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还有那个在靖难役中不知所踪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外,其余14位皇帝中的 13位,就连亡国之君吊死煤山的明思宗朱由检,都葬在了北京的明十三陵: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唯独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钰,却没被葬入十三陵。
网络配图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明代宗和其哥哥明英宗之间的恩怨有关。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宣宗(宣德帝)次子,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帝)之弟。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朱祁钰被拥立为帝,年号景泰,并遥尊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代宗朱祁钰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剌对北京的进攻,并成功地迫使瓦剌放回了英宗。
英宗被放回后,自然不甘心当大权旁落的太上皇。代宗为怕英宗复辟,故将其软禁,由此兄弟俩结下了很深的仇怨。
网络配图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代宗病危,在英宗朱祁镇心腹党羽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的策划下,发动夺门之变,迎英宗朱祁镇复位,改元天顺,废景泰帝,杀了景泰年间的朝廷栋梁——兵部尚书于谦,重用了一批忠于朱祁镇的旧臣。
代宗病重期间,英宗不准太医帮他看病,令其病情日益严重,最后驾崩。至于他的死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因重病而死,有的说是英宗命太监用白绫将其勒死,总之众说纷纭。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其陵墓被称为景泰陵。
网络配图
英宗死后,其子朱见深继位即明宪宗,朱见深念代宗迎还英宗有功,恢复景泰年号,并将北京西山的景泰陵以皇帝之礼重新布置。但代宗还是没能进明十三陵,成为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唯一未能葬入明十三陵的大明皇帝。
皇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最高领导人,在皇权大于一切且很难被制约的情况下,一个皇帝个人的英明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朝代是否强盛。遇上体恤民情的皇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那么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如果遇上好大喜功的皇帝,那么等待百姓的可能是无尽的徭役和兵役,民不聊生。可如果遇到了奇葩无能的皇帝,那么皇帝底下的权臣就会蠢蠢欲动,带来祸及全国的病变或者政变。可数千年下来,中国历史上的确出现了一些奇葩的皇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看看那些君主是有多奇葩。
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皇帝后宫的故事一定十分精彩。无数的红颜侍奉一个帝王,有得宠的自然就有失宠的,有欢乐的自然就有痛苦的。后宫是一个看不见的战场,这个战场摆在皇后与嫔妃、宫女之间。主要对垒者是皇后对嫔妃,至于成千上万的宫女,只有先得皇帝的“御幸”,才能介入这个战场中……从古至今,宫闱秘史一直让人津津乐道,隔着一层朦胧的纱帐,让人特别想去窥探到底古代的后宫秘事!
许多人对于乾隆的认识,有一个反复的过程。由塑造了“康乾盛世”的一代明君,到由盛转衰的推手——好色、游手好闲、浪费了多次中国历史发展战略机遇的自高自大的帝王,再到封建社会的合格帝王,最后到拥有重大性格缺陷的合格帝王。总之,这是一个复杂的皇帝,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十全老人”——乾隆
宋哲宗赵煦是北宋一代皇帝,他原名叫傭,9岁时登基为皇帝。在位15年,24岁逝世,下葬在现在的河南巩县的永泰陵。因为年少,并没有实权,17岁之前由高太后执政。由于高太后执政时期过于限制宋哲宗掌权,也过分......
赵恒是太宗赵光义的三儿子,出生时起名赵德昌,“幼英睿,姿表特异。”幼年聪慧睿智,容貌气质出类拔萃,——皇帝都英俊,史家没人敢说天子长得不咋的。七八岁的时......
明景帝朱祁钰(公元1428-1457年),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弟,明英宗被瓦刺兵俘去之后继位,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复辟被废黜软禁而气死,终年30岁。葬于北京市郊的金山口,明朝诸王的墓地。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