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势头迅猛,AI工具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元,拥抱AI工具在高校中也成为趋势。每到学期末或者临近毕业季,不少高校学生在撰写学术论文或者进行毕业设计时也会使用AI技术。
相比翻阅厚重的书籍资料或者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借助AI写论文,更加方便、实用。但使用得多了,在一些学生交给老师的原创作业里,也充满了浓浓的“AI味”。近日,海报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大学生,从他们日常对使用AI技术的频次及态度来看,在论文写作方面,并没有百分百地依赖AI工具。
一位受访者提供的一个辅助写论文AI软件:AI UniPaper
大学生:AI只可辅助 不敢放手全部照搬
提炼信息、检索文献、处理数据……豆包、ChatGPT、文言一心、AIPassPaper等生成式AI工具简直“无所不能”。与往些年的毕业生不同,现在一些学生在毕业论文的书写中让AI成为自己的论文助手。
“用AI辅助写论文很方便,也能提高效率。”山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四学生小茹这么评价AI工具。
小茹告诉记者,她的毕业论文选题是《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据她说,当时确定下论文题目后,她便先自己列好大纲,然后查询资料。
“自己列完大纲后,我也用AI软件同步写了一个大纲,比对了一下,把我没有想到的但AI大纲里有的,且我认为的确重要的(部分)补充完善进去。”
小茹提到,自己文章专业性比较强,所以文字撰写部分不敢放手给AI来做,但AI的框架提取功能是她比较满意的,“当看到优秀的论文,我想学习它的文章结构,那就是可以借鉴AI,提炼出文章的框架,成为写作的模板参考。”
同时,小茹表示,在查阅文字资料及数据方面使用到AI工具,可能会出现一些欺骗性的行为,导出一些权威性不足的链接、“野鸡”网站或偏题的内容,导致搜索结果并不是每次都靠谱,于是,她始终保持本人的思路永远是第一位。
“我们老师提倡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使用AI。”青岛大学会计专业的大三学生小何和记者说道,“我会用AI软件帮我分析一些财务报表数据,它确实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但我会仔细核对数据的准确性,避免产生误导性。”
小何说,在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中,她想尝试照搬AI,但是输出的结果让她自己也说服不了自己直接复制粘贴拿来用。“AI生成的文字,没有人脑独立思考的痕迹,在我看来,就是‘冷冰冰’的数据输出,只能借鉴参考。”
山东理工大学的小宁也在论文写作中使用了AI,不过是在最后的降重阶段。他把若干查重软件中“标红”的段落,扔进AI进行“同义改写”,“降重这件事人工也可以干,交给AI算是多一个改写思路的参考吧。”
AI工具除了为写论文“添砖加瓦”之外,还被大学生用来翻译论文。齐鲁工业大学日语专业的大四学生小杰,前些时间在社交平台发布求助帖,要把自己写的近3万字的论文翻译成日语。
“字数太多了,人工翻译肯定会‘累死’。”有热心网友告诉小杰,可以用claude,“整篇发给它以后,告诉它分段输出,我用过,确实可行。”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小文,曾经尝试用ChatGPT写过代码片段,他告诉记者,ChatGPT生成的代码有时需要自己进行修改和优化。“我觉得AI软件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但不能完全依赖它。”
麦可思在2024年10月访问了3000多名高校师生,问卷结果显示,几乎全部受访师生都曾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过AI工具
高校老师:正确使用AI但不要过度依赖
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教授曾表示:“AI软件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提供便捷的工具和丰富的资源,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效率;另一方面,过度依赖AI软件可能导致学术不端行为,损害学生的学术声誉。”
张教授建议,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软件,同时建立完善的学术监督机制,确保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
各高校对AI软件在学术教育中的应用也持谨慎态度。多数高校认为,作为辅助工具,高校师生可以运用AI广泛收集数据、资料,为课程创新、实验设计、论文写作等提供创新思路,生成多模态的教学内容,但不应让AI成为主体。为规范AI软件的使用,一些高校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和措施。
例如,山东大学明确要求学生在使用AI软件时必须注明来源,并禁止直接复制粘贴AI生成的文字。中国海洋大学则建立了AI软件使用监测系统,对论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确保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
《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
不止于此,2024年上半年,华北电力大学、湖北大学、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不少高校,纷纷发通知说,在审核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要试行加入一项新检测,专门检测论文里有没有用AI作弊的风险。
天津科技大学关于2024年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查重和AIGC检测的通知
有业内人士指出,高校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审核中,增加对AI的检测,意在督促学生亲自完成论文的撰写,维护学术诚信与规范。另外,“只检测不封杀”,也说明高校看清了大势,AI在教育领域一路 “攻城略地”,学校需要积极应对,顺势引导才行。
原标题:大学生论文充斥“AI味” 一些高校增加对AI的检测
值班主任: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