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水滴管家创始人兼CEO冯玉光
2020年长租公寓何去何从?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关心并思考,我从房源供给端、建设和运营、客户需求三个角度、十个方面,与大家探讨公寓发展的可能。2019年政策东风仍在,但传统“拿地—开发—出售”的高周转时代已经过去,随着国资、国企、开发商加入长租行业,房地产正式进入“自持时代”。
接下来,资本助力机构化趋势明显,公募REITs呼声再起,长租公寓各方主体在“规模化”之外积极探寻新的盈利模式,其中装配式装修、一体化软装、智能公寓等概念将成为新盈利点,智慧社区有望在2020年大量出现。
十九大后,国家曾选取纯租赁用地11城、自持用地23城,30多个省、市相继从供需两端发布租赁住房新政,加大租赁住宅用地的供应。如今这些城市的R4用地租赁产品、部分自持用地租赁产品、集体建设用地产品将在2020年后陆续建成入市,长租公寓行业在多个城市迎来增量供应的二次爆发。
随着房源落地,“非住转租”政策完成了首次市场实践,相关土地政策、房产政策将更具可操作性。在“非住转租”政策落地后,多个相关部门参与到征地—设计—建造—竣工交住—运营的流程实践中,互相磨合,完善政策,行业多方将逐步形成规范共识。
政府鼓励各类企业将市场闲置存量房源进行转化,未来“非住转租”资格将开放给更多优秀的非国有企业,社会力量会被充分挖掘出来,鼓励入市。如上海推行的公租房REITs政策,解决了松江集体建设用地和部分国企工厂的存量资产,也解决了非购房人群住房问题。
总之,2020年后“非住转租”政策将在多个城市落地,大型租赁社区入市,使租赁市场进一步规范化、企业化和集约化。
长租公寓存在“地贵、钱贵、周转慢”等发展痛点,亟需解决现金闭环问题。但房企融资渠道受限,融资利率偏高,目前可以选择的金融工具仅有ABS。但ABS回本速度缓慢、选择面狭窄、盈余力薄弱,并无法真正解决行业问题。对此,业内共识是打造一款公募REITs类金融工具,实现现金流闭环,进而打通地产的任督二脉。
公募REITs受行业、政府、百姓三方共同期待。通过推广REITs,长租行业可以获得稳定的底层现金流,快速保障运营、风险和盈利;政府可以化解当前的金融风险,盘活地方政府债务;百姓可以增加新的投资渠道,分享大国崛起和城镇化运动的利益。
早在2008年四万亿计划启动时,住建部便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写进了文件。2018年4月25日,证监会、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继政策层面解决了房、地供给问题之后,金融配套成为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最大掣肘。2019年1月,上交所表也表示,将推动公募REITs试点,加快发展住房租赁REITs。但REITs在中国的落地始终不如人意,19年上半年曾陷入难产。19年年末,行业内REITs试点呼声再起,又有了胎动可能。
2020年是国家队集体发力年,金融工具创新必然被再次提起,在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联合推进下,一定会有公募REITs或类似金融产品出台,并优先在国企进行试点,实现租赁行业的大闭环和企业内部的小闭环。
过去,品牌公寓依靠融资—高价包租—快速扩张规模—再融资的方式,完成了“0到1”的积累。在开发商加入后,包租融资模式的门槛被提高,行业拿房成本迅速上升,规模与杠杆难以平衡,导致2018年租金全面上涨、租金贷暴雷,一大批租赁品牌阵亡。
如今,国资国企等更具资金优势的品牌公寓也大举进入,行业资本向头部集中,尾部竞争者淘汰不断,包租融资这一商业模式未来更难走通。
随着包租融资道路的封闭,行业驶入深水区,长租公寓纷纷寻找生存之道。2019年,青客、蛋壳等头部公寓曾积极尝试上市,但上市的原因并非行业盈利丰厚,而是为了寻求更多资金,来支持并购、扩张规模和维持运营。对品牌公寓而言,上市犹如坐火箭,升得快,落得更快。运营好的公寓上市后,资本支持让上升通道更通畅;运营差的公寓,原本的管理弊病也会得到暴露。
2020年,投资环境仍整体紧张,长租公寓上市现象会继续出现,并购事件会逐渐增多,企业并购时会更加理性和挑剔。
集中式公寓有一定的并购价值,但在投资标准更加理性严苛。具体并购时需要考量资产的合规性和收益性,如早期存量的集中式公寓合规性不足,公寓物业的土地使用属性、建筑消防配置存在风险;另外并购时按照PE算还是未来租金收益算,集中式公寓的溢价及资产交易标准目前还没有达成行业共识,因此也拉低了行业交易效率。
与大品牌公寓的标准化租约相比,分散式公寓租约普遍存在租约时间乱、条件差异大、不同租约间权利义务不对等、产品交互难、法律风险大等问题,很难量化其并购价值。2019年,有两次大的分散式公寓并购事件:蛋壳公寓并购杭州的爱上租、麦家公寓并购了寓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益亏损。
2019年是地产商高管层震荡的一年,开发商类公寓延续“挖人”习惯,对运营效果急于求成,但公寓业务还未上升至主要战略,行业整体现金流紧张,实际运营中不断压缩成本,共同造成了人才的高流动性。
人才流动不等于人才流失,长租行业的人才池子正在变大,从传统开发商流向国企类公寓和品牌公寓的人才数量正在增加,其中国企用人更为挑剔;同时,互联网、金融、地产等非公寓行业高管也主动进入到长租领域分羹,行业潜力被多方看好。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高端人才还未挥出其应有作用,从用人单位来说,高管的收入与能带来的期望收益并不相符,公寓领导层对市场的理解也影响了高管的职业命运。
总之,随着行业成熟度得以提升,2020年将有更多的跨行业的高端人才主动进来,人才流动更活跃且不会离开圈子,人才池持续增大;部分中小开发商有机会成为黑马,借此弯道超车。
国家近年大力提倡发展装配式建筑,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具体目标。目前装修的上下游供应链正在蓬勃发展,近几年已经出现一批发展较快的创业公司,如小马快装、品宅等品牌,一些传统装修公司也开始尝试做装配式装修,如亚夏股份、金螳螂等。
装配式内装可以做到集中采购、统一装修、无苯无醛、即装即住,有省时省力省心的优点,如在装修时将二结构和三结构整体考虑,施工衔接紧,减少重复投入,能够及时交付;标准化模块施工,就像拼乐高玩具,不仅空间功能合理,成本也更低;新材料研发、施工技术、供应链资源整合等,也优先发生在内装领域。
但受限于硬装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装配式装修会在曲折中前行,原因有三:一、装配式装修的成本比传统装修贵10~20%,一次性投入大于传统施工;二、诸多好处相对隐性,客户较难感受到;三、最早进入行业的多是中小型公司,施工质量还在成长中,部分客户体验后与预期有差距。
总体来说,装配式装修与长租公寓需求的大前提十分匹配,大型租赁社区+装配式建筑模式将加深磨合,但受限于软硬装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会在曲折中前行。
过去软装处在公寓服务的末端,不被重视,如今行业意识到,软装颜值决定出租率,软装品质决定续租率,软装效率决定开业期。软装也从简单的采购变成了设计、选材、生产、配套、摆场整合的整体思考,以及对家具、家电、布艺、饰品等产品进行跨界整合。
成熟的软装设计包括三点:
一站式采购——降低选择成本和沟通成本;
一体化设计——灵活拆卸、模数设计、标准化设计流程;
全生命成本考量——挖掘需求,确定意向方案;深度沟通,设计解决方案;打造实体样板间,出具预算报告。
模块化、标准化的一体式软装,核心在于从运营角度去设计房屋,以节约人力和备品备件成本,减少后期运维成本,进而降低运营全周期成本。
目前行业内已经出现了能够整合软装上下游供应链,并提供专业一站式软装方案的“水滴物语”,帮助公寓远离家具、家电、窗帘等零星采购的低效与闹心。
2018年底,创业型公寓同时受到资本寒冬和自营盈利难的两大挑战,纷纷转型轻资产,2019年被称为“轻资产元年”。但轻装上阵也难做到又稳又快,我们发现轻资产“委托管理”比原先的包租生意更难做,原因有2点。
1、国内公寓品牌认知感不强、品牌附加值低。对标国际酒店的标准化管理和大企业背书的两大优势,国内品牌公寓还在野蛮生长,出身相对“草根”,缺少大品牌、大资本认可,在近两年租金暴涨、租金贷、甲醛房等负面风波影响下,租客短期内难以产生信任感。
2、虽然资产托管已有部分探索与成交案例,但甲乙双方权利义务模糊、利润分配不明晰,运营规则还在摸索,增加了成交障碍。小创业公寓一旦管理运营出现问题,投资方的收益也将存在风险,导致大公司不敢轻易投入高额资金,小公寓又找不到资本的信任支持。
在甲乙双方都有需求的情况下,未来行业一定会主动创新找到双方共同认可的解决方案,其中投资型托管和分润型委托最有可能。
投资型托管需要企业主动参与一部分硬装、软装投资,与公寓共同承担经营风险与收益,公寓也从“物业”转变为“经营者”,甲乙双方均以租客为本,在推广、采购、保洁、服务、品牌意识等环节全链条合作,方向一致从而形成竞争壁垒。
分润型托管是指把房屋状况、出租情况、资金收支等信息数字化、实时化、可视化,让原本距离较远的所有者和供应链端,直接触达房屋、租客和租金情况,随时灵活改进调整。同时,通过空中分账和自定义分润功能,每达成一笔租金交易即实现一次同步分润,增强了各方对现金流的掌控,从而建立所有者、经营者、供应链三方的信任,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可能性。
公寓智能化可以有效提高效率,节省人力,改善租客租住体检,所以即便前期投入不菲,也成为了行业当前的共识与标配,上至智慧社区、头部公寓,下至分散式二房东,都在陆续拥抱智能化。未来,智慧楼宇、智慧社区、租赁社区智能化,将成为新的行业发展方向。
公寓智能化建设集中在软硬件两方面。
软件指借助SaaS系统,为公寓解决抄表、账单、催租、收租、维修、保洁等租务管理中的诸多痛点,实现公寓运营从招租、签约到退租全流程覆盖和标准化运营,以此降低了管家、财务等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硬件则指大量使用智能门锁、电表、监控、人证合一、烟雾报警器、家电自动保修等智能产品,运用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规模化管理。未来还会有更多品类的智能硬件陆续接入物联网,极大提升租住体验。
对公寓来说,空置是最大的成本隐形杀手,任何能够减少空置率的获客渠道流量都值得尝试。最初是分散式房源和个人二房东时代,线上房源推广获客靠58,线下则靠中介。随着品牌公寓和“国家队”陆续加入,现有旧房源层次被拉开,租客选择范围更丰富;同时90后租客更习惯于在线上渠道了解房源和完成消费,所以单纯依赖58、贝壳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整个行业发展需要。
当传统渠道流量停滞时,市场给出了一批流量分化与创新的解决方案,如:乐乎、V领地投放58广告,百度SEM,通过加盟模式增加房源密度,进而扩大流量;水滴集客基于社交裂变全民营销,用AI助手主动挖掘朋友圈潜在客户,对标私域流量;除以上外,自媒体流量,企业客户流量,也都成为了新的流量增长点。
以此为基础,长租公寓行业也分化出两大主体:公寓运营商和公寓平台商。运营商即持有房源的公寓运营公司,如自如、蛋壳、魔方等;而平台商开发公寓SaaS系统,提供给公寓运营公司使用,通过流量精准获客帮助公寓提高入住率。
房价高企,租房成为新生活方式,但发布虚假房源信息、恶意克扣押金租金、违规使用住房租金贷款、强制驱逐承租人等乱象,劣币驱逐良币,不仅损害了租客利益,也影响了品牌形象,行业规范化呼声已久。
2019年年末,住建部等6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整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的意见》,规范住房租赁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全面保障住房租赁各方特别是承租人的合法权益。《意见》涉及到房源管理、改造、安全、金融、服务、纠纷调处等多个方面,对住房租赁合同示范文本、规范机构服务收费、加强行业自律等内容作了要求。
另一方面,公寓企业也将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租客黑名单,并与行业共享。这一黑名单会将影响到其他租客权益的“低价值租客”,如曾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背负高风险且大额负债或其他特殊租客,在入住前标识出来,达到运营风险预防,服务优质租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