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是百姓托付给国家管理的“养命钱”,事关广大职工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日前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养老保险制度为何改?怎么改?如何保障养老金足额发放?22日,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
制度为何改?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资金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余缺,有利于发挥基金的规模效应,增强支撑能力。”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在22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亮明观点。
据了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从县级统筹起步,逐步提高统筹层次。2020年底,各省份都实现了基金省级统收统支,解决了省内地区间基金负担不均衡的问题。
但是,由于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年龄结构等存在差异,各省之间养老保险基金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在同日举办的人社部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说:“一些省份基金结余比较多,但是一些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重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尽快实现全国统筹,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基金。”
他表示,全国统筹制度实施后,将对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当期余缺进行调剂,这就在制度上解决了基金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困难地区的养老金发放更有保障。
据亓涛介绍,全国统筹制度实施以后,将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分担机制,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不会减小,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将更加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都将进一步压实。
同时,通过加强对养老保险政策、基金管理、经办服务、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整体保障能力,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制度怎么改?
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制度改革,养老保险统筹近年来稳步推进。
据亓涛介绍,2018年7月,我国建立实施了基金中央调剂制度,适度均衡了省际之间养老保险基金负担,迈出了全国统筹的第一步。2018至2021年,中央调剂制度实施四年间,共跨省调剂资金6000多亿元。
“近年来中央调剂比例不断提高。”余蔚平表示,2021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4.5%,调剂的总规模达到了9300余亿元,重点支持收支矛盾突出省份,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净受益金额超过2100亿元。
余蔚平表示,目前,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相关配套文件,测算资金调拨规模,合理调剂地区间基金余缺。同时加强对地方实施工作的跟踪指导,及时调整完善政策举措。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全国统筹调剂资金的管理,确保基金安全、调拨顺畅。”亓涛说。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优化,将通过统一缴费比例、缴费基数实现筹资公平,通过统一计发基数、统一待遇项目及其调整机制等实现待遇公平。”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说。
郑功成表示,各地要按照中央政策要求,同步协调推进全国统筹,做到“全国一盘棋”。要进一步摸清各地缴费基数、计发基数底数及形成机制,制定清晰的路线图。此外,还需全面落实中央与地方责任分担机制,落实地方防控基金风险的首要责任。
待遇如何保?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将如何影响个人退休待遇?相关部门和专家一致认为,制度实施后,会产生一系列良性效应,带来惠及所有参保人员的改革红利,更好地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全国统筹实施后,养老待遇将更加公平,劳动者的养老金权益不会再因流动就业而受到影响;养老金更有保障,参保人不会因为自己所在的个别地方养老基金收不抵支而遇到风险。”郑功成表示。
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各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余蔚平表示,除加大调剂外,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2021年安排补助资金超过6000亿元,支持地方缓解基金收支压力。此外,还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中央层面共划转93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国有资本总额1.68万亿元。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3亿人。2021年,我国同步调整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据财政部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4.8万亿元,可支付月数在14个月以上。“基金整体上是收大于支,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有保障的。”余蔚平说。
原标题:制度为何改?怎么改?待遇如何保?——聚焦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三大焦点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