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群响刘老板”(ID:applemanliu641),作者:爱学习的刘思毅,36氪经授权发布。
今天给正在创业的各位铁子们打打鸡血,也说给自己听,一曲心灵鸡汤:
「持续的专注是创业者最优秀的品质。」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先讲我的例子,我在去年开始做群响,其实一直面临流量困境。
一方面,我觉得流量不够用,老是希望自己的基础会员能实现 1000 到 10000 的快速增长,最后发现这个业务似乎就是线性增长的业务。
因为你切中的人群还是特别窄的人群,或者你可以扩大基础。但是你选择的已有的用户池,因为你目前的服务和权益体系来的会员,又会受到影响,舍本逐末了。
一方面,我们群响在招募会员上,特别是没有很好的流量渠道来源,我们之前试过投放(之后我再写一篇投放的文章,有很多经验),再之前我们就是硬生生的求人转发活动报名,低效但有用。
但是做了一年之后,还是会发现圈层的流量还是耗尽了。
直到最近一个月,从我更新了好几篇头条的文章,得到了很好的阅读量之后,我开始坚持日更。
直到现在已经是四十多天,每天的新增稳定私域流量是 200 个,都是精准希望关注群响的 CEO 和操盘手、高管等。(可以加我微信 siyiqunxiang 围观我们是如何营销读者的)
目前,我司的核心流量来源,居然是靠创始人每一天吭哧吭哧更新一篇文章来的,所以我这个文章日更并不是 Flag,而是一个必须的业务。
无独有偶,当我形成了这个习惯之后,我再回头看社群的前辈,无论是龚文祥还是吴晓波,甚至是罗振宇,迄今为止可能都在经历持续输出的过程。
今天一位同样做社群的前辈在我的票圈留言,说,看到我就看到了 5 年前的自己,告诫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不要嫌弃笨的活,要熬得住,不要盯着风口,而是盯着自己的业务,坚守住,只要在持续产生价值,就一直做。
什么是持续的专注?
专注是前提,不持续就不叫专注,持续和专注具有相同的属性,没有长时间的专注就不足以形成壁垒,心智,也就没有意义,当然,不持续,也不专注,东一榔头、西一棒,就更没有任何的积累。
专注可以带来什么?团队的积累:流量团队的积累?供应链团队的积累?服务流程的积累?以及更重要的,重复带来口碑、持续带来心智、反复带来势能。
回头看这些成功的公司,快手 9 年,小红书 7 年,字节跳动 8 年,其实也都走过了自己的漫漫长路了。
但对年轻的创始人,要如何保持持续的专注呢?
把我自己对自己的告诫写下来,没有条理,句句鸡汤是真的。
如消费品,品类决定规模、毛利决定打法;
如 C 端产品,当前没有什么品类可以继续完美冷启动到 100 万 DAU;
如交易平台,1000 亿以下,皆为虚无;
如社群,长生不死可,做大也就几个亿;
如在线教育,获客无止尽、服务无止尽、中国 K12 品类适龄人群有多少,市场就有多大。
专注要专注到项目保质期才可以,不然怎么持续,没办法持续。
创业就是一场体力、心力的双重消耗战争,云集之前的一位 CEO 助理跟我说,其实你发现了吗,创业和社会筛选特别像,一层一层地淘汰,能不能扛住这么漫长的工时,能不能经受得起浮沉和打击,都是一些漏斗。
CEO 们经常动不动就加班到凌晨,动不动就大鱼大肉,动不动就碳水炸弹,至少应该保证充足睡眠和充足锻炼,不然创业是真的会死的。
不断在业务一线实践,不断通过实践、读书和交流切磋进阶,持续让创始人的认知上限不断成长。
创始人的上限是团队上限,创始人决定路径的调整和选择,持续在死胡同专注没有意义。
要足够幸运和坚持,培育起自己的一摊子团队,团队是留下来的,不是选出来的,实打实地在业务战争中留下一盘拿得住结果、守得住寂寞、信得过自己的团队。
专注不意味着累死创始人,专注恰好意味着要逐渐随着公司规模和发展解放创始人。
创始人在繁杂的基础业务和成型业务中脱身去思索和追寻新的业务起点,不断开花。
这一点真的太难了,难道我觉得真的是一种运气,每一位创业者几乎都足够优秀,也都深知需要持续的专注。
但是有些时候就是找不到自己业务持续增长的抓手,没有抓手是很难持续专注的,都不知道做什么。
冷启动没有大概率的成功的话,我建议现在不用出来创业,甚至是在兼职期间完成一个较小闭环的冷启动吧。
增长到一定瓶颈之后就不增长了,这个卡住是大概率会发生的,能不能通过持续探寻、持续思考、持续调整走出来。
非常靠运气,运气也不是一时间马上积累的,而是创始人长期积累的认知、时运、资源的综合体,好玄学啊。
最后希望大家,绝不低估在一个漫长的赛道上,一个优秀创始人持续的专注带来的复利,祝福大家都可以实现这一点,持续地专注,慢慢来,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