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闻异事>正文

古代防伪技术差,为何不假造圣旨,专家:难度太大、而且有规律

2020/1/18 20:14:18 来源:互联网

江山与百姓的关系好比水与船,而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而天子作为国家和社稷的掌舵者,怎么及时又准确的传达命令就成为了一项问题。

由此也就出现了圣旨,而圣旨的雏形最早是在周朝出现。当时的周天子下达命令主要是通过诏令的方式,但是除了天子,包括其他大臣也是同样可以使用诏令的。


诏书在西周时分别有“诰命”和“敕命”这两种形式,但是其实际意义更多是用来起到训诫作用的,还未具备大家所理解的圣旨的意义。

后来周朝礼崩乐坏,直到由秦始皇带领的秦国完成统一的使命,并自立为皇帝后,由此诏令才正式成为皇帝专用,这个时候的诏令才真正具备了圣旨的作用,其内容包括皇族内部的要务以及国家灾变、祭祀庆典和重要官员的罢免等。


由于不同的圣旨内容由不同的机构拟定,因此各自的功能和作用也不尽相同,但是圣旨还是成为了诏书之一,也是皇帝专用的传达命令的方式。作为体现皇帝威严的作用,见到圣旨就如同见到皇帝,也需行跪拜之礼。圣旨代表皇帝心理思想和做事态度,而圣旨对一个人的命运如何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既然圣旨有如此作用,是不是也可以假颁圣旨呢?尤其是古代的防伪技术也不强,大多也就是看印章,那么何不私自刻章,并假造圣旨达到自己目的呢?


相信古人也肯定有这种想法,但是实际操作却不是这么容易的。

首先,圣旨不同于大家在影视作品中所见的那样,是由一个太监双手展开圣旨大喊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但是真实的圣旨却并不是这样,真正的圣旨长度在两米以上,甚至有时候内容多点,圣旨的长度都能达到四米。


说到长度后,有些人可能会想不就是圣旨布料比较长吗,那做长点不就行了?但是除了长度,圣旨的布料也不是谁都有的,因为这种布料大多都是进贡而来,除非皇帝赏赐,否则没人能有。最后,大家都知道圣旨是黄色的,但是黄色在古代可是皇室专用。


说完了圣旨的外在特征后,下面再看圣旨的审核工作。圣旨虽然没有“八星八箭”,但是从最开始的制造到最后的宣读工作,一共要经历18道程序才可。另外,不同的程序都有不同的主要负责人,而且负责人审核过后还要盖章确认,一旦一部程序出错,可就算做是“欺君之罪”了,轻者杀头,重则还会连累下整个家族。

而要想伪造一篇圣旨还要同时收买下这么多人,万一其中一人反水,可就前功尽弃了,自然没人愿意冒险。

最后,大家千万别以为古代时期的科技水平有限,防伪技术也是比较差劲,但真实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


虽然古代无法利用科技手段达成防伪目的,但是却可以通过工艺来弥补。比如在唐朝时期,就会专门在门下做防伪的暗记;明朝时,会在圣旨开头的“奉天”两字上做暗记

奉天两字的暗记也很有讲究,因为它并不是写上去的,而是通过刺绣勾勒出来的。而且,为了防止他人的伪造,“奉”字的位置也是不固定的,可能这次绣在偏左的位置,下次就故意的往稍微偏下的位置绣。除外,圣旨上面的祥云图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奉”字的不同位置又正好会和不同的祥云图案相对应,伪造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由此可见,圣旨虽然不像现在的商品都带有一排序列号,可以验证真伪,但是通过手工上的改动,同样让人难以伪造。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预测未来
  • 大话社区
  • 奇闻异事
  • 图片报道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 UFO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