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骨科AI产品研发商「长木谷」已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中关村发展集团启航投资领投,联想之星、以太投资、万辉资本等老股东跟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骨科AI产品线研发、推进产品临床注册证申报,以及产品落地。
长木谷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骨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面向医院骨科提供人工智能全流程诊疗解决方案,36氪曾对其做过详细介绍。
根据此前报道,长木谷自主研发了第四代基于AI深度学习的关节置换三维手术解决方案,它整合了关节置换系统、AI深度学习系统、导航系统以及3D打印手术工具,实现关节置换手术的三维术前精准规划和术中精准导航整体解决方案,使骨科手术更加“精准化”、“标准化”及“可视化”。
长木谷CEO张逸凌博士表示,可以将其理解为能帮助骨科医生精准做手术的“超级工具”,意在帮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推动国家分级诊疗。
据悉,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解决方案AI HIP系统已进入临床注册申报阶段。同时,长木谷和国际骨科器械巨头强生医疗已达成战略合作,由强生医疗提供人工关节系统的详细信息,长木谷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手术导航,形成整体的关节置换解决方案,并借此获得更多市场和渠道资源。
长木谷自主研发的“AI HIP系统”(团队供图)
张逸凌博士透露,目前搭载了强生人工关节系统的AI HIP系统已在北京301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烟台山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重庆新桥医院等50余家大型三甲医院落地,开展临床科研合作,并实现了产品的多轮迭代。
从需求端来看,中国人群骨关节疾病患者高达1.5亿,作为关节疾病的终极治疗手段,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量近年来呈现爆发性增长,2018年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量近70万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中国的关节置换手术量每年以15%至20%的速度快速增长。
不过,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术者的经验要求较高,学习曲线较长,经验不够丰富的医生往往因术前准备不够充分,造成手术效果不理想,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要在手术前制定完备的手术计划,以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确保手术效果。
据悉,传统使用术前模板测量工具在二维X线胶片上进行术前规划,这种方法精准度低,耗时长,且二维X线片无法完整再现人体内的三维结构,容易在规划过程中产生误差。在术中,由于患者体位、手术床角度等问题,人工关节假体植入的角度和位置的把握难度较高,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国际公认的难点。
张逸凌博士介绍到,AI HIP系统则是由AI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两部分组成:AI HIP系统可在术前凭借患者CT断层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全流程人工智能规划出接近顶级骨科专家水平的手术方案,术者根据人工智能手术方案,结合患者疾病特点,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患者个体化订制的手术导航工具,用于在术中提供手术操作的定位与导航,辅助术者完成术中截骨、磨锉、定位、安装假体等操作,将术前精准规划在术中精准实施,提高手术的精准度,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
从行业端看,数字化、智能化、手术导航、机器人势必成为骨科手术的未来趋势。张逸凌博士认为,作为国内较早起步的骨科人工智能企业,长木谷还存在长足的机会与上升空间;与此同时,中国有数量庞大的复杂病例、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资源、以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需求,中国在全球骨科智能化与数字化领域有足够的优势弯道超车,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抗衡。
投资人观点
启航投资创始合伙人王春平指出:
人工智能在医疗垂直领域的落地前景是我们布局赛道的核心研判依据,长木谷选择的骨科是规模最大、增速最快、商业化程度最高的临床科室之一,也是诊疗评价标准最为客观的领域,有利于AI技术的验证和推广,其AI解决方案从手术规划切入,手术导航落地,基于临床诊疗一体化场景,也更容易实现商业落地和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