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茶饮、咖啡、雪糕后,资本现在又盯上面袋子了?
今年,五爷拌面宣布融资3亿,和府捞面拿到8亿融资,以重庆小面为特色的遇见小面,也宣布完成了超1亿的融资......餐饮领域亿元级以上的案件中,面食类占比已接近1/3。
然而对于重庆小面,理想很美好,现实有点骨感。
几年前,随着《嘿!小面》《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在全国热播,引得不少创业者不远万里跑到重庆拜师学艺,来自东北的宋奇就是其中的一员。
学成后,他到广州开了个仅30平的重庆小面馆,并取名为“遇见小面”,同年6月,遇见小面成功拿下300万天使轮融资。
但面对重庆本土面馆,最大的竞争壁垒那便是产品,宋奇曾说过,在很长的时间内不会打入重庆,“我们在重庆丝毫不具竞争力。”
但资本好像并不青睐产品实力,重庆本土小面也一直站在资本的边缘,产品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连锁化程度却反而持续低迷,不少投资人曾表示,重庆小吃是名副其实的“资源洼地”。
“呼啦面馆”作为重庆本土的新消费型小面馆,不仅口味上不输传统重庆小面,还有微信小程序点餐、会员储值玩法、不洗手不给吃面、面条不够再加等新消费模式。
这让呼啦面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拿下了6万活跃会员,储值送券的使用率更是接近90%。
但遗憾的是,在重庆圈火得一塌糊涂的呼啦面馆,现在依旧没有走出重庆。
在全国布局较多的重庆小面品牌,“面当家”算一个,在重庆渝北区的总店,挤满了五湖四海的学徒,“2万包会,出师后还授权品牌使用权”,这听起来充满诱惑。
但这种所谓的“师徒关系”,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并不美丽,品牌加盟费、供应链管理费等一般门店加盟的所能盈利的方式,“面当家”都不具备。
反观重庆当下能走向全国的小面品牌,并不是餐饮方面,而是速食消费品,比如盒装小面。几年前的重庆小面网络销售额就达到了2亿,日销量高达8000袋,这完全能与“速食之王”螺蛳粉平分秋色。
2014年,盒装速食小面“挑挑小面”腾空出世,次年就拿到了千万天使轮投资,但如今“挑挑小面”已全部下架全网商品,微信公众号最后一篇文章停在了2019年。
民间借贷、合同纠纷.....各类负面消息让“挑挑小面”债务缠身,在探索速食小面出路的过程里,类似的大起大落并不是少数。
“从餐饮角度来看,目前重庆的老板们都太傲娇了。”在一家万州地方面馆,外地食客点了一份肥肠面不要加辣时,老板居然黑脸送客,因为“不辣的肥肠面不好吃,我不做”。
此类“重庆人不吃辣都是妥协”的说法,在某些程度上将重庆小吃在全国市场里“边缘化”。
“好吃做不大,做得大不难吃”,是在餐饮界成功的秘诀,但执着的重庆小面,似乎并不能很快明白这一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华商韬略 ”(ID:hstl8888),作者:新媛,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