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村民好,我是村长。
开年回来,是不是想要离职了?内心正蠢蠢欲动?
一下子下载了三四个求职软件,正在更新简历,每天都去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
刚好最近身边有些朋友打算换工作,都来问我的意见,所以今天村长和各位聊聊,现在辞职到底是不是好时候。
我和几个想要离职的朋友交流的一下,大概总结了一下他们想要离职的想法。
1. 觉得没啥成就
一个朋友说现在公司的事情并不多,没有特别大的项目,每天做的事情都比较零散。
团队里面四五个人,大家都在做一个活,有时候还要比稿啥的。
2. 没有发年终奖
对于多数的互联网公司,一般到年末都会发年终奖即一个月的薪资。
有几个人说今年公司都没有发年终奖,过年及开业老板也没有发红包。
公司里面只有几个人的绩效打了A+,想要拿到完整的年终奖还要分两次,实在太过分了。
3. 感觉公司没前途
还有一些人不看好公司的发展,觉得公司做了好几个项目都没有成功。
有些公司属于一直吃老本的状态,还有的公司融资不顺利,可能钱快要花完了,之前也有过裁员等等。
4. 老板不好
还有少数人说遇到了一些让自己不喜欢的老板,觉得他比较烦、比较抠等等,所以想换一个工作的环境。
除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想去做直播,想去大厂,公司加班比较多等等。
各位看看,是否有和你类似的情况呢?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看起来十分正当的离职理由,尤其在自我逻辑的标准下离职的想法愈发强烈。
但是村长个人并不建议多数普通人在二三月份立马就辞职,除非你暂时经济压力不大,有了更好的下家,要么你心意已决。
主要原因在于2、3月份并不是市场上供需关系最旺盛的时候,一旦你盲目离职,很容易造成一段时间的收入空窗期。
我帮大家简单梳理三点,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1. 晚一两个月不迟
多数公司2月7日开工,但考虑部分员工调休等情况,全员进入工作状态至少要到元宵节之后了。
元宵节以后,各个部门才会开始制定新的业务规划和人员目标,再通过评审、发布招聘一系列流程下来,最新的人员岗位招聘就要到3月初了。
所以你现在刷到的多数岗位信息,都是年前发布的,可能你沟通、投简历,得到回复的概率也很低。
许多人会反驳说,等到2月份再来定计划太迟了,我们早在年前就把一季度计划都定完了。
我们不可否认有些生产计划性企业以及一些互联网大厂的确做到了这些,但是80%以上公司开年一周都是迷糊的。
那么等最新的岗位3月初才陆续发布出来,前后各部门再调整业务和人员,那么大量的工作岗位就要等到3月中旬以后了。
2. 个人收益
除了岗位供需的情况外,再考虑个人收益的问题。
如果你的公司没到欠薪、降薪、恶意克扣、发不出工资的地步,大家算一下,2月才28天,实际上班的天数没几天,第一周几乎都是在打酱油,剩余就两周。
而三四五月,有清明和五一,所以时间过得很快。
常理来说,过完清明或者五一之后再离职,一点都不迟,那时候市场上的岗位也比较多。
但你如果2月份就直接离职,我想你就算很幸运找到一些面试机会,来回比对之后,正式入职至少要到3月中旬了。
入职之后,还要面临3个月的8折薪资,前后的收入损失不小。
3. 疫情还不稳定
现在疫情真的还不稳定,有很多企业也许年前还在招聘,可能年后一两个月就很困难了。
短期内,谁都无法预估,疫情对自己企业的影响一定是最小的。
如果你盲目地离职,坏情况就是两个月以上找不到特别适合的工作,时间一晃就立马到5月了。
所以如果你现在的公司业务在正常运行,正常发工资,就算没有发年终奖,没有其他重大项目让你表现成长,还是可以再保守一点,观望一下。
当然以上所有的分析都是针对那些像村长一样,在经济上暂时还不够宽裕,且能力方面不算是极其突出的朋友来说的,极其优秀、随性的人除外。
不管你是否毅然决定现在离职还是打算延后一两个月再离职,那么在求职之前,要注意些什么呢?
1. 对自己进行总结
当你在找下一份工作之前,一定要对自己过去这段经历做一个总结,哪怕你只做了几个月而已。
其一仔细地盘点一下,你在过去这段时间里面看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做出了什么样的业绩。
其二回顾下,以往这段职业历程,你获得了哪些优秀的能力,是能够让你在下一份工作中获得高回报的。
2. 我要做什么?
我发现许多人的就业纯粹是为了生存,所以不管工作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他的商业价值并没有增加多少。
当你工作过一段时间以后,就要认真地思考,你到底要做什么?哪些事情是长期要做的。
你我身边一定有这样一些人,O2O项目火的时候做O2O,淘客火的时候做淘客,私域火的时候做私域,抖音火的时候做抖音。
永远都是追风人,但除了拿到了一份工资外,其实在技能上并没有多大的增加。
说实话,你五年做淘宝、一定比你五年换了五个项目强。
如果你还不至于面临生存的压力,希望你好好思考一下,选择一个踏实的项目、平台,哪怕起点低一点,都无所谓。
最后关于职场工作,再和大家说三个我的小体会,希望对你有一些启发。
1. 时刻高标准的去做事情
经常有一些人以公司不好、业务不多等名义来为自己工作能力不佳做辩解。
而事实就是很多人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没有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心态。
我想告诉各位的是,我们完成任务的好坏,不应以公司的好坏为标准。
并不是公司好,所以我做的好一点,公司差,我就表现的差一点。
这样对你并没有多大的好处,而是不管在什么样的公司,既然去了,都应该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把事情做好,留下好口碑。
哪怕是离职,也要让别人觉得损失了一大人才。
2. 重复搬砖是必然的
一问一些人为什么离职,常会得到一个答案就是:每天都在做重复的事情,觉得很无聊,也没有多大成长。
其实这里有两个认知上的问题:
其一某些人所谓的重复,仅仅只是傻傻的执行。
从来没有思考怎么把自己重复执行的事情去优化,怎么去提高效率,只是一味的吐槽。
比如拿私域引流加微信、私信邀约博主、主播等事情,许多人属于机械式的劳动,以为自己做了一两天就全部都懂了,其实了解的还是皮毛。
其二多数人的工作其实每一天都是在重复的,做设计的每一天都在做图,做直播的每天都是选品、场控、投流、看数据,做私域的每一天都是发朋友圈、私聊、引流等等。
所以你从A跳到了B,本质上其实没有多大的变化。
最重要的核心是,你自己有没有从这些看似重复的工作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延展的方法论。
否则你的能力是得不到提升的,只是换一个地方,重复低级的搬砖而已。
3. 关键是你看到了什么
我团队里面有一些实习生和一些工作一两年的新人,我定期会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
许多人会说,希望自己可以多学一些新东西,多做一些新项目。
首先要肯定这样的好态度,但同时要指出一个认知上的通病。
就是认为许多事情一定要自己全部都去做一遍,才算学习了,才算懂了。
其实有很多事情,只要有机会看了,参与了,多问问,就能掌握七八十了。
举一个小例子,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每个月都有专题的拉新、促销活动。
那么一个促销活动,需要设计专题页、选品、定价、定主题、优惠等等,这些东西其实你在一个项目组中看了三五个月,旁听了几次会议,就应该能照葫芦画瓢做出来了,其他的只是完善而已。
而很多工作的原理其实是一模一样的,但你如果没有这种自我学习、自我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
就会得到刚才那样的结论,去一个公司大半年,总觉得自己啥都不会。
也许你的团队有问题,但其实更大的问题在你自己。
所以很多时候,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看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
好了,疫情当下,大环境还不算稳定,创新创业的机会整体来说少了很多,投资人的热情也比以往低了很多。
所以若非迫不得已,希望大家抓紧时间修炼内功,熬得住,慢慢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十里村”(ID:shilipxl),作者:村长住在十里村,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