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仓储会员店、折扣零售店等一批“新零售”店铺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随着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众多的购物中心、超市也正在加速转型。商超焕新发生了哪些改变?又带来了什么样的消费新体验?
在深圳的一家商场里,记者发现了一些“新岗位”正在悄然出现。
商场有了“试穿员”
本地商场做起外地生意
在深圳龙华区的一家特卖商场,记者看到几位身穿红色工作衫的工作人员,正在试穿商品,并通过手机拍摄照片,发给客户。
张金珍负责6个品牌的销售,产品多达上千个,为了能够更快找到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她经常利于空余时间,记下产品的款式、货号和对应的位置。
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就有三位新客户添加好友向她咨询。张金珍告诉记者,她现在已经有3000多位客户,其中40%是异地客户。
深圳某特卖商场数智营销中心总经理 周莉莉:我们会发现有38%是来源于异地订单,就是深圳地区以外的订单成交。那我们认为这部分的订单量,其实对于线下的场景来讲,是我们不做线上就没有的订单量,那对于商场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量。
在线远程服务让商场把货卖到了外地,而新技术的应用,也让商场的“推销”更加精准。记者看到,这家商场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了精准的“用户画像”,能通过对客户消费习惯的分析,分类推送优惠信息。
深圳某特卖商场数智营销中心总经理 周莉莉:我们基本上可以根据顾客的消费习惯,通过自动化的营销能力去给不同的用户发放一些优惠券。
通过新岗位和营销新模式,这家经营了十多年的商场,完成了“线下+线上”的转型,服务范围从之前周边五公里,扩大到了全国范围,三年来,营业收入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供应链整合
商品质优价更廉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许多线下商超都打出了“质优价廉”的概念,不少商品线下价格甚至低于线上。供应链的重新整合,正在让传统商超“降本增效”,让利于消费者。
在河南郑州的这家仓储超市,记者看到,不少消费者的购物车里都装着超大码的商品,六斤重的零食大礼包、四桶装的矿泉水……一趟购物就能满足一周所需。
某仓储超市负责人 李春生:从厂家直接拿货,定制大包装,虽然定价低、利润小,但是进出货量大,也是薄利多销。这些都是经过市场调研人员精心挑选出来的日常爆品。既避免了顾客的选择困难,又节省了我们的库存成本。
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这种“精选商品+超大码”的方式,每一件货物的存储物流成本,相比于平常的普通超市可以降低50%,更大程度让利于消费者。
而在另一家新业态线下商超记者发现,这里的自有品牌商品超过700个,占到所有品牌的将近40%。
某生活超市营销负责人 赵思绮:像我们这款豆浆它就只要8块9,是我们和郑州豆制品龙头企业去合作的。一方面我们能够保证食品安全的品质跟质量,一方面又能通过我们这个渠道去降低它的成本。
负责人告诉记者,超市里的蔬菜每天凌晨3点开始采摘,通过当地种植、直采供应的新模式,几个小时后就能在超市上架。
调研中记者发现,供应链优化、减少中间环节、发展自有品牌,成为眼下不少商超转型的新方向。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在调研的100家中国头部超市数据中,企业销售自有品牌的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卖菜也能靠算法
数智化“爆改”生鲜商超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不少零售业也在运用数智化新技术,让周转效率大幅提升。
在这家生鲜超市线下门店,负责分拣、配送的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处理消费者的线上订单。这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这套管理系统,能实时查看线上的订单情况、骑手配送情况和门店的经营情况。
某生鲜超市北京大红门站点分拣员 王周:如果有订单的话,这边会有通知,订单上会按照商品的多少分为大中小三个袋,如果有易碎商品,像鸡蛋、番茄这种,它会显示是用红袋装的,会给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分拣过程大概在4分钟内就能完成。
传统菜店引入智能管理系统,不仅让分拣工作更加容易,也让菜店解决了“货太多卖不完”的烦恼。站点负责人说,过去每个前置仓每天大概有上百筐的退货,算法的介入后,站点的退货数量基本控制在5筐以内。
某生鲜超市北京大红门站点负责人 周辉:算法会根据这些购买的商品,分区别性地去调货到站点,能够实时了解用户的购买需求,更科学地来订货。
这套“人、货、仓、运”全链路数字化的智慧平台,是如何帮助线下菜店进行智慧决策的?记者走访了企业的技术部门。
某生鲜超市品牌首席技术官 蒋旭:我们对全链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数据指标体系,很多关键性的指标都能够做到分钟级的实时更新。一旦发现商品备货过多或销售太慢,就可以在损耗发生之前进行及时调整,针对性地进行打折促销,吸引用户购买,降低损耗风险。
目前这家生鲜超市的整体库存周转在4天左右,生鲜品类控制在2天左右,远远低于传统零售门店的平均20天库存周转。而货品全链路损耗率也被压缩到了1.5%。
(总台央视记者 张艺瑾 王露莹 河南台 长兴台)
原标题:线下商超焕新!商场有了“试穿员”、本地商场做起外地生意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