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探方内部的情景
出土的部分石器
出土的部分陶片
清水江岸边考古发掘现场——
本报讯 6月12日,记者从黄平县的清水江考古发掘现场获悉:在该县一个临江村落,考古队员发现了商周时期的房屋遗址。
清水江中段江边的谷陇镇岩门司村,与台江县革一镇江边村隔河而望。该处遗址,位于两村间的一片属黄平县“飞地”的田地中,考古队将其命名为镰刀湾遗址。
去年,为配合下游的平寨水电站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考古队,对库区的3个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镰刀湾遗址,是其中的一个,计划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
经过半年多的发掘,考古队员在镰刀湾遗址发现了商周至明、清时期的石器、陶片、瓷片和瓦片等,共有4000多件(片)。其中,属于商周时期的,主要是石器,以及夹沙和泥质的陶片。
在发掘探方内,还发现了12个柱坑,初步推断它们分属于两座不同的房屋。现场考古队员董州说,根据考古地层分析,这些柱坑位于商周时期的文化堆积层内,由此可确认这是商周时期的房屋遗址。
考古队初步推断,两座房屋可能为杆栏式建筑。而这种建筑形式,在中国尤其是南方地区,已经延续了上千年,至今还大量存在于农村。
商周房屋遗址的出现,说明在镰刀湾一带,早期已有较多的人类活动,生产技术、生产力水平已达到一定水平。不过,该地区是否属于较高密集度的活动区域,因目前发掘面积有限,尚不能作出判断。
据介绍,在去年的发掘中,在下游隶属于施秉县的把往寨遗址中,考古队也找到同一时期房屋遗址。另外,刚刚展开工作的上游黄平县境内十家寨遗址中,也发现了疑似房屋遗址。
考古队员认为,镰刀湾遗址出土的部分器物,与下游湖南省永顺县境内的不二门遗址特征相似,对于研究清水江流域商周时期古人居住、生活及生存方式,提供了实物例证。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黔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