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侯崇慧
根据媒体公布的今年征兵数据,大学毕业生比例将达40%,大学生比例将达80%。
同时,各项优待政策也一直在向大学生士兵倾斜。
比如今年规模扩大的“带编入伍”政策,只限大学生新兵;至于更高的入伍优待金,更多的退伍后就业渠道,新闻里已经一遍遍宣传过了。
而另一方面,高中学历入伍的士兵在我军仍占很大比例,尤其是士官队伍中,他们的诉求他们未来的发展,同样值得关注关心。
要知道,如今大部分高中学历士兵都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很多原生家庭也并不尽如人意,比起拥有更多社会资源的大学生士兵,高中学历士兵一旦发展不顺,就很难有逆袭的可能。
这群缺少媒体流量的士兵,需要我们的关心。
倔强与痛点
哨位君认识一名职高学历入伍的士兵。
他父亲是个煤矿工人,酗酒,喝醉了就爱打他妈,后来两人离婚,从此他再也没有见过父亲。
这个年轻人在2016年参军到某特战旅,从新兵连开始,每次比武他都是第一名,两年兵就拿了二等功,第三年提干。
因为连长跟他说,像他这样农村出来的,又没读几天书,不在部队拼命就完了!
这个故事,说的其实就是高中学历士兵的某种优势:他们不像大学生士兵又那么多的选择,因为缺少“退路”,往往在训练中更加玩命,对军营有更强烈的“归属感”。
这绝不是个例,哨位君去年报道过的,32岁就获得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的某侦察营营长李庆昆,就是高中学历入伍的。
还有刚刚被第72集团军记一等功,年仅21岁的士官王亮,同样是高中学历。
当然,这绝不是说高中学历士兵就比大学生士兵强,而是说高中学历士兵只要肯拼搏,同样会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在一些强调单兵作战能力的部队。
从下图的入伍量化积分可知
高中生比大学生至少相差14个学历积分
这些分数只能通过
身体素质、适应能力等方面弥补
▼
提升与困局
高中学历士兵未来会不会难,是个伪命题。
我们要做的是让政策的“聚光灯”照到不同学历的士兵,让他们在部队成长成才,让他们离开部队时拥有足够的底气与自信。
除了名额有限、要求较高的提干,更具普遍价值的提升方式还是:士兵的职业军事教育与学历教育。
更具体的说就是,自考、士官学校、远程教育。
士官学校的学历教育,需要离开本职岗位两至三年以上,“一训定终身”的方式目标是培养未来的中、高级士官,学员毕业后第一任职与目标任职之间时间间隔过长,影响了士兵接受这类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而这些年来,远程教育一直缺乏深度嵌入士兵培养体系的形式和支撑。
比如说政策上,缺少法规制度的硬性约束,士官想学也不一定有时间有机会。
比如说硬件上,边防部队等驻地偏远或机动性大的单位,学习条件难以齐备。
比如说软件上,除了“八一学院”,更多地方的一流院校资源未能引入,给士兵的选择有限。
未来之路
去年10月,军队士官远程教育实施办法出台。
士兵的能力、学历提升,有了更科学规范的制度支撑。
军事职业教育主要类型
▼
那么,士兵能在这套全新的培养模式中收获什么?有军内专家归纳了4点:
一是建立任职资格动力机制,把军事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纳入士官选套任职资格体系;
二是建立入学资格动力机制,把军事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纳入军队人员接受院校教育培训的送学条件;
三是建立经济补助动力机制,对自费参加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并获得学历学位的士官给予学费补助;
四是建立学历学位动力机制,探索设立微学位、在线专业学位,实现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与国家学历学位教育体系接轨。
此外,还将把组织开展军事职业教育情况纳入各级教育训练工作考评体系,作为单位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最后的话
士兵的成长标准,不止是满足岗位的需求,也要有服务个体生涯发展的需求。
让每一名士兵,不论是何种学历,都能在部队成才,这种“才”不仅是面向战场的,也可以是面向社会的。
最终这会形成良性循环,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当兵,也让更多走出军营的士兵,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