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闻异事>正文

【国宝揭秘】不报考古专业,怎么知道考古学有多香?

2020/8/8 15:03:25 来源:互联网

前段时间,一个叫钟芳蓉的女生霸占了微博热搜榜。这是一位湖南留守女孩,占据热搜的原因是她以676分高考成绩报考了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


图片来自微博热点

这本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消息,却引来了部分网友的质疑和群嘲。有人说考古没“钱”途、也有人说考古系出来就业面窄,也有人觉得这是“大材小用”,提醒她谨慎选择专业,应该选个热门的行业。

这样的议论引来许多考古行业大咖前来为钟芳蓉撑腰,多家文博考古机构为女孩送上了特别的“礼物”,对女孩影响最深的樊锦诗先生也在微博上和她互动,也有网友给出暖心评论,以此鼓励她坚持自己的梦想,成为其追梦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各文博单位准备的“考古专业大礼包”

那么,部分网友眼中的考古专业真的如此不堪吗?


“考古”=“合法掘墓”?


“考古”=“盗墓笔记”?

答案当然不是这样。有些人认为考古就是简单的挖坟掘墓,事实上考古学的意义比我们想象的丰富的多。考古让我们通过研究古人遗留下的实物,了解更多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甚至纠正史书记载的错误,将古代社会的样貌还原在公众面前。

如果没有考古学,我们可能永远想不到:当世界还处于狩猎采集、四处觅食的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各样的食器陶罐,甚至用陶器做法掌握烹饪技术。

如果没有考古学,我们可能永远想不到:历史上还存在一个“曾”国,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佐证了曾国就是史料中的随国。

如果没有考古学,我们可能永远想不到:4000年前的史前时期,祖先们就已经具备高超的烧制陶土技艺,制造出器皿厚度如蛋壳一样薄的蛋壳黑陶杯。

今天,博物官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人逆天的技术——宛如蛋壳一样薄的蛋壳黑陶杯

壹·薄如蛋壳的高柄杯


蛋壳黑陶高柄杯 藏于山东大学博物馆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个有点像现代红酒杯的陶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蛋壳黑陶高柄杯。一眼望去这个杯子乌黑发亮,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内有乾坤。它黑中透亮,拿在手中温婉如玉,最令人叫绝的是,它只有0.2毫米的厚度。

这件蛋壳黑陶杯的器形可分为三部分。上面是一个敞口深腹的小杯,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毫米。医院里最小的针孔是0.5毫米,鸡蛋壳也有0.5毫米厚,而这个杯壁最薄之处却比他们薄一半,因此得名蛋壳黑陶杯。杯身光滑没有丝毫杂质,但质地却极为细腻坚硬

中部是透雕中空的柄腹,就像一朵倒置的花蕾。杯腹中部以六道凹弦纹装饰,貌似笼状。里面放置着一粒陶丸,将杯子拿在手中晃动时,陶丸碰撞笼壁会发出轻脆的响声。杯子站立时,陶丸落定能够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设计十分巧妙。

下面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形态纤巧秀致,有一种动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高柄杯的造型体态轻盈,挺拔秀丽。

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蛋壳黑陶杯“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其制作工艺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水平。


龙山文化制作蛋壳黑陶使用的陶泥全部是经过了反复淘洗的细泥,陶胎内不见任何杂质,其质地细密坚硬,几乎没有渗水率。蛋壳陶细腻的粘土颗粒需要用丝网来过滤陶土,当时祖先们究竟是用什么来过滤陶土使其质地细腻的呢。

陶器拉坯造型离不开作为承载轮盘最稳定的配件——轴承,而当时并没有轴承这样先进的设备,古人仍然能制造出如此薄的器皿,古人的创造力可见一斑。


现代陶瓷制作过程

陶器的烧成温度要在900℃以上,否则蛋壳陶不能保存到今天,当时的古人们又是用什么作为耐火材料使高温环境下烧制的蛋壳陶不变形,并且还有镂空工艺于压光融为一炉。这些仍然都是未知数。

但这些恰恰又印证了四千多年前的祖先在温度控制,雕刻加工,造型能力,材料工艺方面已经具备绝世水平,并且龙山文化时期制陶工匠对陶土的选择和烧窑技术的掌握均已达到了十分高超的境界

叁·来自四千年前的文物

1928年,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先生,在山东省济南章丘县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从未见过的史前遗存——黑陶。蛋壳黑陶器皿是山东龙山文化特有的标志性陶器,也是我国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

蛋壳黑陶仅见于山东境内的早中期遗址,可能与此地独有的陶土材质和独特的制陶方法有关,也是当地人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的反映。


蛋壳黑陶高柄套杯 藏于山东博物馆

蛋壳黑陶高柄杯是当时最高级的一种饮酒器,然而却多在墓中发现。但也并非普通的墓里都有,而是出自较大型的墓葬,在墓中也往往是单独摆放,不与其他的随葬物品混杂,可见其位置显要。

蛋壳黑陶高柄杯的造型一般都是头重脚轻,器壁超薄易碎。因此推断这类器物不可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应是龙山文化时期富贵人家享用的随葬礼器,或是在祭祀等礼仪上使用的特殊酒器,掌握在特殊身份的人手里。


黑陶高足杯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也意味着社会上已产生阶级分化而即将告别原始的蒙昧,可以说,蛋壳黑陶杯的出现,即已掀开文明的曙光

蛋壳黑陶杯的发现,让我们发现祖先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已掌握如此逆天的技术。过往的考古发现,也一次次的颠覆了我们对古人创造力的想象,出土的文物向世界证明着华夏一族的智慧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考古学的日常工作略显枯燥乏味、风吹日晒的环境也比较辛苦,但发现文物的那一刻,近距离地感受历史、与历史中的人物相识时,甚至为历史长卷增添新的活力时,就像游戏通关一般让考古人成就感满满。

正如@新华视点所点评:

“历史已逝,考古学使她复活。”矢志伟大复兴需要考古这个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对话桥梁。坚定文化自信也不能缺少考古工作者一砖一瓦夯实基础。在一个于家国民族大有裨益的领域,以梦想为桨,必将山高水阔、一往无前!

考古从不是“无用”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所蕴含的意义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考古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更多的考古人上下而求索!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幽默搞笑
  • 男人世界
  • 热点新闻
  • 图片报道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 UFO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