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春阳携手结伴,闯进了花院湖畔,桐子树带着一脸羞涩的花蕾,张开一叶叶玉手,开启了"桐蕾渡春风,春阳恋桐花"之旅!
清晨,一阵阵清风从东南山谷向湖畔挤来,一丝丝阳光从东山的树林隙间投射到湖畔的桐树林,一片片如雪的桐子花渐渐绽放,一朵朵似霞的桐子花慢慢释香。大眼罩鸟捕捉着漏落桐树林的一点点阳光,仿佛拾起一滴阳光就是一一声鸣叫;白鹭鸟结伴翩飞,盘旋于蓝蓝湖面,点缀在桐子花间,偶尔抖落几朵桐子花,坠落树下的草丛里,洒满一路淡淡的花香。一位老汉牵着一匹枣红骏马,沿着蹊径悠然而行,出现一幅"白鹭绕湖心归处,踏花远去马蹄香"的图画!
扒开树枝、掀开树叶,举目窥视遥远的崇山,青山涂上了一层层淡绿的新叶,老叶新叶层次尤为分明。湖畔的一簇簇桐子花在阳光下,如白雾浮动、似白雪未消。回首眼前的桐子花,却是"几片树叶几树花,满树花开满树雪"!在晨露未尽时,花朵含泪叶藏珠,新鲜花瓣吐清香。红白相间的桐花林里,透过花枝投眼湖面:"春来江水绿如蓝"。那翠绿的湖水,那桐花飘落湖面的瞬间,虽然荡不起丝丝涟漪,却飘泻着片片静谧!一只雄性野鸳鸯盯着徐徐降落的桐子花,划着飞箭的水波,叼着一朵刚落湖面的鲜花,返程献给等待爱情的雌性野鸳鸯,雄性野鸳鸯围着雌性野鸳鸯划了一圈"小探戈"。
在黄泥榜、在黑山沟、在余家沟、在楠木河……到处都有桐子树的点缀。据老人说,在明朝时代花院的桐子树就很多,贵州素有"山货疆域"之誉,过去桐籽、桐籽油均属主打"黔货"。据资料记载,桐子树是中国特产油料树种──油桐种子所榨取的油脂,是一种优良的带干性植物油,具有附着力强、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不导电等特性,大量用作建筑、机械、兵器、车船、电器的防水、防腐、防锈涂料,还有用于医药用呕吐剂、杀虫剂等。过去,在十余里远的旧州就人家办有桐子榨油坊,然后沿舞阳河或陆路驿道下湖南沅江,入洞庭湖……且不说远处,就说在家乡,小孩肚子不适,便在肚脐眼处涂上一些桐油,方能缓解疼痛。就连巫师都将桐油列为驱邪除魔的神物,在一番自言自语的使法驱邪除魔后,便在病痛小孩的脑门、肚脐眼、手足心抹上桐油,果真有些凑效,其实另有隐情,装神弄鬼仅为障眼法,使其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真正发挥作用则是桐油的功效。
在花院,桐子花不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桐子叶还是一种包粑粑的尚好原料。仙翁记得,当麦子成熟时,更是桐子叶成熟的时候,母亲便将新麦子用风簸吹去皮壳,用石磨磨出麦面粉,浇水揉搓一阵,等待发酵成熟后,摘来桐子叶,到龙井水洗净,然后将发酵后的面粉搓成一坨一坨的,摊在青幽幽的子上,放于竹粑折子上,置在盛有水的锅里,随后盖实加热,蒸约一个小时,一揭开锅盖,热气腾腾,带有桐子叶清香的麦粑,吸引了早已候在灶台一圈的哥弟姐妹们,个个口水直淌,母亲一脸喜悦,发给每人一个麦粑,还提醒大家小心别烫着……母亲作古多年,这种情景只能留在记意里,回味中禁不住泪涌眼眶……当每年花院湖畔的桐子花开时,也正是清明时节,兄弟姐妹都会来到母亲的坟边,为母亲烧些香纸,挂上一束束雪白的挂白,此时坟边的桐子花纷纷飘落,坠满坟头坟尾,又想起了母亲做的桐子叶麦粑。麦子在花院消失多年,现在外来的雪白的麦面粉做出一的馒头、包子,找不出当年母亲做的桐子叶麦粑味了。
记得在二十世纪五六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生产队除了搞好农业粮食生产外,还要搞些副业收入。其实,当时的副业渠道也很窄,卖桐籽是主要渠道之一。于是,关田、鸡爬坎等生产队都营造有自己的桐树林。鸡爬坎的桐树林就分布在弯头、凉水井一带。每年春天,桐子花如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弯头、凉水井一片,犹如春雪未消融,煞是漂亮。每当这个时候,也是仙翁等小伙伴们最开心的季节。
先把牛放进花海里,然后一会儿爬上这个桐花树,一会儿爬上那棵桐花树,乐得像花果山上的猴群们。秋季,生产队要求各家上交桐子,其任务自然就落在孩子们身上。仙翁等小伙伴们每天一边放牛一边拾桐子,还相互比较谁拾得多。桐树因材质泡、又轻巧,是制作谷斗的好木料,同时也是制作嗽叭杆的尚好材料,其优点就是钻洞时不易炸裂。仙翁的大伯、满叔是嗽叭匠,常见其截取一节桐树棒,用烧红的钢筋在桐树棒上钻洞,然后打磨上漆即成。其实,桐子树还是制作乐器的上乘木材,回音效果尤佳,用手轻轻一弹,"咚一一"令人陶醉!
风顺着花院湖的东面吹来,摇坠了片片白里浸红的桐花,满树桐花随风坠,树脚草丛净似雪,还有溅起阵阵的桐花香。白鹭长鸣,带来了湖面的朵朵云影;蛙声一片,撕开了半壁青天。有道是"桐子花开,稻种下田"。桐子花一旦开放,农活人就开始播稻种,放水犁田打耙。喜鹊也会跟着犁耙沟,捕捉惊慌失措的"土狗崽";运气好一点,犁田人也顺手逮着条把黄蟮、泥鳅。届时,除了春燕满屋飞翔,布谷鸟也会如期而至,日夜催耕!
文章来源:黔东南头条
作者:仙翁·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