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4月销量成绩单,有点意外:
销量106042辆,同比增加134.4%,环比3月增加1%,基本持平。
之所以意外,得结合造车新势力看,受疫情封控影响,新势力们4月交付集体哑火,环比下降最多的理想汽车,4月交付甚至仅有3月份的4成左右。
而且比亚迪4月交出的销量成绩单,几乎在每个价位区间,比亚迪旗下各个车型都是头部的存在。
所以问题也很明确:
比亚迪如何能不受疫情影响,做到销量逆势增长?
比亚迪产销快报显示,4月份比亚迪销量为106042辆,较上个月增加1%,基本持平,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34.4%。
其中乘用车销量为105475辆,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57403辆,占乘用车销量54.4%。
在生产端,比亚迪4月共生产107478辆新车,环比3月份同样增加1%,较去年同期增长136%。
从增长的结果来看,数据本身并没有出彩之处。
但如果把疫情封控的因素考虑进去之后,这个产销水平,就有了关注和探讨的意义。
毕竟就在前几天,国内造车新势力同时发布交付数据,不出意外集体哑火,环比上个月均出现下降,尤其是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头部新势力,交付均下降5成左右,几近腰斩。
反观比亚迪,在整个汽车行业都在因为疫情管控,供应链断裂而哀嚎的4月,产销两端不仅没有出现下降,还有少量的增长。
同时结合历史数据,也能看到一个现象:
比亚迪整体产销两端,甚至有穿越疫情封控的能力。
比如今年3月,比亚迪大本营所在的深圳爆发疫情,但当月比亚迪销量104878辆,生产106658辆,较之前均有大幅度增长。
而比亚迪另一个生产中心西安,也在更早之前发生疫情,从数据来看,比亚迪产销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也就是说,疫情之下,汽车行业供应链不稳,然而比亚迪却能稳坐泰山。
原因有2个。
首先就是比亚迪独特的供应链体系,熟悉比亚迪的人应该知道,这家公司从来都不止是一家车企。
比亚迪供应链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垂直整合,能自己造的汽车元件就自己造。
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后,比亚迪就开始对整个汽车产业链进行布局,上至电池金属原材料,下至汽车模具、IGBT……
比如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三大件:电池、电机、电控,比亚迪均有研发和生产的能力,尤其在电池领域,刀片电池「永不起火」,几乎成为比亚迪最大的标签。
用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的话说:
既能做电池,又能做电机,又能做电控,目前全球也就是比亚迪。
而在芯片领域,比亚迪在2002年就成立了智能控制IC事业部,到2020年正式成立比亚迪半导体,主要业务,就是研发生产包括车规芯片在内的各类集成芯片。
要知道,现在车圈提起供应链不稳,指的无非就是缺芯(片)短电(池),而比亚迪在这最要命的两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和工厂。
比亚迪垂直整合有多极致?
用业内的评价就是:除了汽车轮胎和玻璃,比亚迪几乎具备所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生产能力。
其次,就是比亚迪的产业布局,即内部的供应链整合。
根据公开资料,比亚迪目前有3家研究院,分别负责的,是电子材料领域研发、汽车设计研发,以及储能技术研发。
在产业端,比亚迪在国内设立7处产业园区,将汽车生产的各个环节——模具制造、整车生产等等整合到一体。
比如在比亚迪4个主要的汽车生产中心,西安、长沙、深圳以及常州,在这4座城市或者是周边地区,同样能看到比亚迪的电池和芯片工厂。
这种产业布局,意味着一处汽车生产中心,就是一个小的汽车供应体系,汽车元件不用跨地运输,就不用担心局部地区因为某些因素停工,会影响到其他工厂的正常生产。
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上海因为疫情停工,整个汽车行业都面临断粮危机,而比亚迪却能维持正常的生产销售。
这种模式,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
没错,这不就是特斯拉的生产模式?从电池到整车都是自己动手。
这样看,被马斯克奉为“圣 经”的第一性原理,王传福早就玩明白了。
最后,再深挖一下比亚迪4月份的销量结构,我们发现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大之处。
具体到各车型的销量情况,用一个词来讲,就是多点开花。
销量超过2万辆的车型,是比亚迪宋家族,4月销售25018辆新车,比亚迪秦家族,销量23520辆,两款车型占到比亚迪总销量的近一半。
其他车型销量,比亚迪元15168辆、汉13421辆、唐10131辆、比亚迪海豚12040辆。
再结合价格来看:
比亚迪唐,售价在20万元左右,比亚迪宋售价在10-20万元之间,比亚迪秦售价10-15万元左右,比亚迪元和海豚,起售价都在10万元左右。
高端车型比亚迪汉,售价落在21-33万元区间内。
也就是说,从高端市场到中端市场,再到10万元左右的低端市场,比亚迪都有月销1万辆以上的爆款车型。
而根据上险数据,比亚迪宋、比亚迪汉,以及上市不久的海豚,都长期在各自的价位区间中保持销量前3的统治力。
除了比亚迪,还没有哪个国产自主车企达到这样的高度。
甚至从这个角度讲,与特斯拉也没有显著差距。
或者说,除了品牌和智能感知,没有显著差距。
你觉得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智能车参考”(ID:AI4Auto),作者:万博,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