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威震山东半边天”,说的是隋唐第一猛将秦叔宝威名赫赫,天下闻名。在民间演义中,秦叔宝被塑造成一个忠肝义胆和勇冠三军之人,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掌管天下兵马。但在真实的历史中,秦叔宝在唐初的开国功臣中排名并不靠前,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更是排在最后一位,即使当年的瓦岗寨老兄弟程咬金,排名也在他之上。为什么演义中的秦叔宝与正史的秦叔宝差距这么大?
秦叔宝,又名秦琼,齐州历城人。隋时,曾在隋将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很受来护儿器重,他评价秦琼“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后天下大乱,秦琼先后奔走于瓦岗和王世充,并于武德二年(619年)与程咬金一起投奔李唐,被唐高祖李渊安排在李世民帐下听命。从此,秦琼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参与平定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地方割据势力,为李唐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
秦琼虽然屡立战功,但我们发现,秦琼的角色往往是先锋和猛将,冲锋陷阵,是按照李世民的命令行事的,从来没有真正统帅过一支军队。“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琼往取。琼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从这段话里,我们不难看出,李世民仅把秦琼当作一员勇冠三军的猛将,而不是一方主帅,经常作为斗将之用,这也导致秦琼伤病累累,在李世民上台后不久就因伤病早亡。这也使得秦琼表现并不十分出彩,毕竟这样的猛将在唐军中也是很多的,立下的功劳是远远比不上领兵一方的统帅。
在李世民的手下,如果不能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统帅,那必须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尉迟敬德也是李世民手下的一员猛将,而且还是因为秦琼才投入李世民帐下的。但尉迟敬德投奔李世民后,对李世民非常忠心,更是在玄武门之变中,不仅射杀了李元吉,还杀气腾腾的进入皇宫威逼李渊,迫使李渊下诏由李世民掌管一切军政大权,担当李世民的超级打手。对于这样的手下,李世民自然是十分欣赏的,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敬德的封邑达到1300户,是秦琼的近两倍,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也是排在秦琼之上,位列第七。
而秦琼既没有统帅之才,又不像尉迟敬德那样对李世民死心塌地,他非常感激李渊的提携和知遇之恩,玄武门之变前,秦琼已被李渊封为翼国公了。在多次的征战中,李渊都给予秦琼极大的礼遇和厚赏,让秦琼感激涕零。“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意思是李渊不仅重赏了秦琼,大大表彰他的功绩,还表示,自己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秦琼吃,足见李渊对秦琼的赏识。秦琼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不想参与到李世民父子的恩怨情仇中去,但又迫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但他的表现却让李世民很不满意,所以事后只给了秦琼700户的封赏,比张公谨、侯君集都要低。
李世民上台后正式开启了贞观之治的大幕,但这时的秦琼已经伤病缠身,无法参与到征讨吐谷浑、高昌国、高句丽等唐王朝的重大军事行动中去,这让秦琼的功劳大打折扣。这也使得征战一生的秦琼很是郁闷,将军百战死,马革裹尸才是武将的最好归宿。他常对人说,他参加了大大小小战斗二百余,屡受重伤,流了那么多的血,怎么会不生病。“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贞观十二年(638年),秦琼病逝,李世民追赠其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凌烟阁正式建成,秦琼入凌烟阁,排在二十四功臣之末。
参考资料《旧唐书》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