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闻异事>正文

郝浴和“丝绸之城”保卫战

2020/7/31 10:03:08 来源:互联网

封面新闻记者 李贵平

有人说,作为闻名天下的“丝绸之城”,四川阆中很可能应该感谢一个人:郝浴。

清朝顺治九年(1652),历史的巨手将这个郝浴推到了风尖浪口,一个关系到阆中生死存亡的残酷前台。这,就是阆中保卫战。


郝浴当时坐镇四川临时首府保宁城(阆中),既是乡试大考官,更是阆中城的行政首脑。

说起中国南方的丝绸生产重地,不能不提到阆中城。

阆中丝绸以高品质久负盛名。史载,早在西汉时期,阆中所产绢丝就作为皇家贡品运送到长安(今西安)。阆中地方文史专家考证,秦汉时,向北出川的古蜀道有两条,一是经剑门关的金牛道,二是经米仓山的米仓道,路线是经阆中、旺苍、南郑、汉中前往长安。在长安,阆中的丝绸产品被大量出口境外。

唐朝时期,阆中的丝绸产品被定为朝廷贡品。《唐书》载:“阆中郡岁贡绫、绢、索殳(hu,有绔纹的丝)等。”《明实录》也载:“当年山西潞安州织进贡绸缎,要采用阆丝。”

2018年4月初,应南充市文联主席何永康先生邀请,我和全国十多名作家在阆中采访了三天。其间,很多当地人提到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就觉得阆中很受委屈,“都把成都当做是这条丝路的起点,其实咱们阆中也是南丝之路的起点呀,也就是说南丝路的长度还应被延伸300公里。”

支持这种说法的大有人在。成都博物院院长、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就曾指出:历史上,蜀锦是南方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商品之一,蜀锦出川主要有三条线路:东线从成都至重庆,顺江而下通往湖北荆州及长江中下游;南线自成都经邛崃至雅安,后分为多条线路,其中包括经攀西前往云南;北线,经广汉、绵阳、广元出川,翻越秦岭通往关中的蜀道。这当中,不同朝代的环抱型主干线又生发出几多短线分支和临时改变路线,枝枝蔓蔓,盘根错节,非常复杂。

阆中的高品质丝绸,走北线到了都城长安后,从这座首善之区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境外交易,或作为馈赠品出境运到南亚、西亚和欧洲。

如果要强调北线的重要,那么“丝绸之城”阆中,算不算南方丝绸之路的另一起点呢?

阆中古称保宁,2000多年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公元214年至221年,三国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郡太守时,在发展当地蚕桑、除暴安良等方面取得了很多功绩。


今天的阆中古城学道街,有个闻名全川的阆中贡院。

阆中贡院,是一座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纯穿斗木结构,房舍整齐规矩,高出街坊民居一头。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棚)。贡院西南角,一朵朵红艳艳的芍药开得正旺,为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平添些许妩媚。

阆中贡院建于何时无从稽考,但这里几乎成了四川古代规范考试、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典范,从中折射出中国科考与状元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植根深远。阆中贡院,先后繁衍出唐代的尹氏兄弟状元、宋代的陈氏兄弟状元,为全国仅有。

明代,阆中贡院也是乡试所在地。清顺治年间,阆中作四川临时省会十几年间,贡院地位空前提高,举办了四次乡试,被称清代四川“第一考棚”。

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一般在八月举行,主考官由皇帝委派。乡试是中国科举史上竞争最激烈的一级考试。

早晨的阳光,透过树梢打在阆中贡院外面的优学园广场文化墙上,金灿灿光斑闪烁迷离。几只叽叽喳喳叫着的黄雀儿,落在文化墙上方的枝叶上,也将我的目光引向上面几行文字:“(郝浴)七次飞檄传书,招吴三桂赴援救阆。吴至,又面授方略,激发忠义……”

这几句话表明,郝浴郝大人在1652年秋那场残酷血腥的保卫阆中、监临四川乡试时,所作的贡献。

阆中贡院大门处,一组塑像引起我注意:案牍前,一位头戴水晶石“顶戴花翎”、身着青色贡缎外褂、颈挂齐膝朝珠的官员,两手放在桌案的试卷上。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郝浴。郝浴背后,是一面雕饰着金黄色麒麟的楠木屏风。

从塑像表情看,郝浴当时正面临一件很棘手的事。他目光炯炯,神情安祥,嘴唇紧抿。他沉重应对,有勇有谋,艰难协调,最终完成了一次刀尖上的舞蹈。

郝浴(1623-1683),字雪海,清直隶定州唐城(今河北定州市人。少有异禀,生而机警,年十四五能通六籍百家言。清顺治六年(1649)中进士,授刑部主事。顺治八年(1651),改任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职权颇重的湖广道御史,后巡按四川(监察御史),坐镇四川临时首府保宁城(阆中)。

那场生死存亡的阆中保卫战,被诸多文献记载。这里,我们结合阆中贡院和地方志记载,试着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

1647年春夏,大西统帅张献忠逃离成都后,在西充县凤凰山被清军突袭射杀,张献忠四个义子之一的孙可望继承权位,并联合南明残军一起抗清。

当时的反清势力,在西南地区攻势很猛。清廷惶恐,派平西王吴三桂、四川巡抚李国英、汉八旗将领李国翰等,率领川陕边区的清军南下,进川剿除孙可望等势力。清军很快攻占了四川大片地区,对云贵等地的反清武装也造成威胁。孙可望一怒之下,派抚南王刘文秀率五万大军向清军发起反攻,其中一重要任务,就是拿下阆中这个临时省府和军事重镇。

刘文秀,陕西延安人,曾是张献忠麾下虎将,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以后,他和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并称为四将军。

顺治九年(1652)八月中旬,刘文秀按孙可望命令,带五万大军从川南出发,屡战屡胜,歼敌数万人,几乎收复了四川全境。此时吴三桂等多次战败,逃回到川北广元一带。刘文秀军直逼阆中。

阆中,旧称保宁府,地处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张飞在此镇守七年。

这里需要交代一个史实,放着两百多公里外那么大一个成都城,清廷为啥要将阆中作为四川的临时省会呢?

南充文史学者刘先澄先生指出,清顺治三年(1646),四川大闹饥荒,《蜀难叙略》称“山深处,升米价二三两,菽麦减半。荒残甚者,虽万金无所得食。”加之张献忠的空前烧杀屠城,使四十万人口的成都仅剩二十来户居民,昔日“扬一益二”的成都已无民可治,省衙不得不重新选设“左通荆襄,右出秦陇”的阆中,作为临时省府。

清咸丰元年(1851)版《阆中县志》载:明末清初的阆中城,城池墙周十二里,呈正方形,城高11.7米,上宽5米,下阔11.7米。开四门:东曰望瀛、南曰迎薰、西曰瞻岳、北曰拱极;外有宽十米、深五米的城壕。城墙石块是用糯米和桐油粘连的,坚固异常。

他连发七信催促吴三桂。

刘文秀大军来袭,阆中城内又有多少兵马可抵挡呢?

当代历史学家顾城著《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援引四川巡抚李国英《李勤襄公抚督秦蜀奏议》说:顺治九年(1652)八月中旬,被刘文秀打败的吴三桂等退至绵州,接着又退到广元。临时省会阆中,只有巡按御史郝浴和总兵严自明部下的两百多名士卒。

区区两百多人要对付五万来敌,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就是十个猛张飞都只能干瞪眼(未完待续)。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男人世界
  • 社会图库
  • 八卦娱乐
  • 热点新闻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 UFO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