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吴三桂大约没看三国演义,或者没看懂空城计,为了向大清朝廷邀功,康熙元年,吴三桂在昆明街头勒死了永历帝勒。
第二年,康熙二年,清朝收缴了吴三桂平西大将军印信,并且剥夺了他自己任免官员的权利。
兔子死了,还没到烹狗的地步,但是要先给狗戴上链子,关到笼子里。
康熙十二年康熙帝削藩,康熙是个急性子,杀狗的刀子磨得飞快。
第二年吴三桂反了。
这是一场老年人对青年人的战争,吴三桂,败了。
康熙十七年,在衡阳,内外交困的吴三桂拉肚子拉死了,三年后吴三桂的根据地昆明被攻破,吴家凋落。
这时候距离永历帝去世不过19年,其实从永历帝一死,吴三桂悲剧的命运已经注定。
如果永历帝不死,大概率康熙不敢削藩,吴家依旧钟鸣鼎食。
就像司马懿和诸葛亮一样。
空城计这段虽然历史上没有。
假设真的有空城计,如果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碰到一个能拿下诸葛村夫的机会,他会怎么做。
大概率也会放水。
三国的局势是吴蜀弱,魏国强。
如果吴蜀联合还能对抗曹家,有一战之力,吴蜀有一家被灭,另外一家是没有实力对抗曹魏的。
这种格局导致曹操未能最终完成统一。
但是这种格局也导致司马家族的崛起。
曹真死后,魏国国内能对抗诸葛亮的大约只有司马懿了。
司马懿上过战场,资格老,还是曹丕的托孤之臣。
能力,威望,资格都够。
如果司马懿一战就擒拿下了诸葛亮,战绩固然彪榜,事后也会获得升迁,但是他能得到的好处其实有限。
多领点奖金而已。
这些已经不能满足司马懿的欲望。
留着诸葛亮才能显出司马懿的价值,养寇自重,寇越重自己越重。
事实也是如此。
司马懿和诸葛亮对仗这些年,让他在军中渐渐培养起自己的力量,这为后来司马家族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如果在军中没有一丝根基,即使高平陵司马懿能取得胜利,大概率也会被掌权的将军夺回到手的利益。
曹操董卓的英雄事迹近在眼前。
有机会,那个将军不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司马懿在军中积攒的实力,让那些反对他的曹家将军翻不起浪来。
在城头,诸葛亮面对二十万虎狼之师,轻挑慢摸给司马仲达弹了一曲爱情小调:《凤求凰》。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这是司马相如情挑卓文君的曲子。
诸葛丞相隐晦的告诉司马懿,如果我沦亡了,你也免不了兔死狗烹,你这时候退兵,咱俩还能携手相将,我诸葛就是你司马最大的护身符。
司马懿一下子听懂了。
此时军中有神箭手,能开百斤弓箭法奇准,向司马懿请命要给城头的诸葛老贼一只穿云箭,司马懿制止了。
司马懿说:我听诸葛琴中有杀伐之意,诸葛亮自幼习奇门,如今洞开城门弹琴自娱,其中一定有诈,全军不得放冷箭偷袭诸葛,违令者斩。
然后司马懿下令后队变前队,撤。
京剧中诸葛亮在城头弹琴,城门口四个老军慢悠悠的打扫卫生。
其实,《三国演义》中在城门口洒水扫街的是二十个士兵扮演的百姓,戏曲舞台上弄二十个人显得太乱了,所以用了四个老军来代替。
小说中,城里其实还埋伏着2500名士兵,一旦空城计失败那二十名士兵迅速关闭城门可以阻挡曹军一阵,二千五百名士兵也能保护着诸葛亮逃离危险地带。
城外还有张苞关兴的的军队,这些人马保护诸葛亮逃走应该问题不大。
诸葛一生唯谨慎,历史上的诸葛亮从没把自己置于如空城计般危险之地,小说中的诸葛亮,其实也有后手。
诸葛亮用一曲琴音让司马懿明白了:战,将两利,这个道理。
空城计也成就了诸葛神机妙算的美名。
虽然只是小说中。
文:薛白袍
看到这儿了,就关注一个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