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办:要保证农民种粮“挣钱得利”
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
2月14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并答记者问。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2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首场新闻发布会,聚焦2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发布的首个一号文件,共提出9部分33条具体举措。其中,粮食安全被放在首位,并强调农民种粮要“挣钱得利”,地方抓粮要“担责尽义”。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总的看,今年的文件聚焦狠抓落实,突出工作部署指导性、政策举措针对性,既是明确全年工作重点的“任务清单”,也是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操作手册”。
粮食安全
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1.4万亿斤台阶
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谈及当前的粮食安全形势,唐仁健表示,国内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端牢饭碗的压力越来越大。下一步必须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对此,唐仁健表示,要抓紧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集中必要资源力量和手段,努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通常我们是一千亿斤一个台阶,就意味着到1.4万亿斤以上。”
为达到这一目标,今年重点是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面积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当前大豆玉米单产还比较低,要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实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同时,树立大食物观,分领域制定方案,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丰富食物品种来源。
措施上,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抓紧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未来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要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今年还要继续强化科技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聚焦提高单产,逐个品种拿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唐仁健说。
增收致富
挖潜四项收入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中央农办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但是“当前农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增收动能有所减弱,必须高度重视”。
从四项收入占比看,2022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41.96%,是农民增收贡献的“大头”;家庭经营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34.63%;财产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2.53%;转移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20.88%。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农民的四项收入分别做了部署,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吴宏耀说,首先,要继续通过稳定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调查显示,目前超过四分之三的农民工在省域内就业,超过一半在县域内就业。稳定就业要顺应这种趋势,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
其次,收入构成中,占比第二多是家庭经营净收入,其中六成多来自农业经营收入。今年将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同时,通过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增效。
财产净收入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和空间可以挖掘。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搞好土地确权与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对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来说,转移净收入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今年将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增加对农民的补助补贴。
唐仁健谈到,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规模,保证农民种粮“挣钱得利”。
产业振兴
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唐仁健表示,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重点做好“土特产”三个字文章。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据此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重点从四个方面来下功夫。
一是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用好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这就是土。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都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独特土壤。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依托特色资源,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二是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纵向上,贯通产加销,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
横向上,融合农文旅,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鼓励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推动农村由卖产品向同时卖服务转变。
三是在优化布局上下功夫。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以各类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立足整个县域统筹规划发展,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提升县域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打造城乡联动的产业集群。
四是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通过企业带动农户,加快形成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充分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下乡,同时在资本引入、使用、退出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监管,让农民最大限度受益,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
■ 链接
2022年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
发布会上,唐仁健表示,过去一年,通过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发展,稳住了农业基本盘,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提供了基础支撑。
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大豆和油料扩种超出预期。生猪生产保持稳定,全年肉蛋奶、果菜鱼供应量足价稳。
同时,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实际增长4.2%,增速分别比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和2.3个百分点。
吴宏耀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9年提前一年实现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大台阶,达到2013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88下降到2022年的2.45,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