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探索图库>正文

珠峰上的背夫们

2020/5/4 15:09:21 来源:互联网

5月3日 珠峰大本营 晴 下午大风

早晨起来,昨夜的云朵不知是否飘荡到山的那边,还是躲藏在天空蓝的里面,珠穆朗玛峰耸立天际,在眼前闪着耀眼的白,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把相机对准她的方向。真是难得的好天气!


图为早晨的珠穆朗玛峰。

吃过早饭,营地中架起一台光学测距仪,对着珠穆朗玛峰顶。有测绘队员在通过仪器观望。经得他们同意后,我小心翼翼地把眼睛凑到镜筒前。哇!峰顶清晰可见,如果此时树立着测量觇标,我也一定能看到它。

只不过从镜筒里看到的珠峰是倒立的,雪山在上,蓝天在下。这仪器的木质三脚架上的漆已斑驳,保护仪器的球顶圆柱形金属外罩,我经常在测绘队员的老照片上看到,它是上世纪的“古董”了,按理说应该退役了。为什么又把它带来呢?

珠峰高程测量现场副总指挥张庆涛告诉我,如今常规的测量任务已用不上它了,但珠峰测量比较特殊,大本营距峰顶18公里,距离较远,把它“请”来,是为了用光学手段辅助测量,增加一种手段,也为测量精度多加了一个砝码。

我在一旁仔细看着这台光学测角仪,不禁脑补出了许多画面,多少测绘队员曾背着它走过荒漠戈壁和高山雪原,那已锈迹斑斑的金属外罩上曾沾染过多少队员的汗水啊!它出现在珠峰大本营,似乎把老一辈测绘队员对测绘事业的热爱与期望也带到了这里。

上午,营地里来了8位藏族同胞,他们是珠穆朗玛峰上的背夫。其中一位看上去年纪稍大,其余7位都是二三十岁的小伙子。珠峰大本营再往上,车辆无法通行,所有物质运输都要靠牦牛驼,靠人背。珠穆朗玛峰上的背夫默默无闻,但每次攀登背后都少不了他们的汗水。


图为珠穆朗玛峰上的背夫们。

今天,有一批物资要从大本营运送到二本营,于是就把他们请来了。他们来到营地后,厨房送来了油饼,每人一个,先垫垫肚子,补充体力,二本营将准备他们的午饭。

测绘队员康胜军带着他们分配任务,所有物资尽可能平均地分成8份。接下来,他们开始抓阄了。抓阄的方式非常有趣,每人从地上捡一块小石头,记住自己石头的样子,交到一个人手中,拿石头那人随机将8块石头分别放在8包物资上,谁的石头放在哪里,就负责把那包物资背上去。他笑着对我说,这样多简单,不用纸、不用笔。是啊,珠峰大本营遍地都是石头,有时候,石头就是纸,石头就是笔。

任务分配好了,物资用绳子捆好了,他们坐在石头上晒太阳,稍事休息。我用手掂了掂其中一包,大概四五十斤重。从大本营到二本营四五公里,他们负重上去,大概要两小时左右。康胜军给他们每人又发了两瓶功能性饮料和一个桔子,嘱咐他们一定注意安全。

其实我之前见过他们。有一天八点多钟,天都快黑了,他们从山上下来,往绒布寺的方向走去。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想,难道他们住在绒布寺?此去绒布寺七八公里,他们冒黑行路,太艰难了。今天才知道,原来他们的家都在20公里外的曲布村,如今在大本营外一公里处搭帐篷住,已经一个月没回家了。

从二本营到各交会点,测绘队员们常常要和他们结伴而行。今天,我问他们中的几位,对测绘队员有什么印象?都是竖起大拇指,有的说:了不起,有的说:真棒,还有的说:人很好。


图为我和背夫们聊天。

下午,久违的超级风再次光临,营地中央旗帜飘扬的声音放大了几倍。测量登山队员结束了在定日的休整,重返珠峰大本营。晚饭后,我和高悦采访了测量登山队员王伟,不知不觉聊了一个多小时。27岁的小伙子英姿勃发,他讲起在训练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似乎整个人都闪着光芒。他说,重返大本营,既紧张又激动。之前他们最高登到了7400米,这段路很漫长很艰难,心中难免紧张,但一想到下次再上去就很可能直取胜利,远远望着珠峰峰顶,让他激动不已。

了不起的小伙子们,祝你们成功!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i自然全媒体

中国自然资源报特派记者:王少勇

编辑:陈君怡

审核:赵建东

本次报道合作伙伴:长城汽车 探路者 中国联通 小米手机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UFO
  • 大话社区
  • 图片报道
  • 预测未来
  • 社会图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