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作为与李自成齐名的大西政权建立者,张献忠不因功绩名垂青史,却因残暴嗜杀遗臭万年。
《明史》评价张献忠说:“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又言:“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
《明史》还记载,张献忠不仅杀人如麻,并且乐在其中,还曾立碑明志,上书:“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便是臭名昭著的“七杀碑”。一个人他到底有多热衷于杀戮,竟会丧心病狂到如此地步!
张献忠的穷凶极恶,主要表现在屠蜀一事上。那么,张献忠在四川到底杀了多少人?
(张献忠起义军)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流贼传》记载:“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六万万,六亿人!
按照《明史》的说法,张献忠竟然杀了六亿四川人,但是,真的可信吗?史学家根据史料记载推算出,明末中国的总人口数大致在一亿两千万到两亿之间。即便有误差,全国总人口加在一起也远远不到六亿,更莫说一个四川。由此可见,张献忠屠杀六亿四川人的说法是多么荒谬可笑。
上文反复引用的《明史》,位列二十四史之一,是根正苗红的正史,但即便如此,其记载的内容也不可全信,正如胡适所言,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由胜利者书写的失败者事迹又能有几分可信呢?
(满文版的《明史本纪》)唐朝以后,我国便有了隔代修史的传统,所以,《明史》是清朝修的。不难想象,这个正史未必有多正。既然是清朝所修史书,自然是极尽全力美化满清,为了洗白自己,又难免要把脏水泼给别人。用极为夸张的记载把张献忠塑造成杀人狂魔,其用意大致也是如此。
必须声明一点,笔者绝非是要洗白张献忠,他十恶不赦屠四川这是板上钉钉的史实,只是人数没有六亿那么夸张,而且屠四川的锅也不能由他一人来背,满清亦是魁首之一。
先明确一个数字,那就是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到底减少了多少。
根据《明会要·卷五十》的记载,万历六年(公元1578)四川的纳税人口是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以此估算明末四川的实际人口总数大致在一千万左右,根据《四川通志》记载,到了清初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四川全省人口只剩下9万人,也有记载说是50万,无论如何,总之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四川锐减了近千万人口(至少几百万),史载当时惨况曰:“弥望千里,绝无人烟。”四川几乎就没人了,所以到了康熙年间,不得不“湖广填四川”。
(张献忠起义图)
再来说说这锐减的近千万四川人到底去哪了。
第一部分,张献忠屠蜀。张献忠带兵攻入四川,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屠四川的动机。但是随着清军入川和南明反扑,张献忠为了筹备军资横征暴敛,抢夺川民粮食,遭到川民的反抗,张献忠恼羞成怒下令屠蜀,惨遭杀害的川民即便没有《明史》里记载的那么多,但也确实不在少数。
第二部分,满清屠蜀。清朝修史时之所以把屠蜀的锅完全甩给了张献忠,主要就是为了掩盖自己在四川犯下的累累罪行。满清也曾三次屠蜀:第一次是清军打败张献忠的大西军后,在川东与“摇黄十三家”以及南明残军作战,期间杀害川民无数;第二次是康熙三年,清军镇压夔东十三家抗清明军,再次对川民进行了大规模杀戮;第三次是三藩之乱期间,清军对四川百姓进行长达八年的侵扰,又是一大波川民惨遭屠戮。
第三部分, 川民外迁。明末清初天下大乱,蜀地一直不得安宁,常年战乱让相当一部分的川民主动选择了外迁求生。也就是说,锐减掉的千万川民并非全部死于屠杀,其中有一部分只是离开四川换了个地方生活。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那些无辜牺牲的川民是因为不甘被张献忠剥削,不甘被满清奴役,结果才惨遭屠戮,他们身上有宝贵的反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值得永远被历史铭记,值得永远被后世缅怀。
参考资料:《明史》、《明会要》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