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发生以来,美国一再火上浇油,拖缓事件和平解决进程,给国际秩序带来负面影响。战火之下,美国还趁机向各国施压,某些政客更在不同场合向中国发出威胁,为即将宣布的所谓“对华战略”造势打气。
反复无常、热衷搅局、四处霸凌,早已成为今日美国的代名词。对华方面,虽然美国总统拜登公开做出了“四不一无意”的承诺,但白宫的实际做派仍然顽固地延续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所谓“大国竞争”战略,继续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挑战与对手。显而易见,尽管具体政策选择与落实上有差异,但当今美国的对华战略以及政策已被高度意识形态化,其中的非理性因子更是“换汤不换药”。
坚持“一条道走到黑”,恰恰反映出美国自身的失落与恐慌。21世纪以来,美国持续陷入多重困境之中,经济危机与通胀、政治极化与衰败、社会失衡与撕裂、对外政策剧烈摇摆等。这些相互强化的困境背后,是美国自身政治经济制度的深层痼疾。特殊利益驱动政治并通过两党极化不断放大;族裔矛盾日益激烈且成为选举中的动员抓手;资本疯狂逐利导致实体经济衰落与蓝领群体下沉;人口结构持续且剧烈变化刺激着不同族裔身份政治的崛起;疫情防控的彻底失败更导致了其国内治理与国际责任的双重崩塌……这样的美国内外困顿、思绪失常,在失落与恐慌中,忽略了自身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本矛盾,只想尽快转嫁国内问题、维持国际地位,因此发展出一种自己生病、让别人吃药的扭曲心态。
美国某些人给这种扭曲心态编造出了各种借口,其中有两个逻辑最为显著。其一是内顾倾向与维系霸权之间的巨大张力,驱动美国渲染威胁、展开竞争。要同步化解内外问题,无法对外投入更多的美国必须强行塑造出某些“威胁”和“敌人”,让盟友们相信他们仍然需要一个“回来了”的美国。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及其主导的北约与俄罗斯关系的持续紧张、最终酿成当前的俄乌冲突,就是这种心态的恶果。其二是通过渲染外部威胁来应对国内政治极化僵局,在两党之间实现所谓的“聚旗效应”。但可悲的是,在推动对华竞争的过去几年中,美国在政治极化的僵局中越陷越深,毫无本质改观。
制造威胁、四处树敌,不能解决美国的问题,只能拖延病情直至无药可救。前者的本质是,为维护自身霸权利益不惜搅乱全世界的极度利己;后者的本质是,代表特殊利益的政治人物在无法回应民意的情况下将民怨矛头外引的极度失责。纵观美国历史,这个国家所经历的几次关系重大的调整,没有一个是单纯通过制造外部威胁得以实现的。这就意味着,对当前的美国而言,更应该反躬自省、自我革命,图谋通过对华竞争来让自己看上去好一些,只会走火入魔,愈发成为世界乱源。正如中国驻美大使秦刚所言,把“冷战剧本”生搬硬套到今天的中美关系,把中国当作对手和假想敌,如同堂吉诃德挑战风车一样荒诞和危险。
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面对美国的非理性政策及其正在酿成的负面影响,中国应该保持战略定力,确保自身既定的正确航向,不怕鬼、不信邪,坚定按照自己的发展节奏走下去。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以理性对抗非理性,主动权就始终在我们自己手里。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