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组织相关科研单位开展的长江鲟自然繁殖试验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在赤水河干流通过人工改造生境条件,实现人工放流长江鲟的自然产卵和孵化出苗。
这两天,在赤水河干流贵州赤水复兴镇段水域,科研人员发现自然繁殖的长江鲟鱼卵正在陆续孵化。
长江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几十年来,长江鲟自然种群数量急剧衰退,自然繁殖停止,自然种群绝迹。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一条干流仍保持自然流态的河流,且水质较好,是很多珍稀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作为长江禁渔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今年4月初,农业农村部组织相关科研单位开展长江鲟自然繁殖试验,在赤水河干流复兴镇段水域放流了10对亲鱼,并于12日晚采集到长江鲟受精卵,16日开始陆续发现受精卵孵化。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飞:收集了有1000多例受精卵,初步观察的话,发育情况还是比较好的。这次野外孵化成功,对水域生物多样性恢复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其他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范本。通过这几年的研究表明,赤水河应该是可以满足长江鲟的栖息和繁殖需求的。我们也进一步来加大相关工作的力度,促进长江鲟的种群恢复。
原标题:赤水河长江鲟自然繁殖试验取得成功
值班主任: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