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焦点>正文

1年2万元,心理咨询的钱花得靠谱吗?

2021/10/30 15:05:54 来源:36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郭兰心,36氪经授权发布。

3 个月前,上海警方抓获了 69 名“情感挽回大师”,他们骗了 500 多位受害人,卷走了 700 多万元。

该团伙的诈骗记录 | 央广网

这个团伙打着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旗号,通过话术诱导受害者购买“情感挽回咨询服务”。

失恋了,想要寻求安慰与咨询是人之常情,但面对眼花缭乱的心理咨询信息,普通人很难区分什么心理咨询是有效的,什么“心理咨询”是无效的甚至会伤害健康、造成财产损失的。

想知道自己准备参加的心理咨询是不是靠谱?速查表格请收下??

图 | 自己做的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与来访者探讨议题,从而解决来访者的心理困扰。

为了起效,心理咨询有特别多的设置,像是保密原则、咨询师不可以与来访者在咨询室外发展朋友、恋人关系等。

所以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中,程璐才会直言说自己做不了咨询师:

程璐的段子 | 腾讯视频

程璐讲的是段子,但生活中的一些不专业咨询比段子更离谱。

我在北京做实习咨询师时,就遇到过??

· 有的心理咨询机构需要来访者交满10次或20次的费用才能开始做咨询;

· 有的咨询师经常用生活微信联系来访者,甚至让来访者认为咨询可以随时开始;

· 有的咨询师收下来访者昂贵的礼物,并向身边的朋友炫耀……

但专业咨询会这样做??

· 在专业咨询中,来访者在预约时交好一次费用就可以,因为咨询关系是开放的,来访者不需要做满N次才能结束咨询;

· 专业的咨询师会用工作微信或邮箱与来访者沟通,这才能保持纯粹的咨访关系,也会每周固定时间咨询,因为只有在稳定的关系中来访者才能充分了解自己;

· 专业的咨询师会充分衡量来访者送礼物意味着什么,并且不会收下价值过高的礼物,以免影响咨询动力;

国内的心理咨询服务鱼龙混杂,但大家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其实是上升的。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抑郁症不是想开点就可以好的”,“去做心理咨询并不是自己有病”。

图 | twitter@迷因翻译

如果能避开那些不够专业的“心理咨询”,找到一位能做到真诚、共情与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咨询师,那么从统计数据上来看,你的心理困扰很有可能得到改善。

部分心理咨询的效果与药物相当

就像医学研究会使用实验证据验证药效,心理咨询研究也会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各种疗法的效果。

以针对抑郁症的经典疗法为例,分析了147项实验后,研究者发现心理治疗组中抑郁症好转率是未经治疗组抑郁症好转率的3.3倍[1]。

症状好转的效果在儿童青少年中同样显著。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结合治疗焦虑障碍儿童,改善比例为80.7%,仅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改善比例是59.7%,仅使用药物的改善比例是54.9%[2]。

并且心理咨询有着较为长期稳定的效果。一项使用正念认知疗法干预抑郁症复发个体的研究显示,干预15个月后, 正念认知疗法干预组的复发率(47%)显著低于药物干预组(60%)[3]。

图 | 站酷海洛

大家比较熟悉的,以躺椅技术/自由联想等为标志符号的精神分析技术,因为治疗过程难以标准化,所以缺少实证研究的支持,但脱胎于精神分析的心理动力学治疗是有研究证明其疗效的,例如长程的心理动力学治疗在改善边缘型人格障碍方面有不错的效果[4]。

总而言之,众多研究都表明,基于循证实践的心理咨询能够有效地改善来访者的困扰。

在专业的咨询中,咨询师会结合来访者的个人特质、所在文化,在循证干预框架内灵活地实施干预方案,这不仅提高了咨询效率,也节省了来访者的时间和金钱[5]。

专业的心理咨询是有效的,但是它是怎么起效的呢?循证研究不仅证明了心理咨询的有效性,也找到了心理咨询起效的关键:咨访关系[6]。

图 | 站酷海洛

无论使用哪种疗法,在咨询中最重要的都是构建一个稳定、真诚、包容的关系,这样来访者才可以充分讲述自己的困惑,放松地探讨如何应对。

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来访者选用不同的疗法也很重要。问题的严重程度、危机状况、个人偏好都会影响咨询师的疗法选择。

比如,对于短期的、咨询目标明确(例如社交焦虑的治疗)的议题来说,使用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咨询方案也许更合适;

但对于长期的,或者目标不太明确的议题(例如来访者想要探索自我、提升自我),使用心理动力学技术为主的咨询方案可能更合适。

但没有一种疗法是万能的。

越来越多的咨询师认识到只使用某一种流派的局限性,选择整合取向与来访者工作,它指的是用开放的观点对不同的理论和技术加以整合,从而提高心理咨询的有效性[7]。

现在,大多数咨询师不会被单一理论所限制,而是会选择整合型的观点[8]。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咨询最重要的目标都是促进来访者的成长。再复杂的流派和技术,最终都要落在普通人身上。

图 | 站酷海洛

文章开头的表格可以拿出来再复习一下:

许多人在开启咨询前,会在选择咨询师阶段出现“选择困难”,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留意咨询师是否满足以下几点,可以大幅度提高你找到靠谱咨询师的概率:

· 接受过专业训练,至少有1-2年的长程受训经历,并在持续学习中;

· 擅长某一种或某几种理论取向,这些取向经过循证验证;

· 参加稳定持续的督导;

· 具备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或注册督导师资质;

· 咨询师在时间、费用、联系方式方面有明确的咨询设置;

咨询开启后,咨询师很少会和来访者聊到本文前面提到的那些疗法和技术,所以普通人也没有必要因为害怕受骗,而去掌握各种咨询中用到的名词,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感觉。

专业的心理咨询一定是平等、相互尊重的,当咨询中充满命令和要求时,让人感觉极度不舒服时,请考虑停止咨询。

如果你感觉某个做法对你不适用,某段对话不合适,也一定要直接和咨询师分享,咨询室内的主角永远是来访者,专业的咨询师不会轻易地否定你的疑惑,而是和你一起探讨疑惑背后的意义。

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困扰是高水平的自知,承认自己需要帮助是改变发生的第一步。当一个人真正想要咨询时,改变就已经悄然发生了。

在心理咨询这趟旅程中,咨询师会真诚倾听和理解人们最深层和私密的感受,抽丝剥茧地找到心理的症结。这种体验能帮助人们自我觉察,重建认知,增强勇气,从而达到心理咨询的目的。

愿大家都能在需要的时候找到靠谱的咨询师。

参考文献

[1] Hunsley, J., Elliott, K., & Therrien, Z. (2013). The effic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s. Ottawa, Canada: Canadi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 Walkup, J. T., Albano, A. M., Piacentini, J., Birmaher, B., Compton, S. N., Sherrill, J. T., ... & Kendall, P. C. (2008).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sertraline, or a combination in childhood anxiet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9(26), 2753-2766.

[3] Kuyken, W., Byford, S., Taylor, R. S., Watkins, E., Holden, E., White, K., ... & Teasdale, J. D. (2008).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to prevent relapse in recurrent depression.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76(6), 966.

[4]Doering, S., H?rz, S., Rentrop, M., Fischer-Kern, M., Schuster, P., Benecke, C., ... & Buchheim, P. (2010). Transference-focused psychotherapy v. treatment by community psychotherapists for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6(5), 389-395.

[5] Cook, S. C., Schwartz, A. C., & Kaslow, N. J. (2017). Evidence-based psychotherapy: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Neurotherapeutics, 14(3), 537-545.

[6]Wampold, B. E., & Imel, Z. E. (2015). The great psychotherapy debate: The evidence for what makes psychotherapy work. Routledge.

[7]Zarbo, C., Tasca, G. A., Cattafi, F., & Compare, A. (2016). Integrative psychotherapy work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6, 2021.

[8]Norcross, J. C., & Beutler, L. E. (2008). Integrative psychotherapies. Current psychotherapies, 8, 481-511.

作者:郭兰心

编辑:Emeria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奇闻异事
  • 预测未来
  • 考古发现
  • 未解之谜
  • 热点新闻
  • 大话社区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