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即位的时候,他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已经驾崩一个多月了。
朱瞻基没即位之前,还没有对朱高炽进行正式治丧,谥号、庙号还未被确立。这个阶段,提到朱高炽,可以称之为“大行皇帝”;朱瞻基即位后,提到朱高炽,应该称之为“先帝”。
“大行皇帝”是自古对驾崩后的皇帝的尊称。“大行”的意思就是“永远离开”。大行皇帝朱高炽病重之时,留下遗诏,传位给皇太子朱瞻基。
但是朱瞻基当时并不在北京,而在南京。所以朱高炽的治丧,必须等朱瞻基回来即位后,才能展开。
对朱高炽的“盖棺定论”,必须由朱瞻基来总结。
最终由内阁提出方案,朱瞻基拍板。根据朱高炽的生平功绩,几易其稿,确定了“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有了庙号之后,后代再提到朱高炽,根据唐宋沿用习惯,可以称之为“仁宗皇帝”。
但是由于明朝的皇帝基本都是一个年号(明英宗朱祁镇除外,他一开始的年号叫“正统”;夺门复辟以后叫“天顺”),所以明清两季,民间习惯根据其年号称之为“洪熙皇帝”。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