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焦点>正文

年轻人囿于彩礼经济学

2022/2/22 23:02:09 来源:36氪

彩礼涨价速度超房价?存钱十年才能娶老婆?彩礼凭什么越来越贵?

能让谈婚论嫁的情侣分手的原因很多,彩礼算是一个。

彩礼,隔一段时间就能登上热搜话题,被热烈讨论。“高价彩礼”、“裸婚靠谱吗”、“彩礼劝退”等给适龄男女的婚姻焦虑不断添柴加火。

直男论坛虎扑上,很多适婚男性患上了婚姻恐惧,原因大多是是女方索要彩礼太高、两方谈不拢,而一般这种帖子最后都会加上:我该不该分手?

知乎,一自称00后男性的匿名答主在“男生真的很不能接受彩礼吗?”这一问答下明确表达了自己对配偶的观点:“要彩礼的一律免谈!”

此言一出瞬间激起千层浪,小小的评论区里被不同的声音挤爆,各方势力对骂了12万+条评论,打破平台最高评论记录,超过第二名整整7万多条。

如今的“天价彩礼”有多顶?竟能引起如此巨大的舆论浪潮?

有人认为彩礼是婚姻金钱交易的陋习,也是婚姻中对女性的歧视;也有人坚持认为,彩礼是传统礼节,传承的是中国婚姻文化;甚至有人从经济角度看,认为天价彩礼和通胀有关。

彩礼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项经济行为,不妨试着用经济学的视野捋一捋“天价彩礼”。

先和各位看官盘一盘我国的“彩礼行情”,先问有没有,再问是不是。

抛开那种丈母娘张口要300万彩礼的极端案例不谈,根据“谷雨数据”的调研结果,全国彩礼的均价为6.9万,其中浙江省的人均彩礼最高,为18.3万。

而作为高彩礼的“刻板印象省份”的江西“屈居”第四,人均彩礼为11.2万。

彩礼做到了全国范围的口嫌体直,一面是网友各执一词的彩礼辩论,一面是彩礼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普遍存在。

谷雨数据的调查中,73.8%的婚姻都收过彩礼。

最注重彩礼仪式感的地方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在齐鲁大地的人们结婚时送或收过彩礼的占86.6%,江西占比排行仅位列第九。

关于彩礼的支配也是各执一词。

尽管70%以上的人都认为彩礼应该由夫妻共同支配,但现实发生的情况却是有超过1/3的彩礼,最终的支配权落在了女方家庭手里。

男女性在彩礼的数额上也有较大的分歧.

超过70%的男性认为彩礼不应超过5万,但认同彩礼不超过5万这一观点的女性只有35%。

如果我们把婚姻理解为“买卖”,本质上是两个家庭协商注资出一个新家庭的生意,可以感知到的是,这笔买卖现在越来越不好做了。

在过去二十年间,彩礼可能是唯一的涨价速度超过大城市房价的家庭支出项目。

在高彩礼地区,彩礼的数额相当于农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 10 倍以上。

这里注意,“谷雨数据”发布的是平均水平,如果你像是某乎那种年入百万的,它对你的参考意义自然不大。

但如果你正好拿着当地的平均工资,你觉得你能在当地过个相对舒坦的日子吗?又或者你拿着全国的平均工资,你去上海北京看看能不能过个相对舒坦的日子?

一切都是比较而言,彩礼也是这个道理。

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区,人们对“彩礼”的理解大不相同,大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域习俗、经济条件、婚姻观念等。

古代东西方人的视角上看,彩礼是纯纯的婚姻交易筹码,婚姻是获得新财富资源、为家族增加劳动力、保存或传递财富的可靠方式。

很多父母认为,把女儿嫁过去,培养女儿花了很多时间、金钱,需要对方给一个回报。

古代嫁出去的女儿除非被休,不然不能回娘家,也基本不能为娘家做贡献,在这种情况下,彩礼作为一种经济补偿,是合理的。

既然如此,彩礼岂不是一种买卖婚姻?付彩礼不就是在买媳妇?收彩礼不就是在卖女儿吗?那如何让男方心理平衡呢?

这时候就出现了“嫁妆”,如果女方父母准备的嫁妆和男方的彩礼价值差不多,才能勉强保证女方嫁出去能过的比较好。

如果嫁妆的价值远远低于彩礼,那就可能男方默认女方在卖女儿,不是真心希望女儿幸福,男方也就失去了道德束缚。

如果嫁妆价值远远高于彩礼,那么街坊邻里就会公认女方“贤惠”女方的娘家重视女儿,也尊重女婿一家,这样就会对男方产生强大的道德压力,有利于缔造“相敬如宾”的佳话。

不仅如此,正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婚后女方的一切支出由男方负责。

如不慎男方家道中落,妻子就会拿出嫁妆来救急,这就有点类似于现代的保险制度,是在不确定的生活中锚定确定性的方法,也是给男女不平等“打补丁”的方法。

进入现代社会,婚姻变成了一个自由市场。

恋爱、结婚与离婚都是个人的自由权,自由婚姻比传统婚姻的配置风险更大。

婚姻如果是买卖、是并购案、是投融资、是选择你未来的合伙人,那他们都有个差不多的流程:

“渠道引荐(说媒)—项目立项(恋爱)—尽职调查(摸清底细)—上会(讨论)—决策(结不结)”。

其中涉及的风险有很多,怎么定价也有待讨论,毕竟双方的估值逻辑是不同的。

结婚的风险大体来说有三点:信息不对称、经济成本与机会成本、违约的风险,包括经济损失、情感伤害等等,而由此带来的成本会贯穿整个流程。

比如蜜雪冰城和奈雪都是单身未婚,蜜雪的择偶标准是找个听起来高端的奶茶品牌,而奈雪找对象的标准是规模大,最好全国都有分店。

如今市面上的奶茶品牌那么多,在寻觅对象时,信息都是有限的,蜜雪和奈雪其实都在担心对方真的是最适合我的吗?

这是信息不对称风险,要扩大搜寻范围和力度,就需要支付更多的信息成本。

而选了这个就要放弃那个,这就是机会成本,假设蜜雪和奈雪都认定彼此是边际成本最低、边际效用最高的那一个,于是他两一拍即合,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奈雪甜蜜蜜。

但过些年,蜜雪奈雪的联袂后生意做得还不错,认识到更多的品牌,而且更又有钱了,这时就可能会遇到了第二个“更适合的奶茶品牌”。

蜜雪从奈雪哪儿学会了怎么做高端茶饮,而奈雪在蜜雪那学会了怎么扩大规模,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这时候市场兴起了健康茶饮,曾经边际成本最低、边际效用最高的品牌变了,喜茶横插一刀,疯狂向蜜雪示爱,说不定蜜雪就跑了,留下奈雪暗自神伤。

如果蜜雪和奈雪离婚,成本可能就被推的更高了,双方会计算各自的得失,尽力挽回在这桩失败婚姻上的投资损失。

其实,夫妻散伙的经济账要比蜜雪奈雪散伙更难计算,如果妻子是全职家庭主妇,十年如一日地抚养小孩、照顾公婆,没有创造一分钱货币收入,这就容易产生纠纷。

比经济账更难计算的是情感账,孩子的抚养权和双方付出的机会成本。

如果婚姻是生意,那么彩礼就是讨价还价,是对抗婚姻潜在风险的价码,种种算计下,婚姻要为各种成本买单,天价彩礼的风气越演越烈。

从经济学上说,价格我们通常认为是由成本和供求决定的,也就是“价格=成本+供求关系”,前面已经提到了婚姻要为之投入的成本,那么供求关系呢?

从统计数字上看,适婚男性相比适婚女性多,女性在婚恋市场上议价权更高,从而使得娶妻的彩礼也水涨船高。

1980年起,中国的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就是男多女少,1990 年超过 110,本世纪初一度超过 120,也就是不考虑其它情况,男女两两强行配对,还会多出20名男性。

不过男女比例并非影响供求的唯一因素,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对适婚女性的招徕竞争。

年轻女性不仅会从贫困家乡到富裕地区找工作,还会出嫁到富裕地区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比如按历年统计,也有广东省的男多女少的情况,但广东地区的彩礼数额并不高,往往只要几万元。

这里再举个反例。

江西本就男多女少,叠加婚龄女性外嫁,女性更加稀缺,当地男子结婚压力增大,为了娶妻就得出更多的彩礼,将彩礼价格推高。

提起打工大省,很多人会想到河南、四川这样的人口大省,但论比例的话最高是江西省。

据报道,江西省外出务工人员占总人口7.25%,为全国第一,按比例折算约为350万人。

2015年江西省统计局发布的《跳出江西看江西:人口发展喜忧并存》一文中,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江西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2.95。

如果浙江省彩礼高是因为地方经济发达,那么江西彩礼高则是男多女少叠加人口外流的原因,而江西的经济水平又决定着其彩礼的平均值低于浙江,正如前文所说,皆为比较而言。

除了婚姻成本、供求关系影响彩礼的价格,还有一个较为“玄乎”的因素影响着彩礼的价格。

通常关于彩礼的“口水会战”都集中在此因素中,因素内的恶性循环甚至会导致彩礼价格极端震荡。

这里的衡量标准其实取决于双方日常的感情基础以及主观沟通,能为彩礼弄到难看的不行的,大多数都是双方本身就存在沟通问题,或者双方本身三观就是不一致。

一杯咖啡30块有多少人觉得贵?尽管不便宜,品牌印象得到强调后,会让大家心理上认为,连锁咖啡就是这个价格。但回过头来看,一瓶矿泉水才2块钱。

在此认知的基础上,买瑞幸就成了薅羊毛,买manner就成了性价比。男女方的经济情况、家庭观念、三观、地域风俗等同样影响着彩礼的价格。

一瓶气泡水,哪怕你知道在别的地方价格仅仅是1/3,但放到星巴克里,2/3的价差就显得微不足道。

一个中产家庭女方认为20万已经就是正常水平,而没有家庭支持的打工男会觉得20万我得兢兢业业工作两三年。

这里就得引入一个新的影响因素:“锚定效应”,对照标杆和环境暗示,会对本身价值产生动摇,“一切都是比较而言”。

在此基础上,“彩礼价格=成本+供求关系+锚定效应”,彩礼值不值,取决于双方的主观价值观碰撞,也就是男女方心里的那根“锚”,和真实价值逐渐脱钩。

古代人口流动是没这么大的,夫妻双方大概率是同一地区的人,并且婚姻中父母包办的成分居多,所以男女方的心里的那根“锚”是比较接近的。

网络上流传的“彩礼地图”体现了不同的地域特色。

黑龙江的彩礼是100-200亩地;西藏人下聘直接送耗牛和羊;重庆结婚直接不要彩礼;福建泉州则是由女方倒贴20万。

而如今已经是自由恋爱,外地上学工作特别常见,人口流动特别大,跨区域婚姻比比皆是,这时,冲突就产生了,这种冲突通过互联网被逐步放大。

男:要彩礼的一切免谈!

女:女性要的是彩礼吗?要的是你们的诚意!不然怎么相信你们的责任感呢?

男:结婚是两个人的事,不是两个家庭的事!

女:幼稚!结婚就是两个家庭的事,你怎么能脱离双方家庭的支持?

男:彩礼是女性对男性的PUA,是必须消灭的陋习!

女:没有物质基础的婚姻就像是一盘散沙,我们喝风吃空气吗难道?

男性认为女性故意营造“男性结婚意愿高,女性结婚意愿低”的舆论氛围,好张嘴要天价彩礼、

女性则认为男性渲染的是“女的谈个恋爱非要奔着结婚,越大越贬值越渴婚”,可以让彩礼有价无市。

男女互相降低锚定价格,强化极端供需,不得不说,人类在占便宜上的智慧是无穷的。

就好比很多奢侈品豪华车不打折,为什么每年都在涨价,这个其实是在抬高锚定价格,一点一点地提高大家的接受度,反之亦然。

如此一来甚至出现了一些奇葩现象,比如骗婚,文章开头提到用点钞券伪装“天价彩礼”的男骗女案例。

在一些地区,女骗男现象尤其发达,女方用彩礼“榨干”男方后一走了之的案例,甚至形成了黑色产业链。

故事需要逻辑,但现实不需要。

彩礼问题很难讲谁对谁错,这是一个结合了囚徒博弈,价值交易,市场歧视乃至文化对立的复杂问题。

其实是天性使然,又或者是经济条件整体变好的缘故,有调查显示多数父母越来越不愿意搬出高价彩礼劝退女婿们。

反而把彩礼和嫁妆打包送给新婚夫妇,作为新家庭的启动资金,提高家庭的抗风险能力。

彩礼问题理应回归到“心意”的本源,如今已经有了针对彩礼乱象不正之风的专项整治,还有设立婚俗改革的试验区,未来的婚恋市场也会更为理性。

谁不想对婚姻小鹿乱撞满怀期待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那些事”(ID:hlw0823),作者:华甫,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美女明星
  • 预测未来
  • 网络焦点
  • 图片报道
  • 热点新闻
  • 大话社区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