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焦点>正文

电影从业者终于熬到行业回春

2020/10/7 15:00:04 来源:互联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响”(ID:deep-echo),作者:雨晗、鸿键,36氪经授权发布。


电影票房终于爆发了。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止至10月6日17时,国庆档总票房已经突破30亿元。对于影视行业来说,这种票房高频更新的感觉熟悉而陌生。熟悉的是,节假日本就是院线电影冲刺票房的时候,但这一本该在年初就上演的票房热潮,却足足在大半年后的今天才再次出现。

一切都是因为那场始料未及的疫情。

1月,《唐探3》、《囧妈》等春节档电影相继发布撤档声明;国内制片公司、剧组及演员均暂停影视剧拍摄工作。

3月,国家电影局下发通知: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影院立即暂停。

4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建议对于娱乐休闲等集中密闭场所采取临时禁止开业措施。

7月,国家电影局发布通知:低风险地区影院可有序恢复开放营业。

国庆节前,《姜子牙》、《夺冠》、《急先锋》等春节档影片确认回归。

延续了以往的风格,今年国庆档依然以国产作品、合家欢题材为主。《夺冠》、《急先锋》、《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一点就到家》等影片争相抢占舆论场的焦点,同时也成为拉动全年票房的主力,在国庆假期的第三天,2020年的全国票房已经突破100亿。

数据的高速增长对应的是影视行业的全面复苏,随着影视行业回归正轨,「深响」找了几位从业者聊了聊,他们有的是曾经怀疑职业意义,但如今已经全心投入工作的导演,有的是一直搭钱维持影院运转的影院经理……每个独特的叙述背后,都是各自在大起大落中对电影、电影行业特殊的感情。

程怡,影院店长,工作三年,地点长沙

“不管工作还是做人,不要为了钱,一旦被钱束缚了做什么我都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了。”

工作内容没有什么太多变化,其实就是按部就班的把事情理顺,没有新的事情。

原来的目标就是把整体的票房和影院在城市的排名提上去,但是疫情爆发之后,对票房这一块就没有固定的把握了,只能说尽快提升人次和上座率吧。

七夕的时候人流确实就是突飞猛进,跟过年一样,那一天生意特别好,整个8月吧,都算生意比较好,但是整个9月就不太景气,片子的原因吧。本来以为国庆档会不错,因为9月份生意不好,国庆档会像过年一样,但现在来看的话真的一般般。

国庆节第一天对比我们七夕节那天,七夕节我们观影人数是4500人,国庆节第一天,我们差不多比七夕少了将近2000人的观影人次。七夕节当天的片子除了《八佰》之外,就是《我在时间尽头等你》,那么烂的片子都可以满座,国庆这几个片子居然不能满座,比预想的差多了。

所以现在很多影片不敢上,像《唐探》他们一直都不敢定档,因为也是拿不准的,怕收不回成本,现在整个影院来说的话,主要就是片子质量的问题。

损失肯定大,我们没有复工的时候租金是一样交的,特别是有一些院线、发行都裁员了。没有人有办法,大家都是等。

因为疫情后我被另外一个老板挖过来了,所以我的待遇提升了一点,4000块钱吧,所以对我没什么影响,可能职位不一样吧。有些人他早结婚,没有办法,他有这种家庭的压力,像我没有结婚的嘛,所以说就还好。


之前也会有忧虑,如果说电影院迟迟不开业的话,那到底要去哪里,确实有动过改行的念头,但是刚改行做了半个月设计,就有人找我,所以又回来了。

我想的是,如果疫情再次爆发的话,做设计至少可以在家办公,你给谁做都可以,接兼职什么都是可以的,比公司上班会保险一点。

其实大学的时候学的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但是最后没有做记者。其实做到最后你会发现开始是因为梦想,离开是因为钱。不管工作还是做人,不要为了钱,一旦被钱束缚了做什么我都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了。

吴双,导演,29岁,地点北京

“疫情一度让我怀疑坚持这份职业的意义。”

我是北京人,一直很喜欢电影,所以读书和工作都选了这行,本科在中戏,硕士去了伦敦电影学院,毕业以后就一直做影视相关的工作,没做过别的。

疫情对项目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从跟资方的沟通、到组建团队、再到实际拍摄,工作一度进展不大。以前很向往宅在家看书看电影的生活,但真的处在那个状态里又觉得很单调,不工作的话很不适应。

波折和变化也非常多,筹备项目的时候赶上新发地疫情,每天都很焦虑,后来出京需要核酸检测,但光是排队就要排好几天,还要给地方防控部门挨个打电话,询问当地对北京人的政策。

印象比较深的是,刚好在北京防疫政策变化的前一天,制作人去了外地谈合作。这让我觉得项目很多时候需要靠天时地利,很多事都不由人控制。

压力当然很大,其实做我们这行,项目出现起伏很正常,但疫情带来的未知感是前所未有的,所有人都拿疫情说事,可是很多问题到底是不是真的因为疫情引起的,没人说得清。

除了压力,疫情一度还让我怀疑坚持这份职业的意义,当时电影院关了,拍摄也停了,但大家的生活好像没什么变化,社交媒体也没多少和电影行业相关的讨论,行业大新闻也没什么反响,这个行业似乎是微不足道。

不过,跟电影界的爆炸性新闻相比,我经历的这些不算什么,而且据我了解,同行有不少人可以做副业。其实成熟的创作者一般不会过得太糟,真正受影响的是刚入行的年轻人。

工作恢复正常以后,我感觉无论是自己还是同行抱怨都少了一些,大家都珍惜机会了。至于还会不会有对职业的怀疑感,那都是闲的时候才有空想的,忙起来就不想这个了。



说到国庆档的情况,春节档推迟到国庆档是一个非常态,延期的过程也扩大了影片在观众和影迷心中的影响力,像这次片子千呼万唤始出来,收获了更多的关注。

电影产业的恢复除了对行业本身的振兴作用之外,更多是在社会心理上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再丰富和再建设。未来,至少在短期内,我们的生活还将受制于疫情的影响,电影作为大众较为方便的一种文化生活获得方式,会呈现出迅速恢复的大趋向。

罗明,影院经理,工作七年,地点东北某县城

“现在其实没有总的票房目标,只能说主要目标就是能维持到成本,能让我们的影院能活下去。”

我们是7月30号左右复工的,我们电影院休息了半年,我是影院经理,从个人收入方面,有半年没有收入了,复工的时候非常的开心。工作节奏跟以前没有太大的变化,从心理状态来讲的话,就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更多了一些担忧,包括人多的时候更加操心一些疫情防护的工作。

我比以前更加关注内容方面了,因为影院复工开始都是复映片,在《八佰》之前也没有什么太拿得出手的影片可以挺住票房,所以那时候对每一部影片的上映都特别期待,比以往的期待值更高一些。

疫情之前,对年初期望值特别高,当时那几部影片也号称是最强春节档,所以说订的目标相对来说比较高。我这是县级的一个影院,我们这个县有两家影院,所以说竞争还是挺激烈的,过年的一个季度,那时候也定了差不多100万的营收吧。

因为我们这属于小影院,其实总的营收来讲,跟一些规模大一点的影院是没法比的,毕竟是县城,而且还不是独家,所以说一百多万的话,也就相当于我们全年的百分之三四十了。

现在其实没有总的票房目标,只能说现在主要目标就是能维持到成本,能让我们的影院能活下去。

然后现在的恢复状况还行,比预期恢复的要好一些,因为原来疫情期间觉得影院恢复可能很难,无论从影片上还是说人们对这种密集型场所的担心。但是最近来看的话,国家对疫情控制得非常好,包括我这边儿也没有病例,所以说比预期的好。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电影,大家看复映片,因为我们刚复工,对于这种不用分账的片,它便宜,我们都做到9块9。但是毕竟都是复映片儿,很多人都看过了,之后就出现了片荒,那段时间没有片儿放,所以天天人也没有多少,每天就维持着人气,其实不赚钱,维持不了成本。因为两家影院,假如一家开另外一家肯定也要开的,不然的话客源会流失,所以说赔钱也要开着,只能说就硬撑。

压力最大,就是春节退票那会儿,那段打击是非常大的。说白了我们县城影院,正常经营的情况下挣不了多少钱,平时都是亏本经营,只有春节档、暑期档,十一档这三个档期是挣钱的,其他淡季的时候都是在赔钱,疫情一下子就把我们档期干没了,所以说我倒是压力不大,但对于影院,对于投资人,对于老板,这个事情对他们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因为也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所以说人员方面的话,跟他们也交代说让他们先自己找工作,如果影院复工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找他们回来。


其实我们这种小县城,平时的时候还行,疫情的时候很多店都关门了,经营不下去,也不好找工作。回来工资没有削减,员工回来上班还是跟以前的工资是一样的。

我是想转行来着,但是说实话没有合适的行业,我在这行业干也不算特别长,六七年。原来是在大地院线干,然后现在做非连锁,也是对这个行业更熟悉一些。但跳槽去其他行业,我还真不知道会做什么,能不能做好,也是在犹豫吧。

员工有的直接就开店做生意去了,有的就在家不工作,报考事业单位什么的,天天学习,各种行业都有吧。因为我东北这边,有的托关系进到朋友、亲戚相关的一些企业,但是无论谁跳过去,从一个新的行业都得从零做起,所以这个也要下定决心了。

我进入影视行业属于阴差阳错,这个行业有点门槛低,不需要太专业的技能门槛,我做那么多年,这么就过来了,然后一直从事这个行业。

看今年(2021)春节过后,再考虑一下吧,看看行业的发展情况再定。不是说看电影行业好不好,而是说我作为打工者,能不能好好生存下去,说白了能不能挣更多的钱,如果没有希望的话可能就会考虑换别的东西了。

高杏,执行制片人,26岁,地点北京

“影视业是复苏了,但原来留下的伤痛没有缓解。”

我们公司是个制片公司,我主要负责做片子的后期,因为做的大多是网络电影,所以没有感觉到太多来自疫情的冲击,比较惨的是做院线电影的同行。网络电影今年势头好,投资体量也在起来,所以现在很多原本不做网络电影的公司也开始接项目了。

相比其他类型,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是制作类型的公司,比如我男朋友的公司是专门给院线电影和电视剧做特效的,之前不做网大,疫情对他们冲击非常大,公司裁员裁得厉害。我认识的特效公司就没有不裁员的,人员损失都在一半左右。

很多倒下的公司的也是制作类型的,疫情时候大家都在观望,没有项目进行下去,项目的进度一旦拉长,公司需要承受的费用就会成倍上升,制作人员的工资都不低的,还要算上房租的钱。甲方的款项一旦没法及时到,乙方cover不了成本,很容易就死了。

影视业现在基本都复苏了,产业链现在都是很正常地在运转了,包括大家出去聊项目啥的,跟疫情前没什么差别,拍摄、后期制作也都活了。就说横店那边吧,现在我们公司过去,房间都很难订到。

不过,疫情留下的伤痛其实没有缓解,像制作类型的公司人员流失很严重,每周都有离职的人。制作人员的培养周期至少要一年半,但公司如果财务上有困难,人很容易就走了。

对于我来说,因为公司一直有项目,所以也没有很多其它的想法。疫情没有怎么改变我对行业的看法,对我身边的人也没有,毕业至今一直做这些,对别的事情也不是太感兴趣。


感觉今年国庆档跟往年区别不大,跟春节档相比也是,毕竟都是这么些天,选片也都是合家欢类型嘛。至于票房,片子本身质量好的话,该好的还是会好,不好的还是不好。

一切应该会正常进行下去。

朱超,影院经理,工作六年,地点北京

“每天会比前一天更好一点,每个月会比上个月更好一点。”

今年以来更多的工作重点是转向了防疫方向,包括测温、消毒、记录和购买防疫物品。

影院排片跟销售的话,9月明显会比8月好一些,可能是开业之后大家的心态越来越强,也包括咱们防疫措施越来越好。

当时我们望京店相对于2019年票房的增长目标是提升16个百分点,但现在这个目标没有意义了,今年的目标是希望未来后三个月、四个月能够达到盈亏平衡。

今年的黄金周跟以前不同,我们原来现场会布置一些售卖,会增加一些非票收入的场所,比如一些新品零食或者顾客体验,但是今年会把这些和饮料的售卖去掉,然后增加一些防疫工作。

因为今年国庆档的影片都是疫情时春节档的影片,所以它的热度跟口碑其实会更好一些。本身影片质量过硬,一般定档春节档的影片,除了大导的名作外,更多是系列电影,影片不管导演还是前作都已经经受了市场的考验。今年国庆中秋2节并1节,放假时间的延长对刺激观影帮助很大,而且各部影片的首轮红利时间会更长。


档期主题相同,不管是春节档还是国庆档,主题都是合家欢,这个档期适合带着家里孩子和父母老人一起观影,所以春节档的影片调整到国庆档,并没有因为档期的调整,让观影群体发生改变,换言之,如果暑期档的比如校园青春片放在国庆档,或者国庆档《夺冠》放在暑期档,效果可能会有不同。

7月初复工的时候,没有新上映的影片,但是一旦你开业了,所有的费用全部都要支付,即使顾客比较少,没有那么多影片,但基础的服务还是要有,员工还是要上班,水电费和房租还是要交,那会儿其实是最难的。

员工的心态都还不错,像我望京这边的管理组,四个人都没有离职,包括我们的全职员工,也没有一个人离开,有个别的兼职确实是离开了,但是我们这两个月陆续开始返聘,然后兼职又选择回来继续干,整个团队确实很稳定。

停业的这半年肯定跟正常工资是不一样的。因为停业这半年大家都没有上班嘛,天天在家呆着,不可能发放正常工资的,大家其实都理解。

(程怡、罗明、朱超皆为化名)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幽默搞笑
  • 图片报道
  • 八卦娱乐
  • 美女明星
  • 热点新闻
  • 大话社区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