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作者 雷科技,36氪经授权发布。
说起来也是有趣,作为一个数码机构的编辑,即使我已经写过多篇关于5G技术的文章,也评测过多台5G手机,但我到现在为止都没买过任何一台5G手机。是的,即使5G手机已经来到了两千出头的价位,我用着的还是被誉为“智商检测机”的iPhone XR与 “最强4G Android手机”一加7 Pro。
除此之外,在昨天iPhone SE的评测中,也有不少读者反馈说“两千多买台5G手机不香吗?”看来大家对“2020年买4G手机”依然有些无法释怀,所以借着今天的机会,我决定跟大家聊聊为什么我不选择5G手机。对于正在使用5G手机的读者来说,你们可以把当成“一个固执的4G老古董”,但要搞清楚,我说的只是我对5G的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其他人的观点。
先说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目前还没有什么事情必须用5G才能做到。举个例子,我以前评测5G手机想体现5G网速时,不外乎就是测速和下载电影。很多人看着都觉得很单调,没办法,5G真的就是这么单调。而且我们平常生活中不会闲着无聊测个速,所以剩下使用方式也就只有下载电影了。
但问题是,我为什么要花个几十秒下载一部电影到手机上看呢?
记得应该是大学的时候,我换上了联通刚刚推出冰激凌套餐。从那时开始,我就再也没有主动在手机上下载任何影音内容,无论电视剧、电影还是音乐,我通通在线观看。而事实证明,即使在线观看Netflix的高清视频,4G的网速也不成任何问题。要知道Netflix高清视频的码率已经超过不少国内视频网站的“HDR”画质了。然而即使在手机上任意拖动进度条,4G的网速也足以支持视频流畅播放了。
虽然我们已经开始铺设5G网络,但必须依托5G才能实现的内容尚未出现,所以就现阶段而言,即使5G资费再怎么降,5G网络对我都没有吸引力。
不管5G网络再怎么快,只要没有5G专属内容,那这个5G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更快的4G网络而已。我知道有人会提“5G物联网”、“5G远程医疗”等例子,可如果大家稍作搜索,不难发现这些物联网、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的例子早在4G,甚至是3G时代就有人提到过。而且考虑到能耗,不少物联网设备使用的还是3G甚至是2G网络。
在我看来,现在的5G就像是两年前的VR设备:它们都有不错的硬件,但只有硬件基础不足以让用户为之买单。当时的VR应用几乎都是手机游戏的“VR”版,至于那些“360度环绕看图”的软件,本质上和5G测速软件没什么差。直到像Beat Saber这样的VR专属游戏大作多起来后,VR的接受程度才逐渐提升。
话题回到5G身上。我长期使用过的5G手机不多不少,正好一只手指数得过来。可无论哪台手机,在我手上的表现都跟4G手机差不多——发热与续航时间甚至还不如4G手机。
在这里我无意贬低任何5G手机品牌,我也非常感谢他们愿意推动我国5G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但至少就我个人而言,5G的体现真的不明显。由于运营商理念不同,我们的3G与4G建设都落后于不少发达国家,因此当我们用上3G、4G手机时,我们能马上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差距。
比如我读初中时,手机只能使用2G网络,上课看球只能选择“文字直播”;高中后手机支持3G了,勉强可以看看图片直播了;大学时开始使用4G手机,也看上了视频直播。
但我国的5G建设进度远远领先其他国家,所以在5G网络上,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了,我们必须自己开发5G的使用场景。但就现在的状况来看,5G的使用场景跟4G时代似乎没什么差。正因如此,在我看来2020年选购4G手机,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要自己觉得好用,那就可以了。
而且作为一个数码机构的编辑,我们换手机的速度远远超过普通用户,即使是去年最新最热的iPhone 11 Pro,一年后也会被更新款的手机代替。
相信大家身边或多或少也有这样“高频换机”的用户。对于这些用户来说,他们不需要考虑“这款手机”以后好不好用。等5G真的出现了杀手级使用场景,到时候再买一台新的就好了。反正到时候都要换新,何必现在就跟风上5G?况且5G的能耗与发热都不尽人意,更成熟的4G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
那么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在我看来,跑分测速并不属于日常使用的一部分。因此5G对于我、以及不少坚持4G的用户来说,不能带来可察觉的提升。所以就现阶段来看,5G手机对我的吸引力还不如iOS严格的权限管理。因此即便我还用着一年前的iPhone XR与一加7 Pro,但我依然没有动力买5G手机。
当然了,5G也不是没有5G的好处。现阶段5G网络的资源相当充裕,因此不容易出现基站繁忙导致的数据拥挤。
抢先体验5G网络在资费上也有一定折扣,甚至不少高端旗舰手机都只推出5G版本。选择5G与否不分对错,5G还是4G看的也只是哪个更适合自己。所以希望大家在选购5G手机前先问自己一个问题;“5G能给我带来什么?”
至于未来5G网络会出现什么“杀手级”应用,继文字、图片与视频后数字内容又能以什么新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