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焦点>正文

九部门:出现虐童体罚的幼儿园 年检实行一票否决

2021/12/17 7:19:03 来源:新京报

12月16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门公布《“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学前提升计划”)和《“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县中提升计划”)。其中,学前提升计划提出学前教育总体目标为: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对出现虐童、体罚及变相体罚等严重师德失范行为的幼儿园,年检实行一票否决,对涉事教职工、管理者和举办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学前提升计划

幼儿园收费监管

一是合理确定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收费标准,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和办园成本等因素,动态调整公办园收费标准、普惠性民办园最高收费限价,改变长期以来公办园收费过低,普惠性民办园收费不规范的局面。

二是加强对非营利性民办园收费的监管,要求各省(区、市)尽快制订完善非营利性民办园收费的具体办法,在合理核定办园成本的基础上,明确收费标准,解决长期以来非营利民办园不规范收费乱象,防止以非营利性之名行营利之实,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

幼儿园规范办园

一是强化幼儿园安全保障,要求幼儿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达标,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二是完善幼儿园信息备案及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收费标准、质量评估等方面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整治不规范办园行为,加强办园行为督导,重点对存在危房、“三防”不达标等安全隐患及园长和教师资格不符合规定等不规范办园行为的幼儿园进行动态督查,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进行处罚。

幼儿园名称规范

对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全球”等字样,包含外语词、外国国名、地名,使用“双语”“艺术”“国学”“私塾”等片面强调课程特色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名称,以及民办园使用公办学校名称或简称等进行清理整治,2022年6月前完成整改。

学前提升计划

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

为补齐资源短板,“学前提升计划”提出一系列措施。

“学前提升计划”要求各地持续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充分考虑出生人口变化、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趋势,逐年做好入园需求测算。适应“三孩”政策实施需要,及时修订和调整居住社区人口配套学位标准,配建与居住区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幼儿园。

同时,为集中解决农村地区、城市新增人口和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入园需求,“十四五”期间国家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和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各地实施幼儿园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鼓励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军队、高校、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多渠道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逐步消除大班额,防止出现新的无证园。

对于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实施“回头看”,对治理成效进行全面复查,巩固治理成果,保障城镇地区普惠性资源供给的主渠道,为满足幼儿就近就便入园提供基本保证。

财政投入方面,“学前提升计划”提出,落实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其他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

具体而言,一是要求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各省(区、市)以提供普惠性服务为衡量标准,科学核定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成本,明确分担比例,优化完善财政补助政策。二是加大资助力度,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同时,落实并动态调整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完善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财政补助政策和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通过财政支持和合理收费,解决好普惠性幼儿园“保安全”“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问题。

推进建立幼小科学衔接机制

师资队伍是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学前提升计划”提出一系列措施。

针对幼儿园教师配备和待遇保障瓶颈问题,“学前提升计划”提出,从配备上要求各地及时补充公办园教职工,严禁“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代课教师。民办园按照配备标准配足配齐教职工。

从待遇上,要求统筹工资收入政策、经费支出渠道,落实公办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同工同酬。公办园中保育、安保、食堂等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所需资金从地方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民办园要参照公办园教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相应教职工的工资收入。

从保障上,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幼儿园教职工社会保障金缴费渠道不畅问题,明确农村集体办园可委托乡镇中心幼儿园代缴,小学附属幼儿园可委托小学代缴。

针对幼儿园教职工社会保障监管不到位问题,要求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税务等相关主管部门依法依规对幼儿园教职工缴纳社保情况组织检查,督促各类幼儿园足额足项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同时,“学前提升计划”将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提出以先进实践经验为引领,提升幼儿园教师保教能力;推进建立幼小科学衔接机制,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的有效性;出台《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引导幼儿园树立科学评估导向,全面提高保教质量;推动学前教育教研改革。

县中提升计划

举办附中的部属高校托管100所县中

据悉,我国县域普通高中(县、县级市举办的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规模超过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总数一半,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县中提升计划”提出,到2025年,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市域内县中和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健全,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

“县中提升计划”提出要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和“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

具体而言,教育部依托举办附属中学的部属高校,面向100个县托管100所县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按照对口支援关系,组织东部发达地区省份,面向西部10省份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组团式对口帮扶。同时,要求各省(区、市)要组织有条件的地方高校开展县中托管帮扶工作;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区域内优质普通高中与薄弱县中开展联合办学、对口支援,每所优质普通高中至少托管帮扶1所薄弱县中。

在帮扶保障机制上,明确托管高校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不得收取“品牌费”,地方政府可给予托管高校一定管理费,用于托管工作有关支出。

严禁随意撤并县中,新建普高不得超3000人

近年来,各地综合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在化解大班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全国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为9.45%,比2017年下降了近21个百分点,但中西部地区大班额比例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地方还存在大规模学校问题。

对此,“县中提升计划”进一步提出了工作目标和要求,一是加大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实施力度,全面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额,普通高中新入学年级班额不得超过55人。二是对现有的大规模学校制订规模压减实施方案,并优化校舍资源配置和功能结构,有效改善教学条件和学习生活环境;严禁随意撤并县中,新建普通高中规模不得超过3000人,防止出现新的大规模学校。

“县中提升计划”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大普通高中教育投入力度,并向县中倾斜;科学核定普通高中办学成本,建立完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学费标准定期动态调整机制,适时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水平,确保县中生均公用经费足额拨付到校;继续实施好国家助学金和免学杂费政策。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探索图库
  • 未解之谜
  • 奇闻异事
  • 八卦娱乐
  • 热点新闻
  • 大话社区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