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共享充电宝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家也打起了“价格战”(提高商家提成),市场竞争风气已不适于行业良性发展,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才是克服盈利模式单一问题的“良方”。
自4月上市以来,“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在美股资本市场已走过半年时间。不过,作为国内共享充电的头部玩家,怪兽充电的股价却不尽如人意,呈现出了长期低于发行价的颓势。
尽管怪兽充电在9月底放出了股权回购计划,但就目前来看,这一计划并没有能够有效挽救其颓势,公司股价仍在3美元左右徘徊。根据该计划,怪兽充电可回购总价值不超过5000万美元的上市公司美国托存股份(ADS)。
与此同时,怪兽充电的净利也并没有随着其营收的提升而上涨。尽管手握上海迪士尼与北京环球影城两个大单,但其单一的盈利模式始终被业内外所质疑。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共享充电宝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家也打起了“价格战”(提高商家提成),市场竞争风气已不适于行业良性发展,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才是克服盈利模式单一问题的“良方”。
根据怪兽充电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该公司收入为9.72亿元,同比增长52.9%;第一季度,这一增幅甚至高达162.5%。单从数字看,怪兽充电的营收实现了较高增长。
然而,业内普遍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季度共享充电行业受疫情影响几乎处于停摆状态,导致基数过低,而第二季度共享充电行业受疫情影响依然严重。
在财报中,怪兽充电展望了2021年第三季度的营收状况,预计将产生9-9.3亿元的收入。这环比第二季度的营收呈现出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怪兽充电的盈利能力亦呈现出明显的颓势。2021年第二季度,怪兽充电净利润为820万元,同比下滑73%。
而盈利颓势并不是一时间所表现出来的,早在2020年,怪兽充电的利润就出现了大幅下滑。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20年运营利润为1.32亿元,同比下降43%;净利润为7542.7万元,同比下降55%。
怪兽充电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服务网点已覆盖全国1500多座城市,拥有超过66.4万个POI点位,累计注册用户约为2.194亿。根据二季度财报,截至2021年6月30日,怪兽充电可用移动电源为600万,累计注册用户达到2.551亿,拥有77.1万个POI点位。
用户持续增长,但净利润不增反降,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记者注意到,2020年,怪兽充电的成本、销售与市场成本均在大幅提升。2021 年第二季度,怪兽充电收入成本为9580万元增加到1.39亿元,同比增幅为44.8%;销售和营销费用为7.71亿元,同比增幅为64.6%。
伴随着盈利能力的下降,怪兽充电的股价出现了长期低于发行价的颓势。
4月1日,怪兽充电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发行价为8.5美元/ADS,总发行规模为1.5亿美元。上市当天怪兽充电开盘价报10美元,较发行价8.5美元涨17.64%,市值最高达到27亿美元。顶着“共享充电宝第一股”光环上市的怪兽充电一时间风头无两。
然而随后半年,怪兽充电的股价呈现出震荡下滑趋势。截至发稿,该公司股价已较上市首日开盘价跌超70%。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共享充电宝本来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盈利逻辑,也没有形成一个更稳定的商业增值循环,“这也就意味着看不到是怎么赚钱的,那么投资者就不会认为共享充电宝会有很好的发展。”
目前怪兽充电的营收主要来源于移动设备充电业务、移动电源销售与其他业务,而值得注意的是,就二季度而言,移动设备充电业务占营收的比重为95.81%。由此可见,怪兽充电的业务变现模式依旧单一。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来看,共享充电宝企业并未找到新的盈利模式,而涨价问题却成了行业广受诟病的槽点。
据记者了解,从2019年下半年,共享充电宝行业曾掀起多番“涨价潮”,租金从起初的1元/小时,涨至2元/小时,目前已普遍涨至3元/小时,景区、电影院、酒吧等特殊场景甚至超过10元/小时。有关“共享充电宝涨价”的话题多次登上热搜。
而这亦引起了市场监管总局的重视,今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会同反垄断局、网监司召开行政指导会,要求哈啰、青桔、美团、怪兽、小电、来电、街电、搜电等8个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企业限期整改,明确定价规则,严格执行明码标价,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
随着共享充电宝的涨价,有关共享充电企业乱收费的投诉越来越多。截至目前,怪兽充电在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量已达到9300余条。
沈萌表示,对于共享充电宝来说,涨价并不意味着赚钱,涨价只能助其缩小亏损空间,弥补自身利润缺口,“想赚钱就要继续涨价,继续涨价就会抑制消费者使用共享充电宝的需求,这样一来也就不利于企业形成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
根据蓝鲸TMT独家报道,在怪兽充电在去年拿下迪士尼的合作之后,其又在竞标北京环球影城首家共享充电宝合作伙伴的过程中中标。
然而共享充电宝企业内部人士于鑫(化名)对记者分析称,目前怪兽充电在北京环球影城的共享充电宝价格为5元/小时,这一价位介于‘赔本赚吆喝’与‘不赚钱赚吆喝’之间。
于鑫同记者算了一笔账:“700万元的入场费加上40%的分成,怪兽充电或每年向北京环球影城支付1300-1400万元的费用,客单价大概10元左右,那么就需要130万/年的使用量,平均到每天就是一天三四千的量级,这大概就需要铺设1000个充电宝,单位大概要四五十个。或很难在短时间内回本。”而这也就势必会对怪兽充电的利润造成影响。
实际上,受到疫情影响,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021年上半年,怪兽充电登陆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小电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街电和搜电合并为“竹芒科技”,美团则收缩直营业务,转为代理模式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渗透。
沙利文和头豹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格局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称,共享充电宝行业已历经“三电一兽”和“四电一团一兽”格局,正逐渐向 “小竹兽”格局转变。
2020年怪兽充电火速进行市场扩张,市场集中度(综合市占率)稳居高位。然而,随着2021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一系列变革,在市场设备占比与交易订单量占比方面,怪兽充电的排名已经有所下滑。
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共享充电宝行业集中在怪兽充电、小电科技与竹芒科技,2021年上半年怪兽充电的综合市占率已经较2020年有所压缩。
于鑫称,目前共享充电宝企业竞争压力非常大,主要表现为商家的分成越来越高,“有时商家都不会通知共享充电宝企业,直接就会把柜机撤走了,转而让给予其分成更高的品牌入驻。所以共享充电宝企业有时也会主动给商家提高分成比例,防止商家被别家企业抢走。”
据悉,目前共享充电宝企业与商家的合作模式分为入场费、入场费+提成、提成三种模式。“一两年前商家提成大概在50%-70%,而现在普遍在70%-90%,这种分成‘价格战’愈演愈烈。”于鑫透露,由于商家提成逐渐提升,实际上共享充电宝企业每个点位的收入和此前相差无两。
天风证券表示,规模优势到品牌效应的传导逻辑在于:规模效应正循环-用户随借随还,POI收入提高-打造品牌效应。2020年怪兽充电市场份额34.4%,规模效应尚未体现,无显著品牌效应。
天风证券分析称,短期来看,共享充电宝行业技术壁垒较低,商业模式相似度极高,目前没有玩家具备足以跑赢赛道的竞争优势;长期来看,规模经济主要体现在满足用户随借随还需求上,POI渗透率将极大影响异地归还充电宝的消费体验。
对于已经上市的怪兽充电来说,沈萌认为,“上市的企业并不是因为企业有很好的成长性、能够得到资本市场的回应才去上市,而是因为投资者的压力,从目前来看,其并没有达到太好的结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蓝鲸TMT”(ID:ilanjingtmt),作者:齐智颖,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