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这个春季新学期,多地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纷纷“加时”,开始实施每天1节体育课、每天校园综合体育锻炼2小时。此外,推行课间15分钟的地区在本学期大幅增多。
新学期开学,记者来到广州市天河区的清华附中湾区学校,正好赶上第二节课下课,小学部的课间时长已经由原来的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
这个学期开始,海南全省义务教育学校上午上课时间也进行了调整,确保小学不早于8点20分,中学不早于8点。这一变化减轻了学生早晨的出行压力,也让学生们有更多的睡眠时间。此外,课间休息时间调整为不少于15分钟,确保学生每天综合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调整后,午餐午休时间、放学时间总体保持不变。
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天津、广东、河北等多个省份,浙江温州、福建泉州、山东青岛、湖北武汉等部分区市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2小时体育锻炼、课间15分钟等”相关政策文件。
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体育局正式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即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八条”中还明确,高中每周3—5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体育锻炼,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文件还要求学校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后服务,组织学生开展球类、跳绳、踢毽、跳皮筋等不少于10个项目的轮换活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名学生掌握至少2项运动技能。
此外,文件还首次在北京中小学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班级赛”。要求每学期组织班级联赛,小学每班不少于5场,初中不少于4场,高中不少于3场。除了给体育课加量,还要提质。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攀称:“我们在探索着打造人工智能的健康师,能够精准地分析每一个同学的薄弱的项目,为同学们分析和提出建议。一生一策,由他的体育老师、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合来为他提供辅导和帮助。”
原标题:多地中小学校园体育活动纷纷“加时”“加量” 护航学生身心健康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