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建筑蕴藏着无穷的活力,而‘活力"在于保护的力度和幅度。”采访刘民钢代表,他把地方约在了建业里。 “小时候我就住在这附近,对老房子特别有感情。”
这份感情让他对历史风貌区的保护特别上了心。他做了两届人大代表,履职8年来,刘民钢对老房子的“追问”从未停止。
而仅仅是他提交诸多建议中的一个主题。去年,刘民钢一人就提了14件建议,在800多名代表中排名第二。这次两会,他一口气又提了4份建议,除了历史建筑,他关注的领域有公共交通、垃圾分类、长三角、科创中心建设等。
连续多年追问老建筑
历史建筑是城市历史的记忆和延续。手指着建国西路上一个门牌号,刘民钢很感慨,“我的老师曾经就住在这里,小时候经常去他家玩。”昔日民居,如今成为一家木雕家具的展示店。
“历史风貌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一旦破坏,将无法彻底修复和复原,因此其价值发挥的前提首先是积极的保护。”在他看来,这个保护目前还不尽如人意。虽然各级政府在保护和修缮历史建筑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市民的保护意识也大大提升。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历史建筑年代久远,建筑物破损、内部设施陈旧老化,有些建筑甚至挪为他用,或“一楼多户”。
他曾经就“徐家汇藏书楼”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提交过建议。徐家汇藏书楼和周围著名的徐家汇天主教堂、徐家汇圣母院旧址、徐汇公学旧址、徐家汇天文台、土山湾孤儿院旧址等,共同构成“徐家汇源”历史风貌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上海首个开放型都市旅游景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开发价值。但是,目前徐家汇历史建筑风貌区的保护还不够理想,大多年代久远,建筑物破损、内部设施陈旧老化,有些建筑甚至挪为他用。这个地区企业众多,现代建筑林立,在风格和功能上与历史建筑也格格不入,破坏了藏书楼历史风貌区的整体性。他认为,尽管政府为保护风貌区的历史建筑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缺少国家级风景区、国家文化遗产等机制的有效认可和保护,这对这些建筑的和城市风貌区的长久和可持续保护都有不利影响。
这份建议,承办部门很重视,但离刘民钢的“理想”还有距离。“我们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极性不够。”刘民钢说,他在澳门旅游,几乎随处可见前往世界文化遗产的标示牌。澳门弹丸之地,有二十多处世界文化遗产,大大提升了澳门的旅游品牌和价值。而在上海,同样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有各类历史保护建筑3057幢,有历史价值的街道、景观也有不少,却看不到一块世界文化遗产的标识牌。这两年,他把目光扩大到了更多历史建筑街区,继续就历史风貌保护区提问。“上海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澳门历史城区、日本的古京都历史古迹、古奈良历史遗迹有像类似的地方。如果申报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整体予以考虑。政府有关部门应提出完整的概念和整修整合计划,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充分的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绿色交通的践行者
刘民钢本人是绿色交通的践行者。平时他都乘地铁、公交出行,天气好时,还会骑共享单车。在他提的各类建议中,公交出行占了很大比较,而很多建议都来自他的一线体验。
他比较得意的是一份关于改进公交车夜间线路标志的建议。“我那时在中山医院附近等车,发现有两个游客正在车站上等待3XX线路前往火车站。我一看,那是夜宵线,就提醒他们,否则他们肯定要耽误火车。”
“虽然站牌上标写有夜间在本站的停靠时间,但是因为没有明确标示这些时间表示的是什么,一般人员很难看懂。所以对他们有误导。”从此,他留了心,开始观察本市夜宵线的标识。当时,上海市区公交线路的站牌已基本统一。其中,仅在夜间行驶的夜宵线沿用原来的3XX编号,站牌统一为蓝色,以和其他站牌区别。但是,对这类线路仅在夜间行驶的标示,很不明显,仅用小字列在其他信息之后,很难被乘车人发现。有的连“夜宵线”标识都没有。而且由于夜间线路大多为开往火车站等交通枢纽,所以,外地来沪游客、旅客对这类线路特别有兴趣,往往看到有线路是开往火车站的,就非常关注,但是因为夜宵线信息字体很小,又很容易忽略。
“上海作为一个大都市,每年到上海的流动人口数量很大。对于那些从外地或外国初次来到上海乘坐公交车的游客或其他办事人员,既不明白蓝色标志的意义,甚至往往不很明白夜宵线的意思。”当年,刘民钢就在人代会上提交了一份建议:对夜宵线路牌进行修改,以便利乘客的夜间乘车。
“这份建议提交后,承办部门很重视。”刘民钢说,承办部门很快与负责夜宵线站牌制作的单位巴士广告公司和浦东新区运管署联系,并对夜宵线站牌的标注内容及格式进行了讨论研究,决定将原“夜宵线”的标注位置调整至线路名称下方,标注“本线为夜宵线”,并放大字体。同时,在站牌上标注停靠时间的位置上方增加“本站停靠时间”的字样。“后来,他们还对夜宵线的站牌进行重新制作,辨识度清晰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