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9.9元解锁全集”的广告吸引,湖南人高佳的父亲3年间为追剧累计充值3万余元;北京人郭航的母亲被数十个短剧小程序“围猎”,账单散落成数百笔小额支付难以追查;江苏人李晴的父亲观看某短剧时,每点击一集被自动扣款2元,直至银行卡流水出现“30元观影消费”才恍然大悟……
一些微短剧“小额高频”的消费模式背后,究竟暗藏怎样的商业陷阱?又是怎样将部分中老年人拖入充值漩涡的?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免费试看诱人入局
小额充值积沙成塔
“没想到平时很节俭的老人,却为各种微短剧花了3万多元。”提起微短剧,高佳十分沮丧。
高佳的父亲今年58岁,一开始以为9.9元就能解锁全部剧集,没想到看了三四集后,小程序又提示余额不足,要求继续充钱,一开始是充金币,后来是买短剧会员卡。“他说自己太想看后面的反转了,便不断地解锁新剧情,并且一部剧也就几十元,到最后他都觉得自己只花了几百元。”
直到家里人浏览了父亲微信账单里3年内的花销才发现,“的确都是小额账单,最高不超过39.9元”。但计算下来,仅2024年就充了1.6万余元,3年竟花了3万多元,“零零碎碎地在不同小程序上充钱,全是各种某某视频的39.9元”。
郭航的母亲也有类似经历,自去年年底迷上微短剧后频繁充值。“本来说花300多元买了包年会员,以后就不用再花钱了。结果没几天又充钱,说包年不含这个剧。没多久又看上一个新平台的剧,称跟老平台的内容不一样。几十个小程序,东花一笔、西花一笔,现在已经不给我看她的手机了。”郭航吐槽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小程序上的微短剧主要有两种收费形式,一种是充值虚拟货币,进行单集付费,每集价格从几毛至几元不等;另一种是直接充值会员,包括周卡、月卡、年卡等。以某短视频平台的小程序为例,一部不到百集的微短剧,免费试看15集后,后续为付费集数,需充值至少七八十元才能全部看完。
这简单的充值设计背后,实则套路重重。
付费规则雾里看花
解锁全集暗藏猫腻
“我可以接受父亲为看短剧花39元购买某平台一个月的会员,问题是即使他买了会员,如果被导流至小程序观看,仍然要通过充值虚拟币付费观看,而虚拟币充值无上限,导致钱去如流水。单是去年11月某一天,父亲就充值了5次每次3900K币(虚拟币,1元可以购买100个K币),当天累计支付近200元。这样的事情在过去3年内发生过很多次。”高佳说。
记者浏览多个短剧小程序发现,对比市场上几个主流的视频软件的会员定价,很多相关小程序的收费标准普遍更高。比如,消费者支付49.9元,可以成为几大长视频软件2个月的会员,在短剧平台上却只能是7天会员,甚至是3天会员。
更隐蔽的是“解锁全集”的文字游戏。
记者查看某部短剧付费剧集中跳出的充值页面,发现在页面下方有几行灰色的小号字样,其中一条内容为“购买解锁本剧全集:一次性解锁52集”。而实际上,每部短剧的付费集数并不相同。也就是说,虽说宣传解锁全集,但实际上限定了解锁的集数。
去年10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布的微短剧领域问题消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两成的消费者遭遇不明码标价问题,近一成三的消费者反映包月、包年会员观剧权益不明晰。部分观看渠道虽然对单集所需虚拟币进行明示,但字体较小,且未明示全剧所需虚拟币总数,导致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容易陷入反复充值、多次充值的套路。此外,部分微短剧剧场未告知虚拟货币与现金之间的兑换比例,消费者无法准确了解所需支付价格。
自动续费连环扣款
平台玩转文字游戏
“因为想看微短剧被骗了100元。”在吉林工作的田雪说,自己去年用短剧软件时不仅遇到虚假宣传,还在不知情中被自动扣费4次共计100元。
“这件事发生在2024年12月,一天我在短视频软件中刷到一部短剧,被它的类型和内容吸引后,我根据指令点击下载了‘××爱刷’软件。”田雪告诉记者,下载软件后,她为了继续观看短剧,按照页面的引导支付了9.9元开通会员。但等她去搜索自己想看的短剧时却发现平台上没有,也没有其他感兴趣的剧,她便卸载了该软件。可3周后,田雪突然发现这个软件在20多天里自动扣款100元。
记者下载该软件,支付页面的订单信息显示:0元看剧,付款并开通后全额返还。
此时,真正的文字“陷阱”正在等待用户,重点就在于“付款并开通”这5个字。
记者成功支付9.9元后,软件紧接着弹出页面,写着“恭喜您成为周会员!您9.9元的返现机会待领取。您已取消开通,默认不参与返现活动”,页面下方设置了显眼的黄色按钮“抓住机会,去开通”。
在点击黄色按钮选择继续“开通”后,记者进入“支付签约中心”,发现服务内容为“新用户福利自动续费”,服务详情为“商户每隔7天,自动从你的支付账户扣款29元进行续费”,点击“同意协议并开通自动续费”。
“不是按照字面理解‘支付9.9元后商家就会返还’。”田雪说,选择“开通”的也不是所谓的会员,而是“自动续费”。
此外,记者发现,上述软件在诱导用户支付的页面中,没有提到会员的使用期限是多久,支付结束后才显示购买的是“周会员”,因此田雪实际购买的是周会员而不是月会员。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布的微短剧领域问题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消费者开通全站会员后仍需为部分剧集付费,七成以上消费者开通会员后遇到小程序下架或无法使用的情况。部分平台付费页面未明确提示有效期或服务期。此外,一些平台在剧集下架时未进行通知,导致已购买的剧集无法观看,已充值的虚拟货币也无法使用。
短剧退费有路无门
维权通道形同虚设
更糟糕的是,稀里糊涂充完钱后,商家可能“换了马甲”或直接下架视频,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
在过去的1个多月里,高佳一有时间就会处理微短剧退费的事,她主要在全国12315平台进行投诉。
“退费的过程很复杂。”她无奈地说,账单中涉及的相关小程序有几十个,要一一定位平台和所属的公司,将拍摄或者截取的图片上传至全国12315平台,还要讲清楚每家公司对应的情况和费用。
在退费过程中,高佳还有耗时耗力却无疾而终的经历,一是因为有些充值过的小程序难寻踪迹,二是因为并非所有投诉都能受理。
“我投诉时需要提供小程序上的交易明细,可其中不少涉及的小程序都更改过名字,去年上半年还有,现在再搜就搜不到了,找不到小程序就没有凭证。”高佳说,而且这些小程序所属的公司天南地北,各个省市的都有,由不同地区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而针对同样的问题和情况,一些省市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受理,另一些则不受理。
目前,高佳投诉了充值比较多的短剧平台,收到了少部分退款,“2024年共计花费1.6万余元,现在只收到了退还的三四千元”。(文中受访的微短剧消费者均为化名)
原标题:短剧付费解锁如何围猎老年人?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