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刘备、孙权、曹操三人一起坐在电视前面看三国演义,哭得最厉害的一定是刘备。并不是刘备善哭,而是孙权默默无闻,曹操笑得太厉害。三国演义中东吴被演成了配角,而斩关羽更是让百姓义愤填膺,孙权默不作声是必然的。而纵观影视作品或名著,三国演义虽然侧重褒奖刘备,但是曹操的枭雄模样也是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且历史的真相也是被活灵活现地搬到了荧屏,曹操虽被贬千年,笑声却依旧爽朗。而刘备则相反,连国家的名字都被改成“蜀”了,哭也就是必然了。
乱世三国,名臣武将众多,大小战役无数,期间故事曲折程度几度演绎,人们早已习惯。而其中最基础的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更是铁打的定律,在剧情发展中,刘备阵营臣子往往称自己为蜀将某某,而出征对战是,战旗上倘大的“蜀”字招牌也是夺目照人。此时如果跳出来,说刘备称帝后称自己领地为蜀国有悖于历史,一定会让人感到吃惊。但是,现实总与人们认知有所偏差,刘备从未称自己的国家为“蜀国”。
刘备所属国家的名字应为“汉”。从刘备发家之日起,刘备一直宣称自己为汉室后裔,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他在集结队伍的过程中“匡扶汉室”的言论更是打动了众将士,使其成为乱世诸侯中唯一一支名正言顺的队伍。试想,大军出征,军旗上面打着蜀国的国号“匡扶汉室”岂不成为笑柄?虽然刘备有心称帝,但是此种愚蠢做法实在瞒不过诸葛亮的法眼。
在三国后期,三家纷纷称帝,国号帝号接踵而来。而谥号也是证明皇帝功过的象征,所以曹丕追封其父为“魏武帝”,曹丕自称“魏文帝”,而占据江东的孙权称为“吴大帝”,那么刘备呢?按著作中称“蜀国”来看,刘备应该被称为“蜀昭烈帝”而非“汉昭烈帝”,这完全符合当时以国号为前缀称道帝号的习惯。但是刘备并未如是称道,所以刘备称帝之后,国号为“汉”而非“蜀”。
历史讲究真实性,而鉴定真实性的最好方法就是提供佐证。仅从刘备的角度,可能对“蜀”不存在难以理解,但让诸葛亮出面作证就权威的多。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曾提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与“报先帝忠陛下”,“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等言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出发点仍是汉臣,而刘备带领众人起兵讨伐的目的仅为“匡扶汉室”。而全文更是没有出现关于“蜀”的字眼,如果忠于刘备,如果刘备有立蜀之心,也许《出师表》就被改写了。
三国演义虽是名著,毕竟有大部分主观意见夹杂其间,而“蜀国”的称呼就是后人强加的。在历史上,我们常见以地域差别而区分朝代“西汉”与“东汉”,“北宋”与“南宋”皆是如此。从刘备个人意愿出发,匡扶汉室之后的名称以占据区域为名并无不可。在三国时期,汉朝已然灭亡,即使刘备成功,也并不是正统汉朝,后人为了区分,强加意愿则情有可原。至于影视剧作,仅仅是娱乐大众的一种喜闻乐见的媒介而已,更不至于当真。
“三人成虎”,在众说纷纭的时代,某些事情被人们广为熟知时,即使是假也会被冠以“真”的名。刘备坐在电视前哭的主要还是期间情节的追忆与人物的情感,对于“蜀”被广泛传唱更多的也许是抿而笑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