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焦点>正文

在十年安卓老用户眼中,iPhone用起来感觉如何?

2020/5/26 10:00:39 来源:互联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 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前言:这并不是一篇“新品评测”

如果你是一位数码爱好者、或者三易生活的老朋友,应该不会对我们的评测栏目感到陌生。身为科技媒体,我们三易生活的评测内容涵盖了移动设备、PC、智能产品、甚至还有部分新能源汽车。而我们撰写评测的目的,有的时候是为了给大家展现某些刚发布新产品的综合素质,给关注这些新品的朋友提供一个更全面的产品印象,有的时候也可能只是单纯想要探究一些新兴技术,分析它背后体现出的研发实力,或者呈现其可能会对于行业所造成的影响。


但是以上这两条,对于今天这篇文章来说皆不适用。一是因为我们这次的“评测”对象,并不是什么刚发布的新品、也不是大家不熟悉的冷门好物,而是上市已经逾八个月,换代机型都已经开始集中曝光的iPhone 11 ;二是因为相比于平时各类评测中,我们通常在前期就会对产品都有着深入的理解,能够为大家展现深层而全面的技术细节。

而负责此次iPhone 11这篇内容的编辑,虽然是一位从386与VOODOO时代就开始接触消费类电子产品,有着至少十年Android智能手机使用经验的老玩家,但其却唯独对iPhone和iOS几乎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是的,在一位100%的Android发烧友眼中,如今的iPhone到底感受如何;对于没有“苹果信仰”的人来说,iOS系统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从最新的Android与iOS的异同之中,我们又能看出当前移动操作系统怎样的共同趋势与竞争格局?这些就是本篇文章要探讨的话题,也是我们决意要做这次“非新品评测”的出发点所在。

原来,如今的iPhone其实并没有对单手操作很友善

首先正如大家所见,我们此次的评测对象,是苹果当前主流的iPhone 11。之所以选择它,主要是考虑到其市场成交价格与大部分Android旗舰处在直接竞争的水平上。然而与我们此前已经评测过的近年来几乎所有的Android旗舰相比,iPhone 11的差异几乎是从外观上的第一眼,就让人明显感受到了极大的区别。


看到这,大家是不是以为我们想要吐槽iPhone这块孜孜不倦坚持了两代之久的“大刘海”?非也。虽然作为Android机型的爱好者,我们平日里已经被各种超窄边框、超高分辨率与刷新率、超强色彩素质的屏幕给惯坏了眼睛。

但在那之前,我们也能理解这样的设计对于苹果FaceID功能的重要性。这就好比某些Android机型为了实现更好的自拍效果,会主动采用看起来不那么美观的“大尺寸双开孔屏”一样,属于为了更好的功能,而不得不在外观上作出的牺牲。


那么真正让我们感到惊讶,并且不太适应的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iPhone的屏幕比例。当主流Android机型普遍都在使用20:9或21:9的“细长屏”时,19.5:9比例屏幕的iPhone 11,相比之下就会显得明显“矮胖”了不少。


说实在的,对于此前一直听闻iPhone重视单手操控的我们来说,当发现iPhone 11握在手里的宽度表现,比6.4英寸的Android机型还要大,而且很多时候单手返回交互不如Android的侧边手势方便时,我们是的确是有些失望的。


iPhone 11(左)与Android旗舰(右)显示同一个网页

但这是否意味着iPhone如今的造型,或者说屏幕比例设计就已经落后了呢?也不能这样说。因为大家要知道,当前所有的显示设备在计算“屏幕尺寸”时,所表述的都是对角线长度。而越是“瘦长”的屏幕比例,在相同的“名义尺寸”下,实际可视面积也就越小。


换句话说,iPhone 11这块在我们感觉来说略宽的6.1英寸“Liquid Retina”屏幕,实际的显示面积是要比如今Android机型里许多6.2或6.3英寸屏幕还要更大一些的。在实际的使用中,它也比分辨率更高、尺寸更大(但屏幕比例更细长)的Android机型多显示1-2列文字内容,这在某些网站或者APP的排版中,的确能够带来视觉效果上的不同。

这可能是硕果仅存的高品质液晶屏

既然我们说到了iPhone屏幕比例所带来的显示效果差异,那么它的色彩与外放音质表现,自然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我们接下来所发现的,第二个与时下Android机型相当不同的体验点。

是的,我们测试的是iPhone 11,这意味着它配备的是一块液晶屏幕。考虑到如今Android就连2000多元的机型也大多用上了AMOLED屏幕的事实,这可能还真是当前硕果仅存的唯一一款高品质的手机液晶屏幕了。


那么,它的“高品质”体现在何处呢?讲真,如果你是位并不太了解手机产品的朋友,单看屏幕本身的分辨率、PPI、亮度这些参数,很自然就会产生“iPhone的屏幕不太行”的错觉。特别是对于本身屏幕配置(客观上)就要更低一点的iPhone 11来说更是如此。

但是,如果大家有像我们这样“阅机无数”,看过从数千元到上万元数百款手机屏幕的话,反而就不会觉得iPhone的显示效果有什么不妥了。一方面来说,iPhone 11虽然参数上的分辨率不高,对比度也不吓人,但实际上它“看起来”的细腻度却甚至会比一些1080P分辨率的Android机型还要更好一些。


不仅如此,从色彩表现上来说,iPhone 11的这块液晶屏幕,更可能是可能是我们到目前为止所见过的,显示通透度最强、视觉效果上与OLED差距最小的一块液晶屏幕。


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必须承认,这和iPhone本身的产品定位、或者更直白一点来说和定价有着直接的关系。当苹果敢于将一款搭载液晶屏幕的手机卖到3000甚至4000元以上时,他们有什么理由不使用行业里最好的屏幕呢?反过来说,当我们熟悉的Android机型普遍已经将液晶视为中低端机型的妥协点时,我们自然也就不能指望他们的屏幕素质(或者说硬件成本)能有多高了。


其次,苹果在智能手机(或者说所有的消费电子设备)上的软件色彩管理经验,也不是Android阵营手机厂商所能比拟的。举个典型的例子,现在也有一些Android旗舰机型具备了类似iPhone“原彩显示”技术,并能通过感知环境色温自动调节屏幕显示冷暖度的功能。

但当我们开启iPhone 11的原彩显示时,会觉得它的色彩非常“正”,无论是在室外的阳光下,还是在室内的昏暗灯光中都能提供一致的观感;而当我们开启某些价格更高Android机型上(默认关闭)的色温自动调整功能时,它们的屏幕直接就变黄了。

iOS系统有出色之处,但同样也还有待完善

话说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诶,你是不是已经被苹果征服了?虽然我们承认,iPhone 11的确让我们看到了苹果的一些细心以及经验上的积累,甚至是供应链方面的优势,但这不等于它在全部的方面都能做到尽善尽美。

比如说作为苹果生态核心的iOS系统,在我们这位Android老烧友的眼中,就存在着一些非令人不太适应的问题。


内置应用的内容商店居然不可用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iOS中一些自带应用的本地化体验,实在是有些一言难尽。诸如电影与图书这些官方APP,在国内版的iOS系统上其实根本不能购买在线内容,但这要是放到Android机型上,显然绝对是不能出现的。


除此之外,即便是我们这样的老玩家,也知道在iOS刚诞生的时候,它在触摸操作的直觉度以及图形界面的美观度上,是远超当时的Windows Mobile与Android的。但是当拿到这台iPhone 11,亲身体验了最新版的iOS 13.5后,我们必须客观地说一句,如今在界面的统一度与视觉直观度上,iOS还有着更多的改善空间。

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了更清晰直观的展现信息,并且方便用户单手触控操作。如今iOS上的通知栏、快速控制界面,以及负一屏,都是这样的大块大块的半透明图形UI。


这没什么毛病,用习惯了也很顺手。但是当我们打开iOS的“设置”时,看到的是却是排版过于密集的文字、缺乏直观说明信息或者演示图片的选项、会随着安装的APP数量增多而无限变长的设置页面,以及并不利于点触,并且与上述图形UI完全是两个时代产物的设计。


眼花了吗?

那么,iOS如今的对手,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小米MIUI 12的设置界面


三星OneUI 2.1的设置界面

且不说iPhone 11因为屏幕尺寸相对更小,密集的、大多以文字构成的设置界面本身可读性就会因此下降,光是缺乏引导动画这一点,在我们看来,可能会对新手用户不太友好。最为重要的是,这可是曾经以易用性、直观与流畅而自傲的iOS。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所有的Android机型都能在UI设计上超过iOS。而且站在普通用户的角度去考虑的话,设置界面的不易用,或许并不会构成明显的体验问题。相比之下,iOS的APP Store则可能是我们迄今为止见过的,体验最好的应用商店,并且没有之一。


一方面来说,这当然得益于苹果自家的软件生态体系。相比国内市场Android混乱无序的生态,苹果自有的开发工具、唯一的软件商店制度,确保了他们可以从源头上对开发者与APP进行严管。既杜绝了垃圾应用与恶意软件上架的可能性,也完全避免了Android应用那种“点一下、装一堆”的全家桶现象,对于普通消费者的日常用机安全性、省电性,以及长期使用之后的流畅度感受,的确有着极大的助益。


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APP Store作为苹果自营的应用推广渠道,其中的每日软件推荐与新游宣传等内容制作可谓是极为精美。不仅文字介绍优美流畅,很多时候甚至也不是单纯推广软件,还会附带有许多相关的知识科普、背景介绍、使用说明等,读起来让人十分愉悦,甚至能够增长见闻。从这一点来看,不得不说苹果对于自家软件生态的建设与维护力度,的确是当前所有Android手机厂商都比不上的。

原来,那么多人力挺1200万像素是有原因的

最后,我们想谈谈iPhone 11的相机。众所周知,苹果自从多年前到现在,所使用的都是一套基于1200万像素主摄的相机系统。根据DXOMARK上披露的信息显示,这枚1200万像素主摄应该是采用了1/2.55英寸的传感器面积、具备1.4微米像素尺寸,以及全像素双核对焦(Dual-Pixel AF)的设计。


1/2.55英寸、1.4微米像素尺寸、双核对焦……如果你与我们一样玩机经验丰富,看到这串相机参数应该马上就反应过来了。没错,这正是大名鼎鼎的索尼IMX362、IMX363、三星S5K3L4等经典“旗舰1200万”CMOS方案的最大特征。换句话说,从技术上来讲,iPhone 11的这套1200万像素相机系统,其对焦表现与市场定位均是要强于早期4800万的那些高像素方案的。


这一点,在我们的实际体验中也确实得到了证明。相比于当前的大多数超高像素方案,iPhone 11拥有快得多的对焦速度,同时因为避免了“多像素合一”的设计,在白天拍照时也不会出现强光下的过曝现象,色彩表现非常自然,照片上的细节保留程度甚至也胜过了一些高像素配置的新款Android机型。


长江


长江-超广角

这样的体验好不好?当然很好。而且瞬间就能对上焦、拍出的照片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瑕疵,这两点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其实是非常受用的。

毕竟大多数人在智能手机上的习惯还是“拿起就拍”,考虑到当前Android的超高像素旗舰普遍还只能把“超高像素”作为一个相机的独立工作模式,实际上日常使用中还是主要输出1200万或1600万像素的照片,iPhone 11的这套后置双摄,其实从基本体验上是并没有什么落后的。


室内


花骨朵(未能正确合焦)

当然,对于已经体验过今年几乎全部影像旗舰机型的我们来说,iPhone 11的这套相机并不是没有缺点。比如因为它的CMOS尺寸相对较小,在暗光环境中噪点就会相应地比较明显;又比如说,与同样采用1200万双核对焦主摄的三星Galaxy S10相比,iPhone 11的微距能力明显要差一些,在近距离拍摄时会出现没有正确合焦的情况。

这些其实都是它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会暴露出的短板,但是还是那句话——它也仅限于某些特定、或许只有一部分用户才会用到的场景。对于一般情况下的日常使用而言,iPhone 11的相机表现是非常“稳”的,这也的确让我们理解了至今还有那么多朋友经常在我们的各类手机影像技术文章下面,怀念1200万像素时代的原因。

总结:iPhone的确很好用,并且有着显著的优势

有很多亮点,很适合一般用户,但对于极客而言也有同样有着一定的不足,这就是我们三易生活在此次体验过第一款iPhone之后所作出的基本评价。当然,我们的这一评价并不敢自称客观、也绝对算不上全面,因为它只代表了“一个Android老玩家对于现在iPhone”的使用感受,是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并不见得适用于普通消费者的。


除此之外,在这一次特别的体验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说苹果的FaceID是真的很快很准,远比许多Android机型的屏下指纹要方便;又比如说,iPhone的“祖传充电”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以忍受,而且它的待机耗电量真的很低很低,如果不是持续玩游戏之类的使用的话,作为工作用机,iPhone的续航比大多数同等性能级别的Android旗舰是要来得更长。


除此之外,从产品本身的定位来说,iPhone 11本身就不是苹果的旗舰机型,但它却依然有着不输给自家更高端产品的显示效果、性能等级,以及拍照水平。而这一点,在当前的Android机型中基本上也是看不到的。

但是同样是在本次对iPhone的体验当中,我们也意识到它并不是完美的,同样也有体验不佳的APP,有用起来并不方便的系统设置,以及令人不是那么满意的人体工学细节。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对于普通用户的照顾与上手使用的易用度来说,iPhone的表现依旧很“稳”,而这或许也是苹果在每年仅有寥寥数款iPhone新品的情况下,依旧能在销量排行榜上占据前几名的原因吧。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预测未来
  • 探索图库
  • UFO
  • 未解之谜
  • 热点新闻
  • 大话社区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