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焦点>正文

共生,合伙与边界感,属于斯道资本的理性

2022/3/24 10:06:00 来源:36氪

在万物皆可“科技化”的今天,科技投资仍然充满了挑战。

2021年,企服领域交易金额达6300+亿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不乏10亿元以上的出手金额。数据库等基础层新赛道在科技企服的版图上建起万丈高楼,仅在去年公开发表融资消息的数据库企业就超过了20家。新兴技术看到了科技与产业进行更深一步融合的可能性。

然而,投资主题几度更迭,如跨境服务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就从大热遭遇了短期冰点,也让大众对于2022年的投资风向产生了忧虑。

技术与资本,谁会更先一步适应市场的变化周期?针对2022年的投资趋势和机会,斯道资本合伙人及企业IT负责人张矩、斯道资本执行董事及金融科技负责人张艺潇,从斯道资本的价值理念和自身的投资逻辑出发进行了分享。

斯道资本是背靠富达集团的自有资金投资机构,在全球资产管理总额超80亿美元,拥有单一的LP资金结构以及全球化平台和资源网络,其于1994年进入国内市场,作为最早一批看好中国科技行业的VC,曾参与阿里巴巴、软通动力等科技巨头的早期投资,并于2018年成立了首支中国科技专项基金,规模2.75亿美元。

近期,斯道资本推出了第二支中国专项科技基金,规模增至3.5亿美元,用于聚焦企业IT/硬科技、金融科技、消费科技三大细分领域,专注于进行早期和成长期布局,从而进一步助力科技在中国各行各业的应用中发挥长期价值。目前,斯道资本的主要被投企业有跨境支付独角兽PingPong、金融科技投顾咨询企业盈米基金、企业支出管理平台分贝通、企业数据分析平台Kyligence等。

产业在不同技术阶段有不同的聚焦方向,每一年的投资主题更迭,风口也就在不断变化。谈及对风口的态度,张矩直言:“需要在风口和独特性中寻找平衡。”

张矩表示,创业公司的定价基于市场共识,所以大众所看到的资本“一窝蜂”地追逐热点,往往也是来自市场共识行为。所谓共识,总是“有道理”却“不完美”的,因此作为投资人更希望在一些趋势受到的关注较少的时候就能发现机会。

对技术的敏锐观察是帮助张矩从“冷圈”中淘金的重要因素。从经营的角度来看,很多生产性的成本对于资本来说杠杆率并不高,但一旦涉及到新科技、新产品的研发,杠杆率就会迅速提升。基于技术可能会使资本产生最大化的效果,在考量赛道之际,斯道资本更加重视“技术驱动”的重要性。

张矩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转型”赋予了更多时代驱动力,无论是对于业务逻辑、经营理念还是生产过程,技术都把人类的经验积累变成了更规范、更具规模化效益的数字驱动方式。而在中国的数字经济下,这一背景的独特性则体现在国内市场对于自主化技术栈的动力和决心,从强大的制造业到数字技术体系,在完善和补齐产业链短板的同时,也为资本找到了具有深耕价值的方向。

另一方面,双碳对于可持续化的要求也加速了企业技术、企业服务重构数字化生产要素的进程,比如去年大热的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也是斯道资本聚焦的赛道之一,致力于从存储、传输等算力的角度出发,进行IT基础架构的迭代与创新,降低各行各业的单位消耗成本。

斯道资本的被投企业Kyligence就是一家在基础层热浪下迅速成长起来的企业级数据库科技公司,于去年完成7000万美元D轮融资,并多次入选Gartner等机构的数据智能榜单。Kyligence由全球领先的开源分布式OLAP分析引擎Apache Kylin核心团队创立,主要业务为基于云原生架构的AI数据管理,同时提供围绕大数据生态的客户服务,目前已经在金融等行业建立了核心优势。Kyligence能够从拥挤的数据库“红海”中一跃而起,从投资视角出发,既是“硬核”技术更有机会打破市场马太效应的证明,也是“技术驱动”给予资本的回报。

在去IOE的技术复兴中,基础设施的革新大放异彩,但纵观整个企服创投市场,应用软件仍然拥有不可撼动的一席之地。

如今,随着通用软件的竞争进入后期,市场对于产品技术的专业性、与产业链的关联能力要求近乎严苛,与政策和垂直市场充分适配则成为了应用软件的第二增长曲线。由此,跨境ERP、私域流量等纷纷兴起。

正如张矩所说,VC永远喜欢在萌芽期发掘未来的参天大树。过去的案例中,引进“海外模式”从而成为本土独角的案例屡见不鲜,但随着中国市场独特性的彰显和创业门槛的提高,产业本土化已经成为了与技术能力平起平坐的关键要素。

以金融科技为例。2020年互联网金融出现监管风暴,金融科技企业放缓步伐,开始重新寻找定位。近两年来,国内金融科技重新向二级市场发起冲刺,从智能风控到供应链,在应用层增长可观。张艺潇认为,市场阶段正在更替,尤其是斯道资本看好的泛支付和资管领域,已经出现了得天独厚的机会。

目前,斯道资本主要着眼于支付、资产/财富管理、财税、信贷、保险等子领域,这是在其五六年的行业积淀下持续沿用至今的投资框架,“短期内不会有方向上的变化”,现已投资企业包括跨境支付独角兽PingPong、第三方持牌支付机构汇付支付、企业支出管理平台分贝通、深耕泛资管行业的创新型金融科技公司盈米基金、智能投资交易平台卡方科技、财税基础设施平台企享云等。

纵览海外市场,金融科技是一级市场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方向,作为社会架构的地基,创业逻辑也与国内市场相去甚远。对此,张艺潇解释道:“国外的发展模式是先松后紧,一个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能够快速把创新、人才和资本迁移进来,变现周期也相对较短,而国内的迁移速度要慢很多。”

大到资管和分配模式,小到一张发票,在金融科技本土化的过程中,由于多了一道监管的变量,即使是早期投资也需要深入产业,顺着监管的力量,帮助企业顺势而为,然后再去考虑产品的价值厚薄所带来的壁垒。

“我们相信一切价值都是可以数量化的,无论是从降本还是增效来体现,这些数字化的指标是一个短期的衡量标准,中长期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辅之以资本和人才,会形成更厚的壁垒,可能会是IP、牌照、数据网络效应,可能会是平台供求两端的积累更多。”张艺潇直言,由于较高的技术和产业门槛,在国内市场,凝聚了金融科技最大价值的赛道,反而会有更少的创业者入局,愿意“等待”长期价值的资本相对也没有那么多。海外模式的成功的确让创业者看到了诱人的市场空间,但要结合国内市场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应对多元化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斯道资本在金融科技资管子领域投资了投顾咨询服务提供商盈米基金。

在产业价值方面,盈米基金CEO肖雯曾表示基金投顾行业肩负着资管价值重构的重任,净值化时代的到来,会让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的形式和人们的投资决策心态发生重大变化。目前,盈米基金的投顾业务旨在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提供价值,不以“做爆款产品”为目标,而是靠规模化来经营信任,这与斯道资本的科技投资理念是一致的。

与其他投资人相似,张艺潇会把绝大多数工作时间用于观察和融入行业,接触被投企业和监管、持牌机构等一线市场,组建自己的生态圈子。

“拿着不同的主题,定期做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衍生出新的信息点,形成自己的知识图谱。”张艺潇认为,作为投资人来说,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是在自己的知识图谱上进行突破和拓展。而作为投资机构来说,不但需要将全球资源输送给被投企业,更重要的是帮助被投企业将产品技术创新耐心地嵌入到本土化产业中,从而让科技灵活地服务于产业转型。

正视市场差异的投资理念,在企服和消费领域同样奏效。

比如,就企服生产工具来说,在中国企业还在摸索前进、企业制度和运行架构尚且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工作流很难被进行标准化切割,因此国内企服厂商也很难达到海外产品的场景精度与集成性。但从商业流程上来说,国产企服产品往往能够在价值链中参与更多环节。

“一个好的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会有很多积累,从数据到对于规律的依赖,在企服领域很不容易看到一些突然爆发的产品,就是因为大家对于企服产品的使用习惯都是延续性所导致的。”

因此,基本上所有的国内软件公司都会有明确的规划,为了达到平台化和生态化去努力,这也就是张矩反复强调的“长期性价值”。然而,企服追求长期回报,资本的切入方式却正好相反。如今,在一些热度较高的赛道,有的公司一年之内融资能达到三次,这说明资本的期望能够很快被转化和量化。在张矩看来,这种现象对于早期投资来说很常见,但也有可能会加剧马太效应。

面对业界流行的“资本寒冬”的说法,张矩笑称,“盲目乐观”是投资人的基本素养。

“冲击不一定是坏消息,可能会为大家带来一时的顾虑,但我们自我定位为发展中国家,那么市场对于资本的需求一定是明确且持久的。”

他认为,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资本对于国内的产业发展来说都会是极具支持力的核心资源,整体宏观经济的下行所造成的起伏不会改变长期上升的趋势。相反,如果没有经济的波动,投资的产出就会变得小很多,很多机会也就不存在了。“热度下降,反而能促使市场回归理性。”

作为单一LP的长期资本,斯道资本具有灵活性、充裕性的特点,拥有一定的市场减震能力,在市场起伏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关注企业的长期价值,但张矩表示,无论是“趁乱而上”还是所谓的“抄底”,对于资本来说都是非理性的状态,甚至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在张矩看来,斯道资本最大的差异化优势并不是充裕的资金,而在于更加关注标的的技术本身、商业模式,以及和被投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

“共生,合伙,边界感。”张矩用三个词来对“协同”进行具体阐释。其中,共生是双方关系的基石,意味着利益和成长理念上的一致性。同时,这三个词也在提醒着斯道资本,不要成为创业的旁观者或是指导者,而是能够真正地从人性、能力这些不同的层面上和创业者共情,同时又能克服自己的焦虑,特别是在低谷的时候给被投企业以耐心和支持。

谈及斯道资本的管理模式,张矩表示,或许未来有一天,企业也可以站在长期化、机构化的视角,以更广泛的商业和技术视角来评判一家投资机构。

“创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优秀的创业者需要经得住市场的不断验证和投资机构的评判。那么一家优秀的投资机构是如何被评判出来的呢?实现长期价值,有没有可能做到不依赖于机构中的个体呢?”

保持对科技价值的专注与敏锐,积极追求向“系统性”演化的过程,斯道资本的不断思考与实践也许会为2022年业界的投资方向和心态带来启发。众所周知,投资与创业一样需要眼光与耐心,眼光并不是来自于跟风或者“豪赌”,而是在与产业的密切交流和对政策的理解中不断作出系统化判断,重视科技,重视场景,方可发掘早期标的,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正确的事。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未解之谜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 考古发现
  • 热点新闻
  • 大话社区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