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期待的虎年春节档刚过半,各地影院经理早已无心战况,都在琢磨一件事:观众到底去哪了?
2月4日,春节档进入第四天,截至4日17点,档期总票房已突破41亿。虽然成绩仅次于去年,但今年春节档比去年同期已经落下了12亿的差距。当天港股复市,院线股不复春节行情,阿里影业、猫眼娱乐、IMAX China纷纷下跌。
由于去年疫情后的首个春节档逆市大爆,今年春节档原本备受看好——在巨无霸《长津湖之水门桥》的引领下,韩寒、开心麻花、张艺谋、“熊出没”等院线常客纷纷出战,不少机构高调预测今年票房将突破85亿,再创历史新高。
然而今年春节档连续四天单日票房都显著落后于去年同期,这样一来总票房大概率会落在65-70亿区间,低于去年的78亿,破纪录无望。排除2020年的特殊情况,这是过去十年来春节档票房首次出现倒退。
更不乐观的是,观影人数也有显著回落——从前四天表现来看,今年春节档进入影院的观众还不如2018年多。
事实上,今年影片质量并没有大面积下滑,放映场次实际上也比往年更多,而众矢之的的高票价,也并非影院一方造成的。那么,往年一票难求的春节档,怎么就突然失宠了?
今年春节档共有8部影片公映,从数量和阵容上其实不逊色往年。
不仅有卖座大片续集《长津湖之水门桥》领衔,韩寒、开心麻花等卖座片常客,以及张艺谋、文牧野等新老名导也齐齐回归,连面向低幼观众的动画片都有“熊出没”和“喜羊羊与灰太狼”两大国产IP对阵。
然而从大年初一开始,今年春节档的85亿“小目标”就有了松动的迹象。
《长津湖之水门桥》大年初一毫无悬念拔得头筹,首日票房达6.35亿。这一成绩在历年春节档可排到第二,仅次于去年首日狂破10亿的《唐人街探案3》。
但其他影片的表现就没那么理想了。亚军《四海》首日票房不到2.3亿,远落后于韩寒上一部春节档作品《飞驰人生》首日的3.22亿;马丽主演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首日票房2.1亿出头,比同团队四年前的《羞羞的铁拳》首日票房还低一千多万。最终大年初一大盘整体票房为14.5亿,落后于去年大年初一的16.92亿。
到了大年初二、初三,票房回落的趋势更为明显——初二票房迅速回落至10.48亿,初三勉强保住10亿,两天加起来比去年同期少了8亿,相当于蒸发了一部中型国产卖座片的票房。到了初四,票房更是继续下滑,截至4日晚20点还不到9亿。
更糟糕的是,观影人次出现了大幅倒退。
首先是今年大年初一的出票量五年来首次跌破3000万,仅有2500多万张。光是第一天就少了1000万观众。
要知道,从《捉妖记2》领衔的2018年春节档开始,影院抢票堪比春运就成了每年春节的保留节目,去年大年初一全国更是有近3500万人走进了影院。
春节档后几天的续航能力也远不如往年。从大年初二开始,全国影院的出票量就已跌破2000万,与2017年一样,但比2019年整整提前了2天,而2018年和2021年都是节后工作日才跌破2000万大关。
这也意味着今年春节档进入影院的观众不仅远逊于去年,甚至还不如2018年多,快跌回2017年的水平。
截至2月4日,《水门桥》票房已经突破18亿,最终有望破40亿。然而要重现去年《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两部大片票房破30亿、三部影片10亿+的希望已经越来越渺茫。
不少影院经理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去年春节档、国庆档都超预期发挥,为什么今年春节档观众却不进影院了?
首先,“烂片太多”和“疫情导致很多影院停业”两种说法都很难站住脚。
春节档的强竞争属性决定了敢于进入档期的影片即便不能收获满分好评,但口碑中上并不难。
截至2月3日,今年春节档8部影片中,最有卖相的6部影片豆瓣都已开分,其中《狙击手》、《奇迹·笨小孩》、《长津湖之水门桥》三部影片超过7分。
去年春节档,豆瓣开分在7分以上的有《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人潮汹涌》、《新神榜:哪吒重生》四部。2019年的春节档,也只有《疯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飞驰人生》三部开分在7以上。再往前的2018年,只有《唐人街探案2》和《红海行动》两部开分在7以上。
而在猫眼和淘票票上,今年春节8部影片评分都在9分以上,说明也没有出现严重背离观影预期的影片。
春节前的零星疫情,影响了部分影院的经营。但灯塔专业版的影院营业地图显示,截至2月2日,全国影院复工率100%,停业的只有极少数。
灯塔专业版每日统计全国影院营业情况
事实上,比往年同期,今年春节档的放映场次其实还有所增加。综合猫眼和灯塔专业版的数据,今年春节档前三天全国共放映至少157万场,而去年和2019年春节前三天分别只有不到143万场和不到147万场。
至此,“罪魁祸首”只剩一个:今年春节的电影票又涨价了。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初一到初三,全国平均票价为54.8元,猫眼数据为55元, 比去年同期每张票至少涨了5、6块钱。
这已经是春节档连续第三年“大提价”。综合猫眼和灯塔专业版的数据来看,从2014年到2018年,春节档平均电影票价在35元-39元之间缓步增长,但到了2019年均价大幅上涨到45元附近,到了去年均价更是涨到了49元左右。
在一线城市,这种上涨更为明显,60-70一张的电影票是最低门槛,票价一百好几并不鲜见。比如上海环贸百丽宫影城,大年初五黄金场的IMAX,一张票要175元。
对春节期间拖家带口的家庭观影群体来说,这意味着进一趟电影院就要花费大几百。正如有微博用户所言,“今年春节的电影票,加点钱都可以看话剧了”。
有博主2月3日发文,称电影局方面向各大院线、影院下发通知,指出高票价引发一系列舆情,影响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要求迅速调整科学定价。该消息尚未得到证实。
但票价贵真的只是影院的锅吗?
今年春节电影票涨价,其实是片方和影院共同造成的。疫情以来损失惨重的影院,希望抓住春节档这个全年最为关键的档期回血,这一点外界都能注意到。
而片方一侧的原因则少有观众知道:根据发行通知,今年除了《喜洋洋与灰太狼之筐出未来》、《小虎墩大英雄》两部动画外,其他所有春节档影片的片方都将单张电影票的最低结算价提高了5元,如四大一线城市的最低结算价都从往年的35元提高到了40元,这意味着影院定价不可低于这一价格。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大众是不是已经没有进影院的习惯了?上涨的票价不过是给观众多了一个不去的理由。
“全民进影院”这一春节新民俗其实很短暂。
2013年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之前,春节档其实并不受国产片重视。况且很多观众春节看电影的习惯,也是在巨额票补刺激下被动建立起来的,那些年9块9一张的电影票并不鲜见。
但是,只是涨价还不足以解释观众的流失。毕竟从2016年开始,来自票务平台和片方的电影票补就开始逐渐减少,但此前几年春节档观影人次还在增长。
疫情反复导致的影院空窗,对大众观影习惯反而是更大的损害。一方面,疫情导致影院反复关停,电影项目也普遍延期、推迟,卖座的国产片数量肉眼可见减少;另一方面,卖座的进口片也明显少于疫情前,观众进影院的理由更少了。
虽然大卖几十亿的大片仍然层出不穷,但去年票房破亿的影片只有60部,比疫情前的2019年少了近30部。其中,去年破亿的国产片43部,2019年是47部;去年破亿的进口片17部,而2019年是42部。
如果影院营业、影片供应不能恢复,观众继续流失,长期来看整个中国院线电影生意整体都会受到影响。
资本市场显然已经将今年票房倒退视为某种信号。2月4日港股复市,两大票务平台背后的阿里影业、猫眼娱乐双双下跌,阿里影业收盘大跌7.95%,猫眼娱乐跌4.5%,IMAX China也以下跌收盘。
A股要到7日才会复市。考虑到春节档大局已定,万达电影、中国电影、上海电影、横店影视、金逸影视等A股院线股,节后迎来大涨的可能性已经很渺茫。
当然,今年春节档也有为数不多的几方赢家。《水门桥》最终票房大概率能进入影史前十,《熊出没·重返地球》有望创下系列票房新高,《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稍超出预期,有望超越同团队的《羞羞的铁拳》。
但可惜的是,由于缺少往年《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与股市连接的情况,散户节后基本也喝不到汤。如《水门桥》、《熊出没·重返地球》背后的博纳影业和华强方特,目前都没上市。只有《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出品方新丽背后的阅文集团在4日港股复市首日上涨超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棱镜”(ID:lengjing_qqfinance),作者:李然,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