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凯旋创投”(ID:keytonevc),作者:凯旋创投,36氪经授权发布。
凯旋创投推出的“后疫情时代,高科技创投市场的危与机”系列直播已全部结束。第二场直播邀请到北京万户良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务院医改专家委员会首届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也是中国医改蓝皮书主编房志武先生,与凯旋创投合伙人李亓进行了一场关于《风口上的医疗大健康行业,如何乘风破浪》的讨论。以下为精彩回顾。
李亓:今年堪称“见证历史”的一年,尤其是疫情,对整个世界、社会,以及大家的生活都产生了始料未及的影响。从专家的角度,您怎么看待这次疫情下我国的医疗体系暴露出的问题?
房志武:疫情对世界各国的卫生体系都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我们的抗疫取得的巨大成功,相比于国外的糟糕表现,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用“有序”这个词来总结。在疫情早期,建立起的“检测+追踪+隔离”的防控体系,以及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体系,这是来自国家社会治理层面的“有序”。
我们也有一些教训,在医疗和患者的组织秩序上,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没有完全做到“有序”。尤其是平时在慢性病老年患者的有序组织工作上还需加强。
我们国家有一套完善的医疗体系,从三甲医院一直到社区医院,但老百姓无论大病小病、慢病急病,就医都喜欢扎堆大医院,这是不够高效的。我们应建立患者就医秩序,看病去哪里,要严格分级,进行管理和疏导,这样才能在日常提高医疗体系效率,降低成本,一旦发生重大疫情这类的紧急状况,也能在防疫方面产生巨大的作用。
比如医改工作中会提到一个“三定”管理,定时、定点、定量,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一旦进入长期复诊阶段,就该执行“三定”管理,这个制度在信息化时代很好实现,能让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管理效率提升,成本得到很好的控制,也避免了拥堵和浪费时间。
李亓:问题中同时酝酿着机会,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有序医疗体系和慢病的持续干预是一个巨大且可持续的市场。
我们知道80%的医疗行为与慢病相关,既包括代谢异常导致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痛风等人群过亿的疾病,也包括如阿兹海默症、癌症这些隐匿时间长、病程长、发病原因复杂、需要长期医疗干预的疾病。如果加上潜在慢病人员,那么,40岁以上的全部中年和老年人群都应涵盖在内,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人群和市场。
但对疾病、医疗费用控制等结果影响巨大的很多地方,现代社会并未解决的很好。比如疾病教育与患者教育,个体化的医疗和非医疗手段的干预。
建立在高质量、全覆盖的健康以及疾病相关信息和个体化健康数据采集与分析基础上的互联网工具,而且能给与医疗资源支持,药品配送的支持,还可以结合社交和互动的特性,这样的公司完全可以成长为媲美第二代互联网巨头TMD级别的公司。
另外,从医疗本身来说,慢病方面会持续产生投资热点的领域是围绕更为方便的实时检测,并根据动态变化的检测指标实现精准化的给药,包括彻底改变药物递送的方式等等这些提升医疗精准控制的工具、技术和器械。这些随着微型机械、控制、芯片、传感器等技术手段的发展能给慢病医疗技术带来巨大变化。
李亓:经过这次疫情,我们能很明显的能看到互联网对医疗大健康行业的改造,且呈现加速度状态。在您看来,分级诊疗是否会被互联网诊疗取代?
房志武: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改造是大势所趋,对医疗行业也在逐步渗透,在线诊疗、在线购药、移动结算都会成为医疗的新常态。
医疗的互联网化程度低主要是因为存在支付主体的问题。中国的主体支付方是医保,但保证供给,更方便、更高效都是民之所欲,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能够帮助实现这些诉求。除此之外,互联网与实体是虚实结合,谁也离不开谁,所以互联网诊疗跟分级诊疗会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社区医院变成城市互联网的最基层触角,来服务社区居民,这是最好的结果。
李亓:疫情后医疗行业会发生哪些变化?
房志武:医疗健康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融合会产生三个方面的变化:
福利化:主要指慢病的福利化。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在加强,国家也在不断提升大家的福利水平。医保基金虽然压力大,但也在做大量的改革和创新,控费的同时也在提高报销水平。报销水平上不光是比例的提升,在覆盖范围和应用种类上也会有扩展。
移动化:医保支付电子化,这个只是医保信息化改革的一部分。医保信息化改革有点像飞机的两翼,如果只有医保支付电子化一个翅膀,飞机飞不起来,需要要把pos机也电子化。相信很快,后疫情时代的医疗服务形态,在结算这方面能实现社保卡脱卡、pos机脱机,真正实现便捷服务。这是移动化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连续化:现有的医疗服务较为孤立,患者离开药店或医院,医疗服务就结束了,无法持续跟踪患者病情,大病防治的风控也就无从做起,这是困扰整个医学界的世界性难题。医疗的信息化建设,让大家有希望看到一个连续化的场景,病人不管是去医院,或互联网诊疗,连续的数据和服务都不间断。这个意义非常重大,整个医疗服务从孤立的就诊开药,变成连续不断的健康管理。
李亓:这些其实都属于医疗新基建的概念范畴。当新基建遇到医疗,可以引爆了我们的想象力。作为投资人,也有三个层面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线上化:电子病历在医院内已开始普及,线上挂号、问诊、看报告等轻应用,以及全面预约制的医疗开始普遍被采用,电子医保卡也在逐步落地。但个人账户的脱点、脱卡支付,处方药的电子处方流转、互联网售药,与商保直赔系统打通实现无患者介入的理赔等,还需要等待政策上的进一步支持。想象一下,全面线上化的医疗模式对于非急症、非首诊的续方、以及只需服药的轻症来说非常便利,也会极大降低医疗机构的服务压力。
数据化:如今很多医疗信息已经电子化,但像刚才房总所说,医疗系统是孤岛式的,比如医疗信息和病历信息在HIS,影像数据在PACS里面,商业保险通常是独立的IT系统等等,更不用说各医院的数据都还是割裂的。个人医疗数据的打通、标准化、分析和分享等都是全面线上化的基础,围绕各病种建立的典型病历和资料的数据集和数据库,这些都是医疗新基建的基石。
智能化:在医疗行为全面线上化,数据的积累和标准化取得进展以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在医疗领域上的应用就会迎来爆发。现代医学的基础是循证医疗,本质是基于数据的分析。相信很快,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的超级医生在非现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上会像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一样,开始显现力量。
李亓:“医疗新基建”有望迎来建设潮。未来几年将为包括医疗设备在内的医疗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但回到个体,看病难、看病贵还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您怎么看?
房志武:对于人们来说,看病贵真正的痛点不是小病,不是慢病,而是大病。大病的医疗费用平均在50万左右,虽然医保解决了大概30万左右,剩下的20万是真正看病贵的问题所在。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抓手。
医保外,商业保障和慈善有助于解决看病贵问题。慈善不能解决全部人群需求,商业保险把巨大的风险分解为小单元,更具普适性。
国内目前的保险行业存在的最核心关键问题:中国90%的医疗费用是由3亿左右60岁以上的带病人群发生的。但这部分人群中90%以上游离于商业保险之外,这是造成看病贵的最核心原因。
另外,老人和商业保险之间相看两厌,老人觉得商保不靠谱不愿意买,保险公司认为老人属高风险人群不愿意卖。如果有办法解决这类人群的商业化保障,让他们在医保之外再有一部分商业化保障,这样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就能大幅降低。这就非常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
医保的定位是保基本,还有很多细分的需求要靠商业健康险来满足。保险公司探索建立长效的健康管理机会,这是非常大的创业机会,也特别有价值,其中最大的历史机遇是老龄带病人群的保险以及对这部分人群的管理。
在这方面万户良方和国内多家保险公司也一直在进行探索与实践。我们从老年慢病人群切入,为他们描绘风险画像,针对性的向保险公司订制产品,为这一类型的人群提供性价比超高的综合保障产品和慢病管理服务。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实践,让社会上真正的高风险人群能够得到保险的保障。
李亓:刚才您细致的分析了看病贵的问题,您又怎么看待看病难的情况?
房志武:不同人群对医疗的需求有着巨大的差异,对于有些人来说,追求医疗品质,但有些人,价格才是痛点。
北京城里的老百姓痛点是怎么挂到协和大专家的号,广大农村地区则更多的是医疗费用筹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我们刚才也都聊到了,互联网诊疗、分级诊疗、包括智能化诊断等方式,包括专家网络的建设、转诊体系的建设,这些医疗系统的逐步完善都能缓解看病难的状况。
凯旋创投成立于2008年,中国本土专注于早期科技企业投资的双币私募投资机构。致力于长期投资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包括物联网、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先进医疗、高性能材料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