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youhaoxifilm),36氪经授权发布。
文| 武怡楠
编辑| 何润萱
从阅文更换了新团队开始,网文届最近在不断地震。从版权之争到雇佣关系的讨论,这场原创作家和上游公司的“对垒”已经到达了断更之势——
5月5日,部分网文作家发起“55断更节”以抵制霸权合同,宣布在当天全部停止更新,以此维护自己的版权和著作权。不过,这些维权作家们表示,并不强制所有写手都必须“断更”。“就算不断更,在开单章、本章说、读者群等地方提及‘五五断更节’也是支持的方式。”
这一活动也引起了不少网文作家的参与,甚至还有其他领域人士的响应,例如有漫画圈的网友就前来表示,国漫已经被热钱带来的免费阅读趋势杀死了一次,不要让网文重蹈覆辙,不要让这片创作土地也枯死。
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发现,仅在微博上,截至5月6日10时30分,话题“55断更节”的阅读量便已达到7727万次,讨论量达10.3万,且不少网文作家均将自己的头像更换为“55断更节”的宣传图片。
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背后是阅文更换新团队以来,创作者对网文行业未来发展走向的不确定和内容与资本的天然冲突:一方面,阅文前掌舵者吴文辉的江湖地位让他们感觉比较熟悉,程武等人则相对陌生;另一方面,在整个泛文娱产业链里,腾讯所代表的典型资本话语权较强,这点也让原创者有一定的担忧。
但就在断更节的第二天,程武在和创作者的恳谈会上表示:将会明确著作财产权收益规则,免付费模式由作者选择。程武还表态,新合同会在一个月内公布,“未来,我们会考虑提供多版本的合同选择,对授权权限分级,把选择权交给作家。”
这场风波随着新管理层的回应,似乎也暂时告一段落。
画圈部分或为新合同新增内容(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回顾这场风波,事实上搅动人们内心的,不仅仅是阅文新旧换代,也是网络文学过去20多年在大众心里的一个商业缩影:它虽然快餐,但却直接反哺了创作者,因此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习惯了付费模式。
这种付费模式,不但奠定了网文世界的基础商业规则,也使得其充满了古典浪漫的江湖意气:文学并非曲高和寡,普通人凭勤勉和想象也可以参与。因此,若想改变这些,触动的不仅是商业规则,也是大众心理。
从1997年开始,浪漫与刀光剑影就共存的网文江湖,岂有这么容易颠覆?但江山代有才人,朝代更改的背后才是商业世界的真实转动。
这场“断更节”的直接导火索是阅文的“新合同”。
4月27日,有作家发现近期和阅文新签的合同出现变化,他们认为合同条款涉嫌侵犯作家版权和著作权权益,也有网友总结出他们理解的阅文合同的“霸道”之处:
文字源自网友整理
一时之间,小道消息四起,作家地位会变化的流言也迅速扩散。
“签约前,我没仔细看过合同;合同太长了,而且也没想那么多。”新晋阅文“白金大神”作家“一路烦花”曾说。
而事件发生的节点,正是吴文辉团队从阅文荣退的日子。一夜之间,不少像“一路烦花”这样的作家似乎严肃了起来,原来靠江湖规矩维持的东西好像无法维持下去了,一切都需要再次说清楚。
毒眸梳理作家们最关心的问题,发现不外乎这三点:
一,有小道消息称阅文打算大力推广免费模式,那么合同中出现的 “新型销售模式”,似乎成为了“官方盗版”的注脚,对依赖订阅收入的非头部作家不友好。
二,作品扣除运营成本之后的“净收益”,乙方作家可以分成50%。而运营成本模糊,会导致不少作家净收益并不高。
三,合同使用“聘请”这样的字眼,作家沦为“码字机器”,自己的著作权有可能得不到保障。
“死翼耐萨里奥”与纵横的合同截图
一种较为消极的“反对一切”的情绪,混杂着一些不实的传言,在作家群体中逐渐蔓延。写网文就是被压榨,写网文不再能得到合理的报酬这样的观点,在“55断更节”前达到顶峰。
纵横中文网总编辑邪月也在微博表示,此次事件引发的舆论反响超乎他的预料,“阅文的新合同所谓的苛刻,只是老合同的延伸,只是把本来模糊的条款清晰化”。
出于对免费阅读未来前景无法看清,也出于对资本的不了解,这场活动越闹越大。其实不少作家都认为,类似的合约在十几年前就有,以程武为代表的管理层其实“背锅”了。这次大量作家纷纷对合同争议发声,也是担心阅文从此大力推广免费阅读,自己的收入模式和收入水平会受到影响。
“锋临天下”在更新章节中表态
在愈演愈烈的风波之下,阅文进行了三次公开回应,并在“55断更节”的后一天开展了作家恳谈会——
4月30日,阅文集团新任CEO程武、新任总裁侯晓楠向阅文作家发出公开信,强调作家是阅文最宝贵的财富。信中还表示,继续稳固和深化付费阅读粉丝生态将会是阅文的发展进化的基础。
5月5日晚间,针对外界质疑阅文集团疑似“霸王条款”的新合约,阅文集团再次做出了回应。此次官方声明中,阅文集团解释了6大问题,并再次强调,“全面免费”不可能,不现实。
阅文集团六大辟谣
5月6日下午,阅文CEO程武和总裁侯晓楠、总编辑杨晨等新管理团队与多位作家召开了首场作家恳谈会。
面对大家关心的合同、著作权、收益等问题,阅文承诺了4点:明确作家的著作人身权,以及著作财产权的授权分级,作家自行选择;付费和免费书库分类规划,匹配不同的渠道和收益体系,作家自行选择;全勤奖等福利不会取消;会制订新的合同。
面对真真假假的言论不断发酵,程武称,“让别有用心的人不再造谣不可能,因为造谣成本太低;但我们会视建议和批评为宝贵的收获,加倍努力做好工作与沟通,让大家不再轻易相信谣言。”
恳谈会后阅文再度辟谣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看来,5月6日的恳谈会结果,“让自己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但也有作家继续持悲观态度——作家死翼耐萨里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阅文恳谈会没有多大意义”,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最后还是他们说了算”。九年来,他和各大网络文学平台签署了多份协议,“这些年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把作家从平台的合作方变成了单纯的雇佣关系”。
另外,虽然阅文一直在回应,但要承认的是,对于运营成本不透明,是否会影响作家收益;甲方的宣传是否会计入成本,摊薄作家本就不高的收入这些细节,阅文尚未给出明确答案。
作家茂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大的问题在于阅文对免费阅读和净收益的规定,“作家的收入难保证,有点不透明,比如营运成本,作家根本无从知晓,按照现在的趋势,阅文的部分免费化是一定会实现的,但免费化下的作家收入来源,并没有细说。”
茂森同样希望,阅文能够让渡一部分权利,比如让平台拿走影视版权,让作家拿漫画版权,或者给作家一定版权出卖的决定权,让作家的版权不至于完全被阅文把控, “如果作家没有一点版权,这种合同的再度出现是必然的。”
一切,大概要看一个月后的新合同长怎么样。
对作家们而言,他们关注的一大重点是著作权问题,这也是阅文一开始未详细回应不被外界信任的焦点问题。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的牛亚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阅文的合同确实存在“店大欺主”的霸王条款。
而这背后,是网文合同的条款越来越细化。作家“徐公子胜治”写到,最早的网文合同其实很简单,“只有字迹稀疏的两页A4纸”。合约有期限,通常是五年,标的物仅为电子版权,不涉及其他,而且还是三七分成,作家拿大头。
“徐公子胜治”文章截图
《文学网站与作者(二):历年网文合约的变化及趋势》
今时不同往日,随着网站话语权的提升,开始逐步出现“全版权买断”、“保底分成”、“部分版权买断”为代表的各种形式的合约,网站逐渐站在了版权天平的高处。
毒眸和律师沟通后得知,如今作家与版权方的合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委托创作,就是按照甲方的要求撰写书籍内容,合约约定归属于甲方,作家可以享有署名权。另外一种是授权,通过转让著作权法规定的财产权利进行合作。
阅文这种大集团一般会将固定的合同文本发给作家,然后由作家决定是否跟公司签约进行合作,而合同中或许会有作家注意不到的很多细节,比如是独家授权还是普通授权、授权期限、范围、内容等。“如果不细致的话,那作家把很多权利可能一次性都授权给甲方了,那这些作家回头再想跟其他人合作就会受到这个协议限制了。”
毒眸和另一位律师沟通后发现,关于著作权授权或者转让的合同,从形式上来说当然是自愿的。作家如果觉得不公平而平台又不愿意改的话当然可以不签。但签与不签又涉及到作家的议价能力,这一方面要看到底有多少个平台可供作家选择;另一方面要看作家能力有多强、粉丝有多少。
不过,中底层作家是否有足够的议价能力,保障他们的“自由”选择是否会是完全自愿的选择,还有待观察。
巧的是,如今正值《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在征求公众意见,不少作家已经在人大网上提交了修改意见。如作家茂森就针对草案中的第八条“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提出了意见,他认为目前阅文具备了与集体管理组织相适应的体量,应当将类似公司纳入集体管理组织的监管。
图片来源:新华社
而面对作家对著作权掌控的能力越来越小的局面,编剧蒋胜男(《芈月传》)在2018年就提出的“制式合同”,可能是一种合理可行的途径。蒋胜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她曾经率先在行业内提出“制式合同”的构想,由主管部门制定标准合同,网文公司和作家使用。
“不可能每个作家,签约前都有一个深通知识产权的律师来帮助他。这个就像房地产行业一样,每个购房者也没有一个律师来帮助他,但是只要从政府官网下载合同,就能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纠纷。”不少作家也支持这一观点,“我们要继续推动行业合同和立法。有了行业合同,(腾讯)不割肉也得割了。”
而哪怕没有此次事件,如今的网文版权纠纷也频频出现,引发了不少争端。
比如《大唐明月》的影视版权卖了1300万,原作家只拿到了16万——
起点曾以45万的价格,将《大唐明月》上中部8年的影视版权卖给个人,分给了作家蓝云舒18万,扣税后约16万。但随后,影视公司需要从这个人手中花1300万买下影视全版权。
小说《大唐明月》封面
而这一切,蓝云舒都是在发生之后才得知的,再之后有公司来找她沟通《大唐明月》的动画开发,她提到“影视全版权在别人手里,我也不能把他介绍给那个人,这样的话我心里实在太不平衡了,我宁可不做。”
如今,蓝云舒选择在晋江文学城写作。
“晋江和起点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只买断你几年的劳动成果,比如五年之内,你写的所有小说都必须在晋江上发,由它独家代理,但是在合同期结束后,劳动成果还是归你,小说版权还是能回到你手中。可是《大唐明月》,在起点上连载后,版权就归起点了,我这一辈子跟它已经没有关系了,可能也就是如果起点下次再卖,还会给我分点红。”
而网文大IP《鬼吹灯》原作家天下霸唱,近来被判侵权“鬼吹灯”标识,要向玄霆公司(即起点中文网)赔偿110万元。
起因是天下霸唱曾与起点中文网签了一份版权转让协议,合同规定天下霸唱自此不得使用其本名、笔名或其中任何一个以与本作品名相同或相似的创作作品或作为作品中主要章节的标题,也就是说,他从此不得在起点之外使用“鬼吹灯”创作故事。
但他在离开起点中文网后,又写了《摸金校尉》,因此出现了写自己创作的IP侵权的“怪事”。
大神“流浪的蛤蟆”曾在知乎坦言,“不是因为合同越来越贪婪,根本不会有17k,纵横这些网站出现。”“我甚至可以放话说,只要合同够宽松,给予作家们尊重,是正常版权合同,而非毫无意义,只有恶心作家意义的委托创作,聘请合同,现在其他网站的头部作家,至少有七成会来阅文,不招而至。”
或许,此次事件,能为网文届制定新的版权机制带来机会。
在这场风波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网文作家的声音并非是完全统一的。
在中国网文市场市场近20年的演化中,早已诞生了不同层级的作家,他们的收入模式自然也有所不同。其实,阅文的合同有多种版本,现在网上流传的都是普通作家的合同;但在“55断更节”前后,更能被关注到的出面发声的作家,却大都是网文圈有名气的作家。
“声援记录”(图片来源:娱理)
总体来说,“大神”们还是选择站在多数作家的立场上,大胆发声。
写出过《斗破苍穹》《武动乾坤》等的“天蚕土豆”提到,最近网文圈流传的霸王合同条款,很多年前就出现过。
他表示,《斗破苍穹》《武动乾坤》等书都是委托创作合同,导致他难以插手诸多改编。“毕竟人家又不是从你作家手里买的版权,或许能够听你的建议,但决定权你是没有什么资格的。”
《诡秘之主》《一世之尊》的作家“爱潜水的乌贼”则指出,阅文合同的过分之处主要在三点:一是动漫游戏影视版权转让,如果授权第三方,作家有一半分成,但如果阅文自己使用,则不会给作家任何费用;二是对于净收益,阅文规定自己的权利,却不提自己的义务;三是著作权授权到著作权有效期止。
除了上述这样关注合同本身的,也有站在更高的层面探讨网文行业的。
《赘婿》的作家“愤怒的香蕉”提到,免费阅读的致命问题在于没有盈利的循环,到今天,也没有出现真正决定性的能改变盈利循环的因素或者利好。
小说《赘婿》封面
而视频博主“吟游诗人基德”则认为,付费阅读的天花板就这么高,文章能卖钱的时代过去了——
“现在网文作家在产业链上的角色,只被视为一个流水线工人,打磨出一个文字胚胎,还需要市场营销,明星上色等其他手段才能变成钱。那么在资本看来,你只是生产销售环节的一部分,地位和流水线工人差不多,又有什么资格和我谈论价格呢?”
但在这批声音里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立场与资本似乎走得更近。
“唐家三少”的发言就招来了不少骂声——
“你首先要考虑,这合同能够带给你的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不同阶段的作家,真的是不一样的,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你就有讨价还价的资格,当你初入的时候,你就要考虑放弃什么而获得什么。”
“这本书吃亏了,我能怎么办?(当时)我只是个弱势的小作家,那我能做的,就是再写一本,吃过的亏不要再吃了。”
作家足够优秀就能讨价还价,吃亏了就再写一本这些观点,被不少网友认为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稍有些冷酷无情。有读者怀疑,已经开办自家工作室、成名日久的唐家三少,如今的发言是否是站在“资本家”的角度,还是说他的价值观一向如此?这一切难有定论。
另外,阅文的竞争对手、纵横中文网的总编邪月,近来在微博上也非常活跃。他提出,“对大部分以订阅为生的作家来说,我的建议就是拥抱免费,积极求生。”他也解释道,拥抱免费的对象,是受到免费模式冲击的这部分人。
图片截自微博@纵横-邪月
但正如前文所述,被曝光不合理合同的也是纵横。网文平台能否真的言行一致,切实保障作家权益,还是个未知数。
在亚文化里,被商业收编几乎是一种必然,发展到今天的网文自然也同理,不过,从恳谈会之后的结果来看,网文行业里的大神还是“忧国忧民”的多,同时他们也表示阅文如今的态度可以接受。
参加了恳谈会、《大王饶命》、《我是大玩家》等的作家“会说话的肘子”,会后就在微博表示:“上不上免费渠道,作家可以自己选。合同里再也没有聘请二字,作家与阅文是合作关系,不是雇佣关系。版权授权必须作家同意,共赢而不是独赢。这是已经得到正面答复的。”
吴文辉曾在卸任的内部邮件中表示:“十几年前,或许我们还很难想象,网络文学会发展到如今的样子。”
如果说第一批网络文学平台的代表是1997年创立的榕树下,真正让网络文学走进大众视野的是蔡智恒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那么网文也已经发展了20年之久。
在这20多年里,网文从最初的“为爱发电”,到2003年起点建立了千字两分的付费标准,起点、晋江、红袖添香等网站纷纷崛起。再到如今,互联网资本入局,起点背靠的阅文被腾讯收编,掌阅和纵横获得百度支持,阿里也自建了阿里文学、并和书旗合作。
在如今传统平台趋于稳定的前提下,一个行业的规则发生变化,一定是背后的商业模式悄然改变,网文行业也不例外。变化的,是免费阅读的崛起,导致付费占比的下降;是《庆余年》背后,从赚订阅收入到卖IP赚钱的趋势。
根据资深网文读者“老蛮”回忆,付费阅读的兴起是因为《鬼吹灯》和《明朝那些事》。当时,两位作家想要变现,而天涯坚持免费阅读模式,且认为天涯拥有版权,最终《鬼吹灯》和《明朝那些事》出走天涯。“今时今日我们回头看,任何一个提供内容的网站,核心都在帮助核心内容创作家变现,这也是内容型网站的铁律。”
而如今十数年过去,顶着作家、读者的反对,阅文也要改革,是因为阅文曾经引以为傲的在线业务,占比正在快速萎缩——2019年,主要依靠付费、网络广告等模式的阅文在线业务营收37.1亿元,在总营收占比跌至44.5%,而在2018年、2017年,这一板块的占比数字分别为76%和85.2%。
在线业务衰落的背后,是付费用户数量的天花板初现和持续下滑的付费比率——2019年阅文月活数2.197亿人,自2018年起,阅文集团的月活用户数就一直徘徊在2亿人次上下。而付费比例从2017年6月的6%,降到2018年的5.1%,再下滑至2019年的4.5%。
对于阅文付费率的下滑,连尚文学CEO王小书曾指出:“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新用户的流入和广告模式的改进,一刀切的按字付费模式成为网络文学的遗憾”,付费模式把90%的用户拦在了门外,让网络文学失去了过亿日活的历史机遇。
按照字节跳动旗下的番茄小说披露的最新数据,番茄小说独立App日活过千万。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趣头条旗下米读日活用户622万。根据七麦数据,在苹果应用商店的免费图书榜单中,主打免费模式的七猫小说和番茄小说位居前两位。
和付费收入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版权收入的大幅增长。
2019年阅文版权运营营收44.2亿元,较2018年增长341%,占比首次超过一半,成为阅文营收新支柱。这也揭示了网文创作者和腾讯的真正“冲突”——
从腾讯的角度来看,将阅文作为新文创战略的一部分是泛文娱板块运作最有效率的打法;但从网文生态的角度来看,从付费过渡到免费,无论是整体还是部分,都将可能触发种种意想不到的震荡。
“现在阅文的战略以IP营运为核心,而IP营运跟作家没有关系,而阅文为了IP营运实行免费化阅读,削减了跟作家有关系的订阅收入,才引发作家的反弹。”茂森说。
邵燕君则明确指出,IP和网文应该剥离看待,"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能把IP变现转化为网络文学产业的内部逻辑,那样会摧毁整个行业的自尊和自信。”
至今,不同的群体对于免费还是付费阅读,还是有着激烈的观点交锋。
曾有读者在《阅文高层震荡,腾讯为何换将?》留言称,广告分成如果是指看几章出一个广告插入”的模式的话,坚决抵制。“支持内容付费,好的内容创作家只能靠打赏和广告挣钱的局面太悲哀了……网文付费十七年了,还要把好不容易得来的正版付费读者引回到免费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也有毒眸的读者认为,现有的网文收费模式价格过高。“像我们这种拿小说当饭吃的人,一个月看小说要花上千元”,他认为免费阅读之后,如果小说人气旺,作家能有打赏和流量的收入,对作家和读者是双赢。
不过,媒体人雷建平指出,导致阅文付费人数下降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网文质量直线下降。如今“岳风倒洗脚水,窝囊女婿被飞机接走”这样的口水文充斥阅文,难以点燃大家的付费热情。
对于习惯做大流量池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付费阅读的打法已经带有时代的色彩,他们更希望把在线免费阅读当做吸引用户的入口,而变现可以依靠流量而非订阅。
比达分析师李锦清说,“免费+付费模式会是主流。这种融合和平衡需要时间,也需要部分人或团队割舍既有利益”。邪月也说到,“这一变化只能靠腾讯,因为他们拥有最大的产业链条。”
类似的,有媒体认为,从IP养成的角度来说,免费模式也能试炼出更符合大众口味的IP。原来那些因为付费而被拒之门外的下沉市场的读者,可以成为小说的受众,更多的流量,意味着IP更高的知名度,也意味着为未来变现的更多可能。
但是不难看出,在IP越来越值钱的现在,腾讯如果打算对IP低买高卖,资本和作家就会存在着天然冲突。而如果免费阅读模式真的能够突围,或许能够靠更大的流量,盘活阅文和作家如今不可调和的矛盾。
作家纷纷“揭竿而起”的当下,免费付费之争、著作权之争还难有定论。而文学作为内容行业,本质上就是三要素:内容、传播和变现。如今的焦点,是阅文们如何保住“最宝贵的财富”,并找到合适的传播和变现途径。
只是,在下一个章节里,网文江湖迎来的大概不再是吴文辉们这样的操盘者了:仗剑走江湖,凭意气不凭商业,这只能是一个短暂的古龙式故事。在网文行业发展到进化的前夜,黑暗之心退场,接手的新势力会更接近黎明吗?故事的结尾,我们可能要等等看了。
1. 网文界集体炸锅:阅文合同被指霸王条款,唐家三少等纷纷表态,三言财经
2. 阅文集团风波背后:810万写手与转型中的网文产业,澎湃新闻
3. 阅文回应称1月内推新合同 810万作家能熄火吗?21世纪商业评论
4. 阅文作者“新”合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三联生活周刊
5. 作家“骚动”事件背后的阅文式难题:付费还是免费,重作家还是要用户,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