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星九月天》动画化的消息,让一代人的“DNA动了”。
不少动漫爱好者对“少年时期喜爱的作品动画化”感到难以置信、直呼“爷青回”,还有人质疑PV带有“数年前动画作品的贫穷气息”,预告中人物形象也没有完全还原原作。
更多人则立刻进入了回忆模式,有读者因《偷星九月天》主角党争愈演愈烈最终“烂尾”而大吐苦水;还有粉丝认为作品玩人设、抄CP的做法如今仍在流行,支线故事的悲剧结尾依旧让人意难平;当然也有网友提出作品伴有抄袭争议……
一时间,这部已经完结七年的漫画登上微博热搜,动画制作方神番动漫征集意见反馈的微博下方,已经有2万多条留言。不仅如此,《偷星九月天》还占领了B站实时搜索榜第一,抖音、贴吧、知乎等平台也都有大量用户参与讨论。
即便现在看来,当年的原作漫画与如今的动画PV都存在槽点,但时隔多年,《偷星九月天》还能霸占各大社交平台热搜,足以证实这部作品的广泛影响力。
漫画《偷星九月天》由周洪滨、范晓松(小松)共同创作,于2007年-2014年在《知音漫客》上连载,讲述了九月盗走主人公琉星家紫微星宝石而引发的冒险故事。哪怕后期剧情发展令世界观不断扩大,但主线连同支线剧情一起,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分明的角色,以及为读者津津乐道的一对对CP。
作品诞生的2007年,刚好处于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年轻人的娱乐生活也还没被互联网全面占领。当时,正在读书的小朋友们课余时间的放松方式并不算多,一本内容丰富的杂志便足以成为全班焦点、供每个人传阅,这也使得像《偷星九月天》这样的原创作品,积累起相当高的人气,漫画家也借助杂志打响了名声——《偷星九月天》以5000万的销量成为了中国漫画单行本销量冠军,作者周洪滨更是自2012年起,连续三年摘得中国漫画作家富豪榜冠军。
现在看来,当年《偷星九月天》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背后其实离不开《知音漫客》杂志的成功。
定价低廉的全彩漫画杂志《知音漫客》,借助知音集团在传统出版行业常年积累的经验,以及遍布全国报刊亭的发售渠道,迅速在中小学生间打开影响力。后续《知音漫客》发展成周刊发售的模式,更是满足了小读者们对内容高频率更新的需求。
2012年,《知音漫客》月发行量达520万册,仅次于日本的《周刊少年Jump》和《周刊少年Magazine》,次年杂志巅峰时期发行量更是达到了700万册。
杂志中刊载的作品的确对当时的少年儿童影响深远,即便读者没有从头至尾追更,却也或多或少曾见过杂志摆放在报刊亭的显眼位置,曾听闻同学们课间的激烈讨论,或出于好奇借阅过单行本。
如今,长大后的读者们热情退却、评价内容时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再度回顾《偷星九月天》认为其“内容崩坏”“并不出众”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尽管粉丝们脑海里只剩下关于角色的零散片段,感慨剧情设定的遗憾,却并不影响《偷星九月天》成为90后、00后学生时代的重要记忆。那段奔赴报刊亭购买新一期杂志就能收获无尽快乐的日子,也见证了中国原创漫画异彩纷呈的阶段。
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原创漫画萌芽期的多方位借鉴与探索,千禧年后,国内漫画市场面临初代漫画杂志接连转型、停刊、休刊的窘境,同时也给《知音漫客》《漫友》等新生代杂志的崛起带来了机会。
正是在这一阶段,《漫友》从最初的资讯杂志转型,向原创漫画市场发起冲击,随后在该杂志上活跃的姚非拉、猪乐桃、夏达、客心、丁冰、于彦舒、韩露等漫画家,在读者群体间拥有不小的知名度。漫友文化旗下主打幽默搞笑漫画的《漫画世界》中,《乌龙院》《爆笑校园》《兔子帮》等作品同样在读者心目中占据重要分量。
诞生于2006年的《知音漫客》,则在短短几年内验证了全彩漫画周刊在中国的市场接受度。除了《偷星九月天》之外,口袋巧克力的《1区212》,颜开的《星海镖师》、米二的《九九八十一》、陈翔的《神经榜》、极乐鸟的《暴走邻家》等漫画,皆成为当时许多读者眼里的“白月光”。
此外,由《学生广角》转型、连载《阿衰on line》《豌豆笑传》《淘气小甜心》的《漫画派对》,《嘻哈侠天才》作者刘飒创立的《飒漫画》杂志,同样深受当时的少年儿童喜爱……更不用提各传媒集团旗下推出的细分品类子刊,成为众多新人漫画家成长的摇篮。
不论幽默日常、深度剧情向作品,还是热血冒险、青春恋爱类漫画,随着国家政策扶持、经济增长,读者娱乐需求日益提升,漫画杂志与单行本热销,中国漫画产业一派欣欣向荣。在此期间,许多漫画工作室逐渐走向成熟,经验丰富的元老加上新鲜血液的注入,催生出一部部极具影响力的原创作品,许多公司也开启了对打造IP及漫画家个人品牌的初步尝试。
只可惜,中国漫画产业这般繁荣发展的态势没能持续太久。
究其原因,一是新媒体的强势崛起,为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其次是各大传媒公司/杂志社/漫画工作室的人员变动、运营决策失误,以及人气作品相继完结、IP版权争议等内部因素,导致一些杂志开始走下坡路;更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当时中国动漫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商业开发链条,无法像日本的集英社、讲谈社、小学馆那样,在漫画市场变迁过程中争取到缓冲的时间。
尤其资本开始布局动漫领域后,有妖气这样的网络漫画平台收获各项融资,动漫产业链得以完善、受众体量大幅攀升,漫画作者被读者注意到的机会也增多了。互联网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了漫画的魅力,创作者还能与受众直接产生互动、收获反馈。智能手机的普及,又使得大众阅读习惯转向携带方便的移动端,APP成为国内漫画爱好者的心头好,许多杂志的处境变得相当艰难,还没能在新的赛道上站稳脚跟,就已经被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以《知音漫客》为例,它其实也在努力顺应时代发展、拓展与读者间的互动渠道,延续IP的生命力。除了惯有的单行本、周边外,官方早前同样曾推出App“漫客栈”,成立动画部打造了两季《偷星九月天》Q版动画,还出品了舞台剧、手游,不过并未在市场上掀起太大水花。现在的《知音漫客》变成了半月刊,从杂志连载作品风格看来,其内容定位也变成以网文改编、女性向漫画为主,针对低龄学生党。
哪怕网络漫画常因数量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为爱好者所诟病,可传统出版社主导原创漫画的模式终究成为了过去时,昔日那些在杂志刊物上大放异彩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纸媒式微,整个动漫产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仔细想来,现如今“原创漫画”与“动画”之间,都存在一定脱节——产业链上游已经少有原创漫画的身影了。
大约2012-2014年国产网络动画发展初期,各平台为抢占市场、证明自身发展潜力及价值,选择将自家原创漫画动画化,像有妖气的《十万个冷笑话》《端脑》、腾讯动漫的《尸兄》《王牌御史》等都获得了国内动漫爱好者的关注。
虽然当下我们也能看到诸如许先哲《镖人》、米二《一人之下》等在网络连载的原创漫画,一些创作者仍坚持着传统页漫的内容风格,但这不只对作者创作水平提出了高要求,想让原创漫画沉淀为具备影响力的口碑之作更是不易。
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内容平台为保障用户黏度与活跃度,势必需要能快速引流的作品,网文改编的动画、漫画已经经历市场验证,给予原创漫画的试错空间变小。大量动漫作品开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适应活跃在互联网上年轻人的娱乐习惯,现在那些容易收获观众肯定的原创漫改动画,往往是轻量级的泡面番。
所以如今动画出品方,选择将《偷星九月天》这样在杂志刊物连载的高人气旧作动画化,依旧遵循的是IP商业开发的逻辑——这部漫画作品昔日受众有多少,如今讨论声量便有多大。
在《偷星九月天》之前,许多杂志刊物“出道”的漫画早已走上了动画化的道路。
于彦舒创作的《黑白无双》于2007年在改版后的《漫友》上连载,直到2014年8月完结。2015年、2017年、2021年各推出了一季漫改同名动画,每季动画出品方、播放平台有所变化,口碑评价也并不相同。《黑白无双》动画第一季登场于网络动画兴起初期、广受好评,第二季动画则因“魔改”遭原作粉丝吐槽,今年播出的第三季动画人气不如从前,许多观众也在评论区提出了动画的制作、叙事节奏问题。
而抓住纸媒时代“尾巴”诞生的《识夜描银》《猫之茗》等作品,后续从商业漫画杂志转为网络连载,读者/粉丝对它们的改编动画褒贬不一。能像庹小新《狐妖小红娘》这般,逐渐成长为国漫头部IP的更是寥寥。
如今,不仅是《偷星九月天》掀起“回忆杀”,改编自夏达同名漫画的《长歌行》动画PV同样引发热议,加之观众们对《黑白无双》《识夜描银》《猫之茗》等动画成片的讨论,足以得见这些漫画杂志“出道”作品所拥有的话题度。
不过,这些漫改动画既是“流量密码”,也注定将面对长大后的粉丝们的重新审视。时隔多年,人气原创漫画IP是否仍有潜力维持热度,同时吸引新一代年轻人关注,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毕竟对于长大后的粉丝而言,过去喜爱的漫画作品“刻在DNA里”的原因,除了作品本身带来的触动外,更多是对一个时代的怀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CGx”(ID:acgxclub),作者:ACGx,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