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焦点>正文

券商层层看好的背后,揭秘海尔生物中报里的“投资密码”

2020/8/29 15:01:13 来源:互联网

无锈钵 | 文

一周前,海尔生物(688139.SH)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半年报。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这一企业已经实现营业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34.83%;利润总额1.74亿元,同比增长78.59%;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85.80%。

出色的业绩表现,几乎赢得了资本市场的一致青睐,近期,包括东吴证券、安信证券在内的一众金融机构已将海尔生物的评级调整为“买入”。

纷至沓来的研报中,部分券商甚至直接高呼要对这一企业进行“价值重估”。 

赞许背后,投资者的殷切期望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创下优异表现的海尔生物,自2019年10月25日登陆科创板以来,上市的时间还不满一年。 

十个月时间里,从一支不折不扣的“新股”,一路成长为市场心目中值得长期持有的“潜力股”,隐藏于这一企业之中的深层逻辑,显然颇值深究。

提及A股市场,不能忽略的,便是身为“股王”的茅台,即便是命途多舛的2020,过去的8个月里,这一企业的股价也一度飙升了53%。 

属于“酒王”的辉煌时刻背后,真正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的,本质上是以产品实力、战略规划、投资属性为代表的“股市密码”。 

即使是在A股市场诡谲的风云之中,这一密码同样为我们甄别出那些优秀的企业提供了思路。 

这之中,最直观的评价标准,便是产品实力。 

美国现代质量管理协会主席哈林顿曾经这样描写现代的商业竞争: 

“这场争斗中没有枪炮和流血,企业的唯一武器便是产品。” 

跨越现代企业四百年的成长历史,产品始终是衡量一个公司好坏的首要标准,以产品力为代表的综合实力不仅决定着企业当下的存亡,更推动着企业生命周期的不断演进。


这一点,在海尔生物的中报里体现得尤为明显。 

环顾2020的这场“黑天鹅”事件,海尔生物留给人们的记忆无关于股价、营收这些冷漠的数字,而是一幕幕串联起的温情场景:

开到家门口的疫苗接种车;

全周期范畴可追溯的一支疫苗;

从采集到使用流动过程可追踪的一袋血液;

可监测安全的每一份生物样本和药品试剂…… 

相较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这些在场景端不断经历迭代的生物安全方案,或许才是海尔生物强劲产品实力的一大佐证。 

“万物互联”的医疗场景背后,离不开海尔生物多年来对物联网技术的深刻运用,借助于这一技术带来的便利,企业不仅可以将存储物与终端设备、云平台互联,还可以进一步实现用户对存储设备、存储样本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 

这种打破传统孤立单向存取的模式,不仅成功实现个人、设备、存储物品、生物样本等数据的互联互通,也大大保证了医疗场景中各个供应环节的可靠高效。

在此基础上,海尔生物还更进一步,推出了包括智慧疫苗接种、P2+移动生物检测站以及模块发负压方舱医院等在内的多个互联产品,不断为疫情防控提供更灵活、更高效的选择方案。


早在此前,安信证券披露的研报就曾指出“海尔生物的联网智慧疫苗接种方案,解决了传统接种方式痛点,上市后实现快速放量。”

数据显示,自2018年疫苗网正式启动以来,这一智慧疫苗解决方案已累计覆盖全国 28 个省市,1000多家接种网点,并在公司的进一步拓展之下,发展为了一个囊括城市与乡村“点面结合”的网状项目。

 优异前景+稳定经营,成就长期持有之选 

各方的看好背后,离不开海尔生物所身处的时代背景和企业自身的战略架构。 

早在本世纪初,“生物技术将引领新科技革命,生物经济将催生第四次浪潮”的共识就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初步形成。 

2005年,著名智库兰德公司也提出“信息技术将让位于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将引领新科技革命”。 

时至今日,这种判断在身处疫后重建时代的中国,无疑将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 

而对于海尔生物来说,疫情催生的“生物安全元年”的风口,和生命科技这一行业本身的长期属性,也决定了企业穿越股市周期、持续向好的可能。

除此以外,相较于其他版块,科创板这一群体,本身即是长期投资的不二选择,而在这基础上,海尔生物源自经营和生态战略端的不断进化,还在不断放大他们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

纵观企业上半年的经营活动,“稳中求进”的色彩仍然挥之不去。

首先是“稳”,据中报资料显示,截至半年报发布时,海尔生物四条产品生产线已全部搬迁至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一全新厂区的设计产能,按海尔生物首席财务官莫瑞娟的保守估计,大约在每年20万台左右。

产能的释放背后,海尔生物关于研发投入也保持了一贯的增长。

财报显示,上半年,海尔生物研发投入5864万元,同比增长23.32%,占营业收入的9.86%。 

这之中,上半年新申请专利 79 件,获得授权 59 件。此外,其“面向智慧医疗的疫苗与血液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进入工信部“2020 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稳定的经营流程之外,“进”则更多源于海尔生物在生态品牌端的不断演进。 

早在此前,这一企业就已依托工业互联网,率先开启了“体验云“模式的探索。

这一模式中,“体验”指示着不断升级用户体验的导向,“云”则是生态能力的象征。


在市场需求日新月异、用户体验日趋多元的背景下,依托“体验云”带来的生态变革,海尔生物正在推动物联网场景解决方案中数据流动、用户持续交互,从而加速研发成果的转化,并最终带来对用户体验的持续升级,在生态共创中实现共同进化。 

而关于这一切,市场是最诚实的见证者。 

中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海尔生物的物联生态已经累计实现9745.29万元的收入,同比增长101.25%,在总收入中占据的比重,也从2019年的14.5%,提升至如今的16.39%。

 一家生物安全企业背后的“利好中国”

在那之外,抛开看得见的数据,决定着一家企业投资前景的因素里,“看不见”的特质也同样重要。 

以茅台为例,这一A股股王的诸多故事里,最难以忽略的,便是其身上“利好中国”的特性。无论是火箭升空、还是蛟龙入海,一些投资者开玩笑称,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只会进一步推动这只股票价格的跃升。 

诸事利好茅台的背后,本质上是茅台这一产品的国民知名度,以及与消费场景的深深绑定。 

券商看好茅台的背后,实质是对中国经济向好、消费回暖的一种判断。 

同茅台一样,背靠海尔集团的海尔生物,同样早已在多年的经营中,与这个社会血脉相连。 

作为青岛市首批复工复产的企业,海尔生物在保障市场平稳的同时,就曾率先向疫区发起了支援。 


这之中,除了向火神山医院、青岛市疾控中心等机构紧急捐助的价值500余万元的专业医疗安全设备,整个疫情期间,海尔生物累计驰援了全国的1000多家医院,和300多家疾控中心。 

字里行间,企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令人起敬。 

疫情之外,多项“壮举”的背后,海尔生物的身影同样闪现其中。 

2020年8月24日,距离天问一号奔赴火星已经整整一月,作为我国空间探测事业又一里程碑事件,很少有人知道,此时此刻,这一距离地球1000万公里之遥的探测活动中,源自海尔生物的科技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一个多月前的那场发射升空中,由海尔生物旗下子公司:四川海盛杰低温科技有限公司为“长征五号”火箭创新研发的深低温测试系统,助力了火箭飞行过程的优异表现——这也是继航天冰箱(医用冷储箱)项目、空间站冰箱项目之后,海尔生物医疗鼎力支持中国航天的又一奉献。 

在此基础上,资本市场看好海尔生物,不仅是看好这一企业的营收数据,同样也是看好未来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性,以及其背后所象征的医疗、科研和民生。 


新冠疫情蔓延,暴露了我国医疗资源不足的矛盾。我国人均医疗支出仅为美国的1/17。在高端医疗器械,医疗场景等领域,更是存在着诸多不足。 

医疗产业关乎着国家的软实力,同样也关乎着国民的幸福感。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经指出,健康产业在2030年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 

这之中,医疗器械的增幅不容忽视,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统计,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7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41%,高于全球同期增速。 

庞大的市场空间背后,作为国内最大、全球第三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制造商,我们有理由相信,海尔生物向着物联网生物安全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的过程中,其价值,还将得到愈来愈多投资者的青睐。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 大话社区
  • UFO
  • 热点新闻
  • 大话社区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