全面覆盖债务端。这也没错,但还不够优质。现金流最大的顶层框架,并不是形成正向循环,而是现金流的赛道和时机。

5. 陈凯丰-美国汇盛金融首席经济学家,《史诗级崩盘,如何解读“负油价”时代?》

巴菲特减持航空业主要是担心航空业一旦被政府救济,原股东将会面临股权稀释。至于航空公司为什么不跟2008年的金融公司一样直接请求巴菲特注资,则是由航空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和2008年缺钱的金融业不同,航空业的后市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规划,包括何时开通去哪里的航线,这不是注资就能解决的,也不是巴菲特能够解决的。

6. 沈晖-威马汽车创始人,《威马CEO沈晖:毛利率很重要,别想着羊毛出在猪身上 | 超级观点》

毛利率很重要,如果毛利率为负,无论股票市场还是投资人,或者撇开他们从实际情况来讲,这个公司很难走得太远,因为卖得越多死得越快。


图片来源:Pexels

7. 凯叔-凯叔讲故事创始人,《36氪专访 | 凯叔讲故事:做品牌很难死,不死你就会永远留在牌桌上》

很多人之前都劝我们做平台,大家只看到了成功平台的荣耀,但你实际观察下来,活过 5 年的平台有几家?这是一个速生速朽的生意,除非你大到一定体量,大而不倒。但是品牌是不一样的,每一步都很艰难,但每一步都很扎实,每一步身后都有自己的基石,所以品牌很难死。“很难死”这个说法听起来好像没出息,但“不死”就意味着你一直在牌桌上,进可攻退可守。

8. 王宁-泡玛特创始人,《包凡对话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解构潮玩“真相”》

很多人会问我一个问题,作为一个非刚需性产品,为什么大家对潮玩会有这么大的热情。恰好相反,我觉得现代社会让人获得满足感的一定是非刚需性产品。品牌就是一个造梦的过程,品牌使命是先要造出来一个梦,并帮你保护这个梦。未来中国更多的优质品牌不应该只是靠性价比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一定会有更多的内在价值附加在品牌里。

9. 特邀作者晏涛-微信公众号“晏涛三寿”《直播卖货,也许正在毁掉你辛苦建立的品牌》

你辛苦建立品牌是为了什么,如今降价直播是不是在背道而驰。价格战在中国商业史上也是经历过的,曾经毁掉了多少品牌。品牌,卖的就是认知,形象,承诺,信任。你是女神你就应该保持女神范,经常出现在广场舞大妈环境中,这不叫亲和力,不叫适应性强,这叫掉价,自毁前程。

10. 施坚伟-隐食动力联合创始人,《当40岁的大董和4岁的拉面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 超级观点》

消费者盖戳更多的品牌更有优势,但新品牌也有船小好调头的优点,如果能遵照零售化机理去做全新搭建,未必没有机会。比如,拉面说之于味千拉面;完美日记之于Mac等大牌口红;三顿半之于雀巢等咖啡大佬,都是新生代仍有机会的佐证。


图片来源:Pexels

11. 魏武挥-天奇创投基金合伙人/互联网评论员,《本地化争夺战:美团、阿里都在等对方犯错 | 超级观点》

美团外卖涨佣是一个纯粹的商业问题。为什么强调这个?前阵子海底捞、西贝涨价,很多人就从道德的角度去批判,甚至都有点妖魔化了。平台和商家之间的博弈,也就是商业上的博弈,是没有办法用道德去考量的,最后肯定有实力的人说话。

12. 佟雨珂-顺为资本投资经理,《90后投资人眼中的B站:到底B站凭什么值百亿美金? | 超级观点》

在用户规模和变现方式上都输给YouTube的B站是否还有其他出路呢?B站目前找出的答案就是中国特色的KOL“带货”模式,既然我平台提供的激励有限,那就让UP主自己赚钱。

13. 特邀作者“DannyData小丹尼”,《B站为什么不是中国油管?》

现在很多人都爱把Generation Z的文化称之为“亚文化”,比如他们看不起二次元、饭圈文化等等,但在我看来,“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差别,其实就在于谁掌握了社会的话语权。而最终掌握社会话语权的人,未来一定是Generation Z年轻一代,“亚文化”最终也会变为“主流文化”。

14. 特约作者“判官”-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美团不赚钱,为何没朋友?》

企业可能面临的一切质疑中,最致命的质疑就是:企业生存所依赖的商业模式不成立,或者商业模式在现有的业务规模下不成立,需要放大或者缩小。一旦业务规模放大无望,缩小更无法接受,则企业陷入两难境地。


图片来源:Pexels

15. 梁建章-携程创始人、董事长,《对话梁建章:退订310亿携程无法再佛系,直播自评70分》

随着疫情的影响,一些新的消费行为会发生改变。休闲旅游会成为人们有旺盛需求的版块,因为人归根到底还是要娱乐的,休闲旅游有机会,但更多的需求会留在国内。此外,国内休闲旅游的品质会比原来提高很多,因为大家对健康安全会有疑虑,海外又去不了,所以国内中高端的自由行会是一个机会。

16. 特邀作者李志刚,《李志刚:养老行业迎来黄金时代,将诞生千亿级公司》

既有学历、见识,又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是60后人的画像。未来5到10年,当他们步入晚年的时候,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健康、享乐、舒适、体面付费。只要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物质消费,在老年人身上都是一个独立的赛道。

17. 胡冰-有赞教育负责人,《教培机构冲上牌桌,OMO却不是张万能牌 | 超级观点》

OMO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未来会成为教育机构发展的大趋势,但每家机构对OMO的理解不同,实现OMO的程度也不同。不同的教育赛道、不同的规模体量、不同的教学场景、不同的技术积累下,OMO的方式也不同。教育机构不要盲目拥抱OMO,而是根据自己的业务模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经营增长曲线。

18. 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36氪专访 | 俞敏洪:科技是一场残酷的、不留余地的竞争》

所谓的残酷竞争不一定是你死我活,但是它是不留余地的,只要这个机会别人拿到了,就没你的份了,这个叫残酷。尽管教育领域永远不可能一家独大,但在技术和教育结合以后,几家最大的教育公司执中国民办教育牛耳这件事是一定会发生的,而这个执牛耳的公司一定是教育和技术密切结合的公司。

19. 陈建荣-味捷集团总裁,《餐饮零售化,不是所有企业都玩得起 | 超级观点》

社群营销是未来企业必备的技能,必须要考虑私域流量的价值。这就像10年前很多人看不起外卖,今天很多人也根本不知道私域流量和社群营销这么重要,它是堂食加外卖加零售以外的一个新的流量渠道。这个渠道可以做很多事情。明星有自己的粉丝;小米通过试运营卖小米手机;苹果通过粉丝来卖苹果,餐饮行业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0. 刘易斯-中体数据总经理,光猪圈健身联合创始人,《经此一疫,健身行业变局的15大预测》

事实证明,没有用户基数的细分市场是不存在或不持久的。当前我国健身产业面临的最大机遇在于,如何让更多的人进入到场馆,养成健身习惯,有一定效果后进行的再消费。大众健身,依然是大众的、普及性的、包容的。行业要充分发展,必须从增加健身客户的复购率、私教购买率、充分降低经营成本这些最低维度来思考和提升。一味迷恋新物种或者做跨度较大的创新尝试,很可能血本无归。


图片来源:Pexels

21. 沈南鹏-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对话苏世民:哪些投资和人生原则能帮我们穿越周期?》

对于年轻的创业者而言,我知道他们很多都是刚刚成立公司。在目前的情况下很不容易。我建议他们在这个非常时期把重点放在公司的生存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顺公司的现金流,因为这是确保公司得以存续的唯一方式。然后,任何创业公司都必须专注于产品。我觉得危机会过去,如果你有真正差异化的产品,风雨过后你就会在行业内以更强的姿态显现。

22. 特邀作者“何加盐”,《韩寒的恐惧和马云的无畏:业余到底能不能挑战专业?》

进入新的行业,往往需要忍受初期被碾压、看不到出路的迷茫和痛苦,需要不断战胜种种未曾预料的困难。如果没有万分的热爱,业余者是无法坚持下去的,更别说战胜职业选手了。如果你留意一下那些半路出家,却做到行业顶尖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对新行业无比狂热的。若非如此,他们在碰到专业人士的第一次打击之下,就会放弃了。热爱,是业余挑战专业的最大底气。

23. 朱立南-君联资本董事长,《朱立南:面对危机,CEO最重要的责任是建立信心和方向感》

对于理念不一致的团队成员,还是要尽早让他走。我碰到过很多管理者,说:这个人现在还有用,反正我知道他心思跟我们不在一起,先用着,早晚会让他走。最后产生了更大的冲突或者损失,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既然迟早要走,不如早走,我们追求的不应该是利用他的使用价值,而是凝聚一帮志同道合的人。 在公司里不能有任何人突破核心价值观的底线,也不要认为有人在公司里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人比体系更强大,一定要有管理自信,这样才有可能调整到位。

24. 汪华-创新工场管理合伙人,《创新工场汪华:企业的竞争禁忌与管理误区》

最佳的竞争手段就是不竞争。竞争并不是达成增长的必由之路,反而任何的竞争都会对公司的资源和战略目的产生巨大的消耗。当不得不竞争的时候,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要打任何没有意义的战争。而且只打必胜之仗,这是保证胜利的唯一方法,千万不要想着以弱胜强。

25. 龚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管理实践教授,《龚焱:抽象的思考没选对方向,具象的努力就会失去意义》

创业公司到底是在创新还是在行骗,很难用一套表格或用一套量化标准来判断,唯一能够判断的依据是回到其使命和价值观。这听起来非常虚,也很难量化,但这可能是唯一能够判断的支点。这个公司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创始人期待、憧憬和奋斗的终点到底是什么?使命和价值观可能是最终能够真正做好微妙区分的一把标尺,而这也会决定创业的最终走向。

26. 张知愚-中国传媒大学特约研究员,《新物种陷阱:诺基亚、柯达执行定位理论很成功,为什么却被淘汰了? | 超级观点》

按照定位理论的逻辑,苹果公司应该好好做电脑不要做手机,亚马逊就专注卖书不要做电商,京东就专注3C产品不要越界,华为就好好做交换机设备不要研究5G新技术。里斯本人也预言过苹果手机、亚马逊会失败。因为品类思考无法理解新物种。定位不只是心智。定位理论的边界正是其优势的背面:强于占据心智,弱于对趋势的判断。而预判趋势、聚焦未来,正是抢占心智的最佳战术。

27. 莫谦-美股研究社联合创始人,《聚美、畅游私有化退市,“水土不服”何处安身? | 超级观点》

从市值来看,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中概股市场的真实写照并不为过。就中概股的表现来看,以阿里、百度、京东、拼多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他们还是要更受投资者的青睐。对投资者而言,企业的增长潜力是比当下的净利润更为重要的存在。投资者可以忍受一时的经营亏损,但是无法忍受企业没有一个广阔的未来。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图片报道
  • 网络焦点
  • UFO
  • 离奇事件
  • 热点新闻
  • 大话社区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