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90后可爱的模样?上海健康医学院应届毕业生黄艳红作了生动的展示。
3月31日,新冠肺炎疫情防输入任务加重。市疾控中心急招志愿者。约40个小时后,45名流调追踪志愿者集结完毕。黄艳红名列其中,求战心切。在追踪密接者的日日夜夜,她不记得打了多少个电话,整理了多少份档案。但辛苦对黄艳红来说是“浮云”,作为一个服务经历多到与年龄不相称的铁杆志愿者,奉献几乎是她的“本能”。
5月9日申城应急响应降级。5月13日晚,黄艳红作别中山西路上的市疾控中心,有欣慰但没有留恋。因为,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在等着她。
流调追踪收获大于付出
“作为应届毕业生,黄艳红同学完全可以在家休息,但她一接到招募流调志愿者的信息,就立即报名,还主动请缨成为‘抗疫卫士’临时党支部的宣传委员。”65岁的“抗疫卫士”领队傅向东老师对小黄赞不绝口,“作为第四组组长,她不仅带领组员在抗疫前线进行流调工作,还在工作之外记录我们流调工作中最精彩的点点滴滴,所以她自己的照片是最少的。我觉得,她不仅把医学知识学好了,同时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在“追踪办”的44天里,家住大华三路的小黄每天早晨6时起床,8时30分前到达疾控中心,在电脑、电话机、扫描机前夜以继日地奋战。“我觉得收获远远大于付出。不辛苦,因为我家住的算相对比较近。像金菁住在奉贤,到疾控中心要坐1部公交车+4部地铁;还有同学住在金山、老闵行、南汇……”小黄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
小黄对有一次电话追踪记忆犹新。那天有个航班上出现一个确诊病例,志愿者接到任务需要联系其“前三排后三排”,小黄拨通一位年轻女士的电话后,表明身份:“您好,我这边是上海市疾控中心,想和您核对一些信息。”那头的人颤抖着声音问:“我那架飞机上不会有确诊的吧?”“嗯,是的。”电话那头当下传来哭声,说道:“虽然预想飞机上可能会有确诊的人,但万万没想到这个人会在我附近!到隔离点后,我每天看关于我这架航班的信息,我怎么就这么倒霉遇到了呢?”
对方哭个不停,小黄提醒自己先沉静下来,然后安慰对方说:“姐姐你先不要哭,先冷静一下好吗?你也可以往好处想,你在飞机上的防护措施做得很好吧?你现在只是密切接触者,并不代表已被感染。所以先放轻松心情,冷静一下,接下来会安排为你做核酸检测,到时候才见分晓。”这通电话打了近20分钟,最后挂电话时她发现握听筒的手全是汗,但能安慰好对方,她觉得很开心。
志愿者经历让她学会爱
听到黄艳红参加学校“抗疫卫士”志愿者,她的同班同学兼室友徐佳煣并不意外。“艳红就是那种停不下来、热心肠的人!”徐佳煣告诉记者,黄艳红责任心很强,点子也多。“她还拉我们一起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像去养老院教老人学习使用APP,教老人用手机听戏曲,听歌,让我们特有成就感。”
2017年,黄艳红注册成为上海市志愿者。大一暑假开始,智障儿童身边、中华骨髓库、养老院里,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初入上海健康医学院,小黄就加入学校红十字会,加入了慧灵智障儿童志愿者团队。第一次去慧灵儿童中心的时候,看到一群比自己还高还壮的孩子,跟他们相处,需要很多的耐心和爱心。小黄觉得,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小天使,只是比别人慢一点而已。
那个暑假,小黄每周一、三、五去慧灵中心,二、四、六去中华骨髓库当电话回访志愿者,日子过得非常充实。之后,她还做了第十二届艺术节志愿者、张江东方爱民岗志愿者、小八城堡义卖市集志愿者……大一时,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如今已成为预备党员。
三位偶像指导她成长
黄艳红告诉记者,自己有3个偶像,第一个是陪伴了她2年半的大学辅导员李晓婉。“刚入学时,我可能还处于易冲动、张扬的年纪。幸好李老师教导我如何正确地做事、做人,还把护士节授帽仪式这么重要的活动交给我办,给我信任。”
第二个偶像是学校志愿者精神领头人、傅向东老师。傅老师用他44天来最早到最晚走的身体力行,真实地诠释了志愿精神。“傅老师说过一句话特别触动我,他说,一天有24个小时,睡觉8小时,工作8小时,那么剩下的8小时就是我们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8小时。那一刻,我更理解了什么是志愿精神。”
第三个偶像则是市疾控中心肝炎防治科科主任、上海疾控援鄂医疗队领队任宏。“我初次知道她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她参加了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疾控工作队。我这次得知她又加入了援鄂队伍后,就跃跃欲试想一起参与抗疫阻击战。”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抗疫卫士”临时党支部活动上,黄艳红说:“很荣幸可以在市疾控中心尽一份绵薄之力。经此一疫,我更明白身为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郭剑烽
编辑 | 黄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