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人员在龙泉山脉中段发现一种卫矛属植物新种——成都卫矛,基于分子测序、形态学研究结果,确认该植物为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成都卫矛”,用以显示该植物被发现的区域位置。这一发现,为中国卫矛属植物增添了新成员。
图为2021年5月科研人员拍摄到的成都卫矛照片。(受访单位供图)
这一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西南山地植被调查与编研创新团队、重庆师范大学科研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11日在国际生物学期刊《生态与进化》上发表。
新种的发现是一个持续考证的过程。2021年5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西南山地植被调查与编研创新团队在对成都市周边植物资源和植被考察时,团队成员罗垚在位于龙泉山脉中段的成都简阳市贾家街道卧龙村一处沟谷石壁上发现一丛开红花的植物。
“拍照、采集这一植物的样本后,与区域内常见的几种卫矛属植物对比有明显不同。经与国内同行专家讨论,未有定论,但其与沟瓣属刺叶沟瓣,冬青沟瓣相近,偏向于将其归属于沟瓣属植物。”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胡君介绍说,此后团队连续三年对该植物进行形态观测和记录,采集该植物的果实、种子。同时,在持续对西南地区植物资源和植被考察中,团队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等地发现了沟瓣属植物刺叶沟瓣和冬青沟瓣的野外种群。通过分子测序等分析对比,结合形态和分子证据发现,该植物不应归于沟瓣属,而应归入卫矛属。
“成都卫矛有4个花瓣、果实发育为4个子房,与亲缘关系相近的尖齿卫矛和缙云卫矛的5个花瓣、5个子房相比,有明显区别。”胡君描述,目前已发现的成都卫矛活体植株不足20株,种子结实低,目前尚未收集到完整发育的种子,结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评估标准,建议将成都卫矛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并采取迁地引种、人工扩繁等保护措施。(记者吴晓颖、刘坤)
原标题:我国科研人员发现新物种“成都卫矛”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