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历代寿命较长的王朝除了开国皇帝,后代皇帝几乎都受到文官的制约,打天下靠武将,治天下靠文臣。一个国家如果想长治久安必然依靠文臣来治国,而在皇权制度下,文官之首宰相与皇帝的权力就形成了天然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皇帝权力不受节制,国家很快会走向灭亡;文臣权力不受控制,官僚集团反叛或腐败堕落,国家也会很快走向衰亡。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和朱棣可以一言九鼎,完全说了算?朱棣也不是开国之君啊?
朱棣虽然不是开国之君,但他是造他侄子朱允炆的反起家的,可以说是推倒了一切再造大明,是开业兴国之主,这从他后来的谥号“明成祖”可以看出来。他和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是大明帝国的规则制定者,且随时可以调整规则,说了就能算,没人敢质疑也不敢反对。
可是皇帝说的话就是圣旨啊,文官敢不听?后来的明朝皇帝为何处处受文官集团制约?
文官集团的形成
在明朝开国之初,文官其实是很不起眼的一个群体,没有形成势力。真正让明太祖朱元璋忌惮的是跟他起家的淮西将领、军功勋臣势力。
直到胡惟庸做了丞相以后,他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使得文官势力开始膨胀起来,不过很快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以“擅权植党”、“通倭”、“通虏”、“谋反”等罪名诛杀了胡惟庸一党,同时废除了丞相制,把权力分给六部,然后由皇帝统一亲自决断。
可以说文官势力刚露头就被朱元璋彻底打压下去。之后的“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文官更是遭受重创,几乎被清洗一空,全国被杀的官员达十数万人,很多衙门甚至出现官员不够用的现象。
《明史·刑法二》在记载郭桓案的起因时,曰:郭桓者,户部侍郎也。帝疑北平二司官吏李彧、赵全德等与桓为奸利,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因为是靖难起家,所以武将勋贵更受重用信任,文官自然受到压制。朱棣坐上皇位后,为了巩固统治和镇压政治反对派杀了一批建文皇帝时期的文官,而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被诛十族,号称“读书种子”的方孝孺。
朱棣虽然更加信任和他一起起家的勋贵武将,但治理国家还得靠文臣啊,丞相制度已经被废除,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国家大事事无巨细都得自己处理,而朱棣又不像他爹明太祖朱元璋那样是个工作狂,于是设立了专属皇帝的秘书顾问机构,也就是后来的内阁制度雏形,选低品官充任,有职无权。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后,正式任命他信任的内阁三杨等为大学士兼职六部尚书侍郎,拔高品级为一品,内阁官员不再是不能负责的咨询机构,而是有了决策权,自废除丞相制后正规的文官政府确立起来,文官集团开始形成。
内阁作用的改变和宦官势力的崛起
随着内阁不再是咨询机构而有了决策权,突出的地位需要新的行政程序,为了使办事更加迅速和有效率,发明了票拟制度,决策的力量不断加强,而内阁就成了皇帝和六部的桥梁,权力极大。而作为皇帝的个人代表,宦官势力自然开始崛起。
一开始为了避免宦官参与政事,明宣宗朱瞻基一朝对宦官都是严密监控和压制的,为此还专门在宫内设置了内书堂,教太监们读书识字教育他们,这个时候还没有形成太监势力,但是一旦遇到皇帝不问政事、怠政,而太监又受过正规教育有处理公文的能力,这就使太监有了滥用权力的机会,随着宦官势力的不断扩大,自然也就成了皇帝制衡文官的棋子(前提是文官势力难以控制)。
“土木之变”后文官集团势成
明英宗朱祁镇年幼登基,宠信宦官王振,宦官势力增大,开始干预朝政,排斥异己、陷害忠良,怂恿明英宗亲征瓦剌,终于酿成“土木堡之变”。
土木之变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开国武人勋贵集团和靖难功臣集团在土木堡之变中被消灭殆尽,后期的皇帝只能通过内廷的宦官来制衡文官集团以贯彻自己的意志和整个国家的意志,此事件之后国家的权力逐渐被文官集团所掌控,武将退出权力舞台。
文官集团与宦官势力相互制约
随着文官集团的形成,后期的明朝皇帝处理国事、家事再也不能像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那样“任性而为”,事事都必须符合文臣所倡导和推崇的贤君规范,不能自主。
勋贵武将已势衰,于是更受皇帝信任的太监成了唯一制衡文官集团的势力。明宪宗时的西厂太监汪直,武宗朝的东厂太监刘瑾,明熹宗时的大太监魏忠贤,唯一例外的是嘉靖皇帝,虽然二十多年修道不上朝,隐身幕后却能始终掌握国家权力,“大礼仪事件”打断了文官士人的脊梁,通过批红权和内阁票拟制度让太监和文官集团相互制衡,皇帝独揽大权,很好的控制了文官集团势力。
文官集团制约皇权
由于内阁制度在嘉靖朝得到进一步完善,内阁辅臣尤其是内阁首辅权力达到了文官巅峰,甚至超过了汉唐时的宰相,而之后的明朝皇帝又没有嘉靖皇帝的能力,文官集团不断膨胀,虽有太监制约,却起不了大的作用,皇权被文官集团包围、腐蚀。明朝晚期,士人集团东林党崛起,加剧了文官集团各派系之间党争,再加上太监干政、官员腐败、天灾频繁,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可以说,明朝文官集团是一步步慢慢形成的,而正是文官集团的不受控制造成了宦官太监势力的崛起。当文官集团不受制约压制了皇权,导致皇帝的决策意志得不到贯彻,一旦发生集体性腐败、堕落,再加上宦官势力的破坏性,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