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高敬)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入秋以来首场大范围空气污染过程。今年秋冬季大气环境质量怎样,如何防控污染?
在生态环境部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一级巡视员刘舒生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冬明春的大气扩散条件基本接近或略微偏差,大气污染防控形势仍然较为严峻。
生态环境部近期将印发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根据方案,秋冬季期间(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相关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重污染天数平均每个城市减少2天。方案部署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积极稳妥实施散煤治理等10项重点任务措施。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介绍,2017年以来,通过实施秋冬季大气攻坚行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比2016年同期分别下降37.5%、35.1%,重污染天数分别下降70%、65%,长三角已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但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还不稳固,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等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仍然高发、频发。
据介绍,今年攻坚方案在实施范围上有所调整。与此前相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区域增加河北北部3个城市、山西北部3个城市、山东东南部6个城市以及河南南部8个城市。长三角区域只保留苏北、皖北7个城市参照执行,其他城市不再纳入攻坚范围。
吴险峰表示,今年的攻坚措施更加突出精准施策,反对“一刀切”,要求地方坚决防止为了完成目标任务采取先停再说、一律关停等敷衍应对临时性措施。继续实施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而不是大范围停产,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